首頁

中國哲學 / 荀子註譯全書目錄
荀子
荀子註譯 - 51

沒有聽到不如聽到,聽到不如見到,見到不如理解,理解不如實行。學習到了實行也就到頭了。實行,才能明白事理,明白了事理就是聖人。聖人這種人,以仁義為根本,能恰當地判斷是非,能使言行保持一致,不差絲毫,這並沒有其他的竅門,就在於他能把學到的東西付 ...

荀子註譯 - 52

所以,堆積泥土就成為山,積聚水流就形成海,一朝一夕積累起來就叫做年,最高的叫做天,最低的叫做地,空間之中朝六個方向延伸出去叫做極,路上的普通老百姓積累善行而達到了盡善盡美就叫做聖人。這些都是努力追求以後才得到的,努力做了以後才成功的,不斷積 ...


  
荀子註譯 - 53

8.25君子言有壇宇(1),行有防表(2),道有一隆。言道德之求(3),不下于安存;言志意之求,不下于士;言道德之求,不二後王。道過三代謂之蕩,法二後王謂之不雅。高之、下 ...

荀子註譯 - 54

請問怎樣從事政治?回答說:對於有德才的人,不依級別次序而破格提拔;對於無德無能的人,不等片刻而立即罷免;對於元兇首惡,不需教育而馬上殺掉;對於普通民眾,不靠行政手段而進行教育感化。在名分還沒有確定的時候,就應該像宗廟有昭穆的分別一樣來排列臣 ...

荀子註譯 - 55

9.3分均則不偏(1),勢齊則不壹,眾齊則不使。有天有地而上下有差,明王始立而處國有制。夫兩貴之不能相事,兩賤之不能相使,是天數也。勢位齊,而欲惡同,物不能澹(2),則必爭;爭則必亂, ...

荀子註譯 - 56

9.5成侯、嗣公(1),聚斂計數之君也,未及取民也;子產(2),取民者也,未及為政也;管仲(3),為政者也,未及修禮也。故修禮者王(4),為政者強,取民者安 ...


  
荀子註譯 - 57

懂得強大之道的君主不致力於逞強黷武,而是考慮用天子的命令來保全自己的實力、積聚自己的德望。實力保全了,那麼各國諸侯就不能使他衰弱了;德望積聚了,那麼各國諸侯就不能削弱他了;天下如果沒有能成就王業、霸業的君主,那麼他就能常常取勝了。這是懂得強 ...

荀子註譯 - 58

那些奉行王道的君主就不是這樣。他的仁愛高於天下各國,道義高於天下各國,威勢高於天下各國。仁愛高於天下各國,所以天下沒有誰不親近他。道義高於天下各國,所以天下沒有誰不尊重他。威勢高於天下各國,所以天下沒有誰敢與他為敵。拿不可抵擋的威勢去輔助使 ...

荀子註譯 - 59

分別。(8)歸(ku • @饋):通「饋」,供給。移:運輸。(9)無:猶「雖」(參見《古書虛字集釋》), 《韓詩外傳》卷三第三十五章作「雖」。 【譯文】 奉行王道的君主的法度:規定好賦稅等級,管理好民 ...

荀子註譯 - 60

用各類事物的法則去治理各種紛繁複雜的事物,用統括一切的法則去治理萬事萬物,從始到終,周而複始,就像圓環沒有頭一樣。如果捨棄了這個原則,那麼天下就要衰微了。天地,是生命的本源:禮義,是天下大治的本源;君子,是禮義的本源。學習研究禮義,熟悉貫通 ...


提示:


  





目前沒有閱讀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