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典詩 / 唐詩鑑賞下全書目錄
唐代詩人
唐詩鑑賞下 - 91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這首詩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詩裡寫了山路、人家、白雲、紅葉,構成一幅和諧統一的畫面。這些景物不是並列的處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機地聯繫在一起,有主有從,有的處于畫面的中心,有的則處于陪 ...

唐詩鑑賞下 - 92

傍晚,正當詩人對著流水和春草遐想的時候,忽然東風送來鳥兒的叫聲。春日鳥鳴,本是令人心曠神怡的賞心樂事。但是此時—紅日西斜,夜色將臨;此地—荒蕪的名園,再加上傍晚時分略帶涼意的春風,在沉溺于弔古之情的詩人耳中,鳥鳴就顯得淒哀悲切,如怨如慕,彷 ...


  
唐詩鑑賞下 - 93

前兩句是「破」,後兩句是「立」。前兩句過後,詩勢略一頓挫,好象見到站在橋頭的詩人沉吟片刻,很快唱出「自此改名為折柳」的詩句來。折柳贈別,是古代習俗。詩人認為改名為折柳橋,最切合人們在此橋送別時的情景了。接着,詩又從「折柳」二字上盪開,生出全 ...

唐詩鑑賞下 - 94

唐代的東都洛陽,是僅次於京都長安的大城市。它前當伊闕,後據邙山,洛水穿城而過,有「天漢之象」。城南洛水上的天津橋即據此而得名。天津橋一帶,高樓四起,垂柳成陰,景色宜人。唐朝帝王為了享樂,皆頻幸東都。高宗一生先後到洛陽七次。上元年間,他下令于 ...

唐詩鑑賞下 - 95

「搗麝成塵香不滅,拗蓮作寸絲難絶」。香諧「相」音;絲諧「思」音,合取相思之意。這兩個比喻句,與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同一機杼。「搗麝成塵」、「拗蓮作寸」,顯示所受戕害凌遲之難忍。但儘管如此,仍然「香不滅」、「絲難絶」,尤見 ...

唐詩鑑賞下 - 96

「莫怪臨風倍惆悵,欲將書劍學從軍。」文章無用,霸才無主,只能棄文就武,持劍從軍,這已經使人不勝感慨;而時代不同,今日從軍,又焉知不是無所遇合,再歷飄蓬。想到這裡,怎能不臨風惆悵,黯然神傷呢?這一結,將詩人那種因「霸才無主」引起的生不逢時之感 ...


  
唐詩鑑賞下 - 97

首句正面寫蔡中郎墳。蔡邕卒於漢獻帝初平三年,到溫庭筠寫這首詩時,已歷六七百年。歷史的風雨,人世的變遷,使這座埋葬着一代名士的古墳已經荒涼殘破不堪,只有那星星點點不知名的野花點綴在它的周圍。野花春的「春」字,形象地顯示出逢春而發的野花開得熱閙 ...

唐詩鑑賞下 - 98

「雁聲遠過瀟湘去」,這一句轉而從聽覺角度寫景,和上句「碧天」緊相承接。夜月朦朧,飛過碧天的大雁是不容易看到的,只是在聽到雁聲時才知道有雁飛過。在寂靜的深夜,雁叫更增加了清冷孤寂的情調。「雁聲遠過」,寫出了雁聲自遠而近,又由近而遠,漸漸消失在 ...

唐詩鑑賞下 - 99

三、四兩句寫一路所見,是近景。古樹老根纏石,彷彿它天生是連着石頭長起來的。湍急清澈的泉水,把面上的浮土、樹葉沖走了,露出泉底的沙子來,更顯得水明沙淨。這兩句形象地描繪了幽僻山徑中特有的景物和色彩。而與此相應,作者用的是律詩中的拗句,「老」字 ...

唐詩鑑賞下 - 100

三、四兩句,歷來膾炙人口。梅堯臣曾經對歐陽修說:最好的詩,應該「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歐陽修請他舉例說明,他便舉出這兩句和賈島的「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並反問道:「道路辛苦,覊旅愁思,豈不見於言外乎?」(《六一詩話》 ...


提示:


  





目前沒有閱讀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