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哲學 / 荀子註譯全書目錄
荀子
荀子註譯 - 131

回答說:「節制武力而回到文治上來,任用那些正直忠誠守信完美的君子來治理天下,並同他們一起參與國家的政事,端正是非,治理曲直,聽政于咸陽,順從的國家就放在一邊不去管它,不順從的國家才去討伐它。如果能這樣,那麼秦國的軍隊不再出動到邊塞以外的地方 ...

荀子註譯 - 132

頻繁。(5)縣:同「懸」,繫結。(6)勝(sh • 5ng • 生):盡。(7)箸:通「著」。(8)托:當作「記」(俞 樾說)。(9)貨:貨幣。寶:貨幣 ...


  
荀子註譯 - 133

17.1天行有常(1),不為堯存,不為桀亡(2)。應之以治則吉(3),應之以亂則凶。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養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循道而不忒(4),則天不 ...

荀子註譯 - 134

氣”構成的,陰陽二氣(「氣」參見9.19注(1))是不斷地運動着的,它們通過相互作用而化成萬事 萬物,這就是所謂的大化。「化」是變化生成的意思。(4)其:指「陰陽」。和:和氣,它是 ...

荀子註譯 - 135

志:知,瞭解。(4)已:止,不超過。此下幾句都在申述「所不為」、「所不慮」,指聖人對於「天」、 「地」、「四時」、「陰陽」的瞭解,僅止於此,其餘的都屬於「所不為」、「所不慮」的範圍,所 以都用「已」字。見(xi • ...

荀子註譯 - 136

(1)知:通「智」。下文「知慮」之「知」同。(2)見10.11注(7)。(3)節:節制,指時勢、命 運的制約。然:見8.1注 ...


  
荀子註譯 - 137

在已經出現的事情中,人事上的反常現象才是可怕的。粗放地耕種而傷害了莊稼,粗放地鋤草而妨害了年成,政治險惡而失去了民心,田地荒蕪而莊稼長不好,米價昂貴而百姓挨餓,道路上有餓死的人,這些叫做人事上的反常現象;政策法令不明確,採取措施不合時宜,具 ...

荀子註譯 - 138

認為大自然偉大而思慕它,哪裡及得上把它當作物資積蓄起來而控制它?順從自然而頌揚它,哪裡及得上掌握自然規律而利用它?盼望時令而等待它,哪裡及得上因時制宜而使它為我所用?依靠萬物的自然增殖,哪裡及得上施展人的才能而使它們根據人的需要來變化?思慕 ...

荀子註譯 - 139

萬事萬物只體現了自然規律的一部分,某一種事物只是萬事萬物的一部分,愚昧的人只認識了某一種事物的一個方面,就自以為知道了自然規律,實在是無知。慎子對在後服從的一面有所認識,但對在前引導的一面卻毫無認識;老子對委曲忍讓的一面有所認識,但對積極進 ...

荀子註譯 - 140

君主,好比是民眾的領唱;帝王,好比是臣下的標竿。那臣民們將聽著領唱來應和,看著標竿來行動。領唱沉默,那麼民眾就無從應和;標竿隱蔽,那麼臣下就無從行動。臣民不應和、不行動,那麼君主和臣民就無法相親善了。像這樣,那就和沒有君主一樣,不吉利的