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孝文園令:即漢文帝之陵的陵園令。 陵園令是掌管陵園掃除之事的小官。 (2)靡:靡麗。 (3)傳:相傳。 (4)臞(qu,渠):清瘦。 (5)大人:指君王。 中州:中國。 (6)彌:佈滿。 (7)迫隘:脅迫困厄。 (8)輵:離去。 舉:飛。 垂:《漢書·司馬相如傳》作「乘」。 是。 絳幡:紅色旗旛。 素蜺:白色的副虹。 十格澤:狀如煙火的雲氣。 (11)總:拴結。 旄:古人旗竿頭上常以旄牛尾做裝飾。 (12)旬始:星名,位於北斗星旁。 (sh□n,山):同「」,古代旌旗上的飄帶。 (13)抴:拉。 髾:旌旗上所垂的羽毛。 (14)掉:搖。 指橋:隨風披靡。 偃蹇:逶迤婉轉的樣子。 (15)招搖:搖動的樣子。 (16)欃、槍:皆彗星別名。 (17)靡:通「縻」,拴縛。 綢:纏繞旗竿的東西。 (18)杳渺:深遠。 眩湣:昏暗無光。 (19)應龍:傳說中的有翼能飛的龍。 像輿:大象駕的車。 蠖(yue,悅)略:行步進止,如尺蠖(huo,獲)行走那樣有尺度。 按:尺蠖行進時身體一屈一伸,如用拇指與中指量尺寸一樣。 逶麗:行步進止的樣子。 (20)蟉(y□u liu,優劉):屈曲行動的樣子。 (20)低卬:通「低仰」,高低起伏。 夭(ji□o,狡):通「夭矯」,屈曲的樣子。 據《漢書·司馬相如傳》作「裾」,張揖釋為「直項」。 按:「據」、「裾」,皆通「倨」,寫龍昂首騰飛之狀。 驕騖:縱恣之意。 (22)詘折:即「屈折」。 隆窮:即「隆穹」,屈折隆起的樣子。 蠷:龍的形體盤曲的樣子。 連捲:即「連蜷」,蜷曲的樣子。 (23)沛艾:張揖釋為「□□」,馬搖頭。 此指龍搖頭。 赳螑:龍伸頸高低起伏而行的樣子。 仡:舉首。 佁儗(chiyi,斥義):停滯不前的樣子。 (24)放散:放任散慢。 畔岸:自我放縱的樣子。 驤:馬頭昂起。 此指龍頭舉起。 孱顏:不齊。 (25)蛭踱:走路忽進忽退的樣子。 輵轄:搖目吐舌的樣子。 一說是搖動的樣子。 容:顏師古《漢書注》引張揖之說釋為「龍體貌」,恐非是。 王先謙《漢書補注》引《禮儀·士相見禮》注之說,釋為「趨翔」。 是。 委麗:左右相隨。 (26)綢繆:王先謙《漢書補注》以為「綢繆」二字有誤,當依《漢書·司馬相如傳》作「蜩繆」,龍首動的樣子。 怵:恐懼。 毚(chuo,綽):同「(chuo,輟)」似兔而比兔大的青色之獸。 粱倚:像屋粱一樣互相依靠。 (27)糾蓼:通「糾繚」,纏繞。 叫奡(ao,敖):通「叫囂」,喧呼。 蹋:同「踏」。 《漢書·司馬相如傳》作「踏」。 艐:同「屆」,到。 (28)蔑蒙:飛揚。 趡:奔騰。 (29)蒞颯:迅捷飛翔的樣子。 卉翕:相互追逐。 熛:迅疾。 (30)煥然:明亮的樣子。 霍然:雲霧消散的樣子。 邪絕少陽而登太陰兮(1),與真人乎相求(2)。 互折窈窕以右轉兮(3),橫厲飛泉以正東(4)。 悉征靈圉而選之兮(5),部乘眾神於瑤光(6)。 使五帝先導兮,反太一而從陵陽(7)。 左玄冥而右含雷兮(8),前陸離而後潏湟(9)。 廝征伯僑而役羨門兮十,屬歧伯使尚方(11)。 祝融驚而蹕御兮(12),清霧氣而後行(13)。 屯余車其萬乘兮(14),綷雲蓋而樹華旗(15)。 使句芒其將行兮(16),吾欲往乎南嬉(17)。 歷唐堯於崇山兮(18),過虞舜於九疑(19)。 紛湛湛其差錯兮(20),雜遝膠葛以方馳(21)。 騷擾沖蓯其相紛挐兮(22),滂濞泱軋灑以林離(23)。 鑽羅列聚叢以蘢茸兮(24),衍曼流爛壇以陸離(25)。 徑入雷室之砰鬱律兮(26),洞出鬼谷之崛礨嵬(27)。 遍覽八紘而觀四荒兮(28),輵渡九江而越五河(29)。 經營炎火而浮弱水兮(30),杭絕浮渚而涉流沙(31)。 奄息總極氾濫水嬉兮(32),使靈媧鼓瑟而舞馮夷(33)。 時若萲萲將混濁兮(34),召屏翳誅風伯而刑雨師(35)。 西望崑崙之軋沕洸忽兮(36),直徑馳乎三危(37)。 排閶閡而入帝宮兮(38),載玉女而與之歸(39)。 舒閬風而搖集兮(40),亢烏騰而一止(41)。 低回陰山翔以紆曲兮(42),吾乃今目睹西王母曤然白首(43)。 