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車朅來兮,絕道不周(1),會食幽都(2)。 呼吸沆瀣〔兮〕飧朝霞(兮)(3),□咀芝英兮嘰瓊華(4)。 侵潯而高縱兮(5),紛鴻湧而上厲(6)。 貫列缺之倒景兮(7),涉豐隆之滂沛(8)。 馳游道而脩降兮(9),騖遺霧而遠逝十。 迫區中之隘陝兮(11),舒節出乎北垠(12)。 遺屯騎於玄闕兮(13),軼先驅於寒門(14)。 下崢嶸而無地兮(15),上寥廓而無天(16)。 視眩眠而無見兮(17),聽惝恍而無聞。 乘虛無而上假兮(18),超無友而獨存(19)。 相如既奏《大人之頌》,天子大說,飄飄有凌雲之氣,似游天地之間意。 (1)絕道:絕路。 不周:神話傳說中的山名,在崑崙山東南。 (2)幽都:北方極遠之地。 (3)沆瀣:北方夜半之氣。 (4)□咀:咀嚼。 芝英:靈芝的花朵。 嘰:略食。 瓊華:瓊樹之花。 傳說吃瓊花可長生不老。 (5):(y□n,引):通「僸」,仰頭。 侵潯:通「侵尋」,漸進。 (6)鴻湧:騰耀。 厲:疾飛。 (7)列缺:閃電。 倒景:即「倒影」。 景,同「影」。 (8)豐隆:雲神。 滂沛:雨水大。 (9)游道:指游車與導車。 脩:長。 十遺霧:拋開雲霧。 (11)區中:指人世間。 (12)舒節:緩慢行走。 北垠:北極的邊際。 (13)遺:留。 玄闕:北極之山。 (14)軼:超越。 寒門:天北門。 (15)崢嶸:深遠的樣子。 (16)寥廓:空闊。 (17)眩眠:眼睛昏花。 (18)虛無:指空中。 假:通「遐」。 遠。 (19)無友:即「無有」。 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 天子曰:「司馬相如病甚,可往從悉取其書;若不然,後失之矣。 」使所忠往(1),而相如已死,家無書。 問其妻,對曰:「長卿固未嘗有書也。 時時著書,人又取去,即空居。 長卿未死時,為一卷書,曰有使者來求書,奏之。 無他書。 」其遺札書言封禪事(2),奏所忠。 忠奏其書,天子異之。 其書曰:伊上古之初肇(3),自昊穹兮生民(4),歷撰列辟(5),以迄於秦。 率邇者踵武(6),逖聽者風聲。 紛綸葳蕤(7),堙滅而不稱者,不可勝數也。 續《韶》、《夏》,崇號謚,略可道者七十二有君。 罔若淑而不昌(8),疇逆失而能存(9)? (1)所忠:人名,姓所,名忠。 (2)札:古人用來寫字的木片。 封禪:古代帝王祭天地的典禮。 在泰山上祭天稱封,在泰山下的粱父山祭地稱禪。 (3)伊:發語詞。 肇:通「□(zhao,趙)」,開始。 (4)昊穹:(hao qiong,浩窮):天。 (5)歷撰:通「歷選」,歷數。 辟(bi,璧):君王。 (6)率:循。 邇:近。 踵武:足跡。 風聲:遺風名聲。 (7)紛綸葳蕤:紛亂的樣子。 (8)罔:通「無」,沒有誰。 若:順。 淑:通「俶」,善。 (9)疇:誰。 軒轅之前,遐哉邈乎,其詳不可得聞也。 五三六經載籍之傳(1),維見可觀也(2)。 《書》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3)。 因斯以談,君莫盛於唐堯,臣莫賢於後稷。 後稷創業於唐(4),公劉發跡於西戎(5),文王改制,爰周郅隆(6),大行越成(7),而後陵夷衰微(8),千載無聲(9),豈不善始善終哉!然無異端,慎所由於前十,謹遺教於後耳。 故軌跡夷易(11),易遵也;湛恩濛湧(12),易豐也;憲度著明(13),易則也;垂統理順(14),易繼也。 是以業隆於襁褓而崇冠於二後(15)。 揆厥所元(16),終都攸卒(17),未有殊尤絕跡可考於今者也(18)。 然猶躡粱父,登泰山,建顯號,施尊名。 大漢之德,逢湧原泉(19), 沕潏漫衍(20),旁魄四塞(21),雲尃霧散(22),上暢九垓(23),下泝八埏(24)。 懷生之類沾濡浸潤(25),協氣橫流(26),武節飄逝(27),邇陝游原(28),迥闊泳沫(29),首惡湮沒,暗昧昭晰(30),昆蟲凱澤(31),回首面內(32)。 然後囿騶虞之珍群(33),徼麇鹿之怪獸(34),一莖六穗於庖(35),犧雙觡共抵之獸(36),獲周余珍收龜於岐(37),招翠黃乘龍於沼(38)。 鬼神接靈圉,賓於閒館(39)。 