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務:社會事務,即治國之事。 (2)土崩:土地崩裂,喻百姓造反。 (3)瓦解:屋瓦破碎,喻統治者內部的紛爭。 (4)千乘之尊:大國諸侯的尊貴地位。 (5)鄉曲:鄉里。 (6)孔:孔丘。 墨:墨翟。 曾:曾參。 (7)陶朱:即春秋末年越國大夫范蠡。 他助越王勾踐滅吳後,離越游齊,居於陶地,成為富有的大商人,稱陶朱公。 猗頓:戰國時代的富有大商人,以經營鹽池和珠寶馳名。 (8)奮:揮舞。 棘:通「戟」,古代兵器。 矜:矛柄。 按此處的「棘矜」泛指武器。 (9)偏袒大呼:赤臂大喊。 偏袒,露著一個膀子。 從風:隨風,指百姓積極響應。 十恤:體恤,關照。 (11)修:治理。 (12)資:憑藉。 (13)吳、程、齊、趙之兵:指漢景帝三年(前154)所發生的吳楚七國之亂。 這時諸侯王勢力已經增大,謀劃奪權的形勢已出現,吳王劉濞(bi,必)乃聯合楚王、趙王、膠西王、濟南王、膠東王、淄川王,以誅晁錯清君側為名發動叛亂,後被太尉周亞夫領兵擊敗。 詳見卷一百六《吳王劉濞列傳》。 (14)萬乘(sheng,剩)之君:指君王。 (15)勸:鼓勵。 (16)攘:搶奪。 禽:同「擒」。 (17)窮處:處於困迫之中。 首惡:「首先作惡。 實指首先反抗朝廷,起義造反。 (18)三晉:指韓、趙、魏三國。 此指想要起事奪權的王公大臣們。 (19)旋踵:把腳跟掉轉過來。 此極言時間的短促。 (20)二體:兩種情況。 間者關東五穀不登(1),年歲未復(2),民多窮困,重之以邊境之事(3),推數循理而觀之(4),則民且有不安其處者矣。 不安故易動。 易動者,土崩之勢也。 故賢主獨觀萬化之原(5),明於安危之機(6),脩之廟堂之上(7),而銷未形之患(8)。 其要(9),期使天下無土崩之勢而已矣。 故雖有強國勁兵,陛下逐走獸,射蜚鳥十,弘游燕之囿(11),淫縱恣之觀(12),極馳騁之樂,自若也(13)。 金石絲竹之聲不絕於耳,帷帳之私俳優侏儒之笑不乏於前(14),而天下無宿憂(15)。 名何必湯武,俗何必成康!雖然,臣竊以為陛下天然之聖(16),寬仁之資(17),而誠以天下為務,則湯、武之名不難侔(18),而成、康之俗可復興也。 此二體者立,然後處尊安之實,揚名廣譽於當世,親天下而服四夷,余恩遺德為數世隆(19),南面負扆攝袂而揖王公(20),此陛下之所服也(21)。 臣聞圖王不成,其敝足以安(22)。 安則陛下何求而不得,何為而不成,何征而不服乎哉! (1)間者:最近。 不登:不豐收。 (2)年歲:年景。 復:恢復。 (3)重:加上。 邊境之事:指邊境上的軍事活動如守邊戰爭等。 (4)推數:推究事物的發展情勢。 循理:按著一般道理。 (5)萬化之原:各種變化的原因。 (6)機:要害、關鍵。 (7)脩:通「修」。 廟堂:指朝廷。 (8)銷:通「消」。 消除。 未形:尚未表現出來的。 (9)要:要領。 十蜚:同「飛」。 (11)弘:擴展。 游燕:遊玩宴飲。 燕,通「宴」(12)淫:過分。 (13)自若:安然自如。 (14)金石絲竹:泛指各種樂器。 帷帳之私:指男女情愛之事。 俳優:演雜耍的演員。 侏儒:身材矮小的人,統治者常令其斗樂取笑。 (15)宿憂:積久的憂患。 按《小爾雅》:「宿,久也。 」(16)天然之聖:天生的聰明智慧。 (17)資:資質。 (18)侔:等同。 (19)隆:興隆。 (20)南面:面朝南方。 負扆(y□,倚):背靠屏風。 王宮中門窗之間的屏風稱扆,王見諸侯時當負扆而立。 攝袂:捲起衣袖。 揖:拱手行禮。 (21)服:事。 (22)敝:此指最差的結果。 嚴安上書曰: 臣聞周有天下,其治三百餘歲,成、康其隆也(1),刑錯四十餘年而不用(2)。 及其衰也,亦三百餘歲,故五伯更起(3)。 五伯者,常佐天子興利除害,誅爆禁邪,匡正海內(4),以尊天子。 五伯既沒(5),賢聖莫續,天子孤弱,號令不行。 諸侯恣行,強陵弱(6),眾暴寡,田常篡齊(7),六卿分晉(8),並為戰國,此民之始苦也。 於是強國務攻(9),弱國備守,合從連橫十,馳車擊轂(11),介冑生蟣虱,民無所告愬(12)。 及至秦王,蠶食天下,併吞戰國,稱號曰皇帝,主海內之政,壞諸侯之城,銷其兵(13),鑄以為鍾虡(14),示不復用。 元元黎民得免於戰國(15),逢明天子,人人自以為更生(16)。 