載勝而穴處兮(44),亦幸有三足烏為之使(45)。 必長生若此而不死兮,雖濟萬世不足以喜(46)。 (1)邪:通「斜」。 絕:橫渡。 少陽:東極。 太陰:北極。 (2)真人:仙人。 相求:相互交遊。 (3)互折:錯綜曲折。 窈窕:深遠廣大。 (4)厲:渡過。 飛泉:傳說中在崑崙山西南的河谷名。 (5)悉:全。 征:召來。 靈圉:眾仙所居之處。 此指眾仙。 (6)部乘:《漢書·司馬相如傳》作「部署」。 是。 瑤光:北斗星杓頭第一星名。 (7)五帝:傳說中的五位天帝神,即東方青帝靈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黃帝按含樞紐,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葉光紀。 皆為帝太皞之屬。 太一:即太乙,星名,古人以為天之尊神。 陵陽:指傳說中的仙人陵陽子明。 (8)玄冥:相傳是輔佐北方黑帝的神名。 含雷:傳說中天上的造化之神。 (9)陸離、潏湟:皆為神名。 十廝:役使。 征伯僑:傳說中的仙人名,即王子僑。 羨門:即碣石山上的仙人羨門高。 (11)屬:使。 歧伯:傳說是黃帝的太醫。 尚:主持、掌管。 方:藥方。 (12)祝融:火神。 南方炎帝的輔佐之神。 蹕:帝王出行時清道戒嚴。 御:防備。 (13)霧氣:惡氣。 (14)屯:聚積。 其:有。 按裴學海《古書虛字集釋》:「其,猶有也。 」(15)綷:混合。 雲蓋:以彩雲為車蓋。 (16)句芒:傳說是東方青帝的輔佐之神。 將行:率領從者。 (17)嬉:遊戲。 (18)歷:經過。 崇山:山名,即狄山,傳說唐堯葬於其南。 (19)九疑:山名,即九嶷山,在今湖南南部。 相傳舜葬於此。 (20)湛湛:厚重的樣子。 差錯:縱橫交錯。 (21)雜遝:重累雜亂的樣子。 膠葛:雜亂的樣子。 方馳:並馳。 (22)沖蓯:相撞。 紛挐(na,拿):紛亂的樣子。 (23)滂濞:通「滂沛」,水大的樣子。 泱軋:無邊無際的樣子。 林離:通「淋漓」。 此指水恣意奔流。 (24)鑽:通「攢」,簇積。 蘢茸:聚合茂盛的樣子。 (25)流爛:散佈。 壇:通「嘽(t□n,貪)」:眾盛的樣子。 陸離:分散參差的樣子。 (26)雷室:雷淵,雷神出入之處。 砰磷、鬱律:皆雷聲。 (27)洞:通。 鬼谷:傳說中的谷名,在崑崙山北,為眾鬼所居之地。 崛(k□,枯)礨(l□i,壘)嵬(huai,懷):地勢不平的樣子。 (28)八紘(hong,洪):八方極遠之地。 四荒:四方極遠處。 (29)九江:指長江。 五河:崑崙山流出的五色之河水。 (30)經營:往來。 炎火:即「炎火之山」,在「崑崙之邱」以外(見《山海經·大荒西經》)。 弱水:傳說中的西域水名,在「崑崙之邱」下。 (31)杭:通「(hang,杭)」,方舟(兩船相並)。 絕:橫渡。 浮渚:流沙河中的小渚。 流沙:沙與水俱流的河。 (32)奄:忽然。 總極:通「蔥極」,即蔥嶺山。 在今帕米爾高原及崑崙山西部地區的群山,古稱蔥嶺。 水嬉:在水中戲玩。 (33)靈媧:即女媧。 馮夷:即河伯。 (34)萲(ai,愛)萲通「曖曖」,昏暗不明的樣子。 (35)屏翳:雷神。 風伯:即風神飛廉。 雨師:雨神。 (36)軋沕(f□,夫)、洸忽:皆為恍惚不清的樣子。 (37)三危:神話傳說中的山名。 (38)排:推開。 閶闔:天門。 (39)玉女:傳說中的仙女。 (40)舒:《漢書·司馬相如傳》作「登」。 是。 閬風:傳說中的山名,在崑崙山上。 搖:通「嗂」,喜悅。 集:停下休息。 (41)亢:高。 烏騰:象烏鳥飛騰一樣。 一:少許,稍微。 (42)陰山:傳說為西王母所居之山,在崑崙以西二千七百里處。 (43)西王母:神話傳說中的女神。 曤(he,河)然:雪白的樣子。 (44)載:通「戴」。 勝:婦女所戴的首飾。 (45)三足烏:三足的青烏,是替西王母取食的鳥。 (46)濟:成就。 第63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史記全集譯注》
第6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