奇物譎詭(40),俶儻窮變(41)。 欽哉,符瑞臻茲(42),猶以為薄,不敢道封禪。 蓋周躍魚隕杭(43),休之以燎(44),微夫斯之為符也(45),以登介丘(46),不亦恧乎(47)!進讓之道(48),其何爽與(49)? (1)五三:指五帝和三王。 籍:典籍。 (2)維:發語詞。 (3)《書》:此處二句引文見《尚書·益稷》篇。 元首:君王。 股肱:大腿與手臂。 比喻君王之重要大臣。 (4)唐:指陶唐氏,即堯。 周人始祖後稷、曾任堯、舜的農官,教民耕種,使周民的農業生產得以發達,故稱其「創業於唐」。 (5)發跡:業績由隱微而顯赫。 傳說後稷曾孫公劉於夏末率周族民眾自邰地遷至戎人居住的豳地,相地建屋,開墾荒地,發展水利,奠定了周族興旺的基礎,故曰「發跡於西戎」。 (6)改制:周代建國之君周文王曾建都豐邑,並改正朔,易服色,變更制度。 爰:於是。 郅:至。 隆:盛。 (7)大行:猶「大道」,即太平之道。 越:於是。 (8)陵夷:衰微。 (9)無聲:沒有惡名聲。 十無異端:沒有別的原因。 端:事。 所由:通「所猷」,所考慮和規劃的事。 (11)夷易:平坦。 (12)濛湧:《漢書·司馬相如傳》作「厖洪」,廣大。 (13)憲度:法度。 (14)垂統:將帝王法統傳給後世子孫。 (15)襁褓:本是包裹嬰兒的小被,此指幼小的周成王。 史載周武王死後,其子成王年幼,周公輔佐成王創建了宏偉的業績,超越了周文王和周武王。 崇:高。 此指德業高。 二後:兩位君主:文王和武王。 後:君主。 (16)揆:量度。 厥:其。 元:始。 (17)都:於。 攸:所。 卒:終。 (18)殊尤:特別突出。 絕跡:超越一般的業跡。 考:比較。 今:指漢王朝。 (19)逢湧:盛湧而出。 逢:大。 原:同「源」。 (20)沕潏(wu jue,物決)漫衍:水盛大的樣子。 (21)旁魄:通「滂薄」,廣被。 四塞:四方邊塞之地。 尃(f□,夫)同「」,散佈。 (23)九垓:九重天。 (24)泝:流向。 八埏(yan,延):八方極遠之地。 (25)懷生之類:有生命的萬物。 (26)協氣:和氣。 橫流:廣泛流布。 (27)武節:威武之節。 飄逝:如風飄疾去。 (28)邇陝:通「邇狹」。 近者。 (29)迥闊:遠者。 沫:通「末」,末流。 (30)首惡:帶頭做惡的人。 昭晰:光明。 (31)蟲:各種動物。 凱澤:通「闓懌」。 和樂。 (32)面內:指面向漢王朝。 (33)騶(z□u,鄒)虞:一種傳說中的珍貴義獸,其身白質黑紋,不吃生物,只出現在太平盛世。 據說武帝元狩元年在建章宮後閣重櫟中出現此物,第二年匈奴渾邪王來朝。 (34)徼:通「邀」,阻截。 此指將獸關在欄中。 麇鹿:此指白麟。 (35)(dao,道):選擇。 (36)犧:犧牲。 古代祭祀用的牲畜。 觡(ge,格):有分叉的角。 抵:通「柢」,樹根。 此指角根。 (37)周:周朝。 余珍:遺留下來的珍寶。 此指周王朝遺留下的九鼎之一。 收龜:畜養的龜。 按王先謙《漢書補注·音義》「以獲周餘珍放龜為二事,言寶鼎放龜皆岐周所有,漢並獲之。 」(38)翠黃:即乘黃,也名騰黃,傳說中的神馬名,「龍翼馬身,黃帝乘之而登仙。 」(見《集解》引《漢書音義》)一說「指乘龍的顏色既翠而黃。 乘龍:即「乘黃」。 一說乘(sheng,勝)龍」是四條龍。 (見顏師古《漢書注》引張揖說)(39)接:迎接。 靈圉:神仙名。 (40)譎詭:怪異,變化奇特。 (41)俶儻:同「倜儻」,卓異、不拘束。 窮變:變化無窮。 (42)欽:敬。 臻:至。 茲:此。 (43)躍魚:魚兒跳躍。 隕:落。 杭:通「」,船。 按《索隱》:「武王渡河,白魚入於王舟,俯取以燎。 」(44)休:美。 之:代指白魚入舟事。 燎:祭天。 (45)微:微小。 斯:此。 (46)介丘:通「丘」,介丘,指泰山。 (47)恧(n□,去聲「女」):慚愧。 (48)進:指周。 讓:指漢朝。 按:《集解》曰:「周未可封禪而封禪,為進。 漢可封禪而不封禪,為讓也。 」(49)其:指進讓之道。 何:何等。 爽:差異。 第63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史記全集譯注》
第63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