向使秦緩其刑罰,薄賦斂,省徭役,貴仁義,賤權利(17),上篤厚,下智巧(18),變風易俗,化於海內,則世世必安矣。 秦不行是風,而(修)〔循〕其故俗,為智巧權利者進,篤厚忠信者退;法嚴政峻(19),諂諛者眾,日聞其美,意廣心軼(20)。 欲肆威海外(21),乃使蒙恬將兵以北攻胡,闢地進境(22),戍於北河,蜚芻挽粟以隨雖其後。 又使尉(佗)屠睢將樓船之士南攻百越(23),使監祿鑿渠運糧(24),深入越,越人遁逃。 曠日持久,糧食絕乏,越人擊之,秦兵大敗。 秦乃使尉佗將卒以戍越。 當是時,秦禍北構於胡(25),南掛於越,宿兵無用之地(26),進而不得退。 行十餘年,丁男被甲,丁女轉輸(27),苦不聊生,自經於道樹(28),死者相望。 及秦皇帝崩,天下大叛。 陳勝、吳廣舉陳,武臣、張耳舉趙(30),項梁舉吳(31),田儋舉齊(32),景駒舉郢(33),周市舉魏(34),韓廣舉燕(35),窮山通谷豪士並起(36),不可勝載也。 然皆非公侯之後,非長官之吏也。 無尺寸之勢,起閭巷,杖棘矜,應時而皆動,不謀而俱起,不約而同會,壤長地進,至於霸王,時教使然也。 秦貴為天子,富有天下,滅世絕祀者(37),窮兵之禍也。 故周失之弱,秦失之強,不變之患也(38)。 (1)成:周成王姬誦。 康:周康王姬釗。 隆:興盛。 (2)刑錯:通「刑措」,刑法被擱置不用,言社會安寧,犯法之事極少。 (2)五伯:通「五霸」,指春秋時代先後成為霸主的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宋襄公等。 更:相繼出現。 (4)匡正:匡扶正道。 (5)沒:通「歿」,死去。 (6)陵:侵犯,欺負。 (7)田常:即田成子,或稱陳成子,春秋末期的齊國重臣,謀殺簡公,立平公為君,自任齊相,逐漸篡取齊國政權。 詳見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 (8)六卿分晉:春秋末期,晉國的韓、趙、魏和智、范,中行氏六卿把持了朝政,分割晉國領地,擴大私人勢力。 至公元前四五三年,韓、趙、魏滅智氏而三家分晉。 見卷三十九《晉世家》篇。 (9)務攻:致力於攻伐征戰。 十合從(zong,縱)連橫:戰國時期諸國間的外交策略,即由北至南的齊楚等國聯合抗秦的策略稱合縱;而由西向東的秦、齊等國聯合抗楚而實際是秦國藉以各個擊破的策略稱連橫。 從:同「縱」。 十擊轂:車轂相撞,極言車多。 轂,車輪中心用來插軸的圓木。 泛指車(11)介:甲衣。 胄:頭盔。 (12)愬:訴說。 (13)兵:武器。 (14)鍾:古代樂器:虡(ju,巨):掛鐘磐的木架。 「銷其兵」等三句所指史實詳見卷六《秦始皇本紀》。 (15)元元:平民。 此指善良。 (16)更生:獲得新生。 (17)賤:輕視。 (18)上:通「尚」,崇尚。 下:輕視。 (19)政峻:政治嚴厲。 (20)意廣心軼(yi,義):野心極大。 按「軼」通「溢」,滿。 (21)肆威:揚威。 (22)辟:通「」,開拓。 進境:向前推進擴展邊境。 (23)尉:武官名。 屠睢(sui,雖)人名。 將:率。 樓船之士:水兵。 百越:即越。 (24)監:指監御史。 祿,人名。 (25)構:結。 (26)宿兵:駐軍。 (27)被甲:穿鎧甲,此指參軍上戰場。 被,同「披」轉輸:運輸。 轉運。 輸,納。 (28)經:上吊。 道樹:道邊的樹。 (29)舉:攻佔。 這裡和以下諸「舉」字都有舉事的意思。 陳勝、吳廣舉陳事見卷四十八《陳涉世家》。 (30)武臣、張耳舉趙事見卷四十八《陳涉世家》,又見卷八十九《張耳陳余列傳》。 (31)項梁舉吳事見卷七《項羽本紀》。 (32)田儋:(d□n,單)舉齊事見卷九十四《田儋列傳》。 (33)景駒舉郢事見卷七《項羽本紀》、卷四十八《陳涉世家》等。 (34)周市(fu,福)舉魏事見卷四十八《陳涉世家》。 (35)韓廣舉燕事見卷四十八《陳涉世家》。 (36)窮山通谷:全部山谷。 極言遍地皆為起義者。 (37)滅世絕祀:世系政權全被斷絕。 (38)不變:不會變通。 第59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史記全集譯注》
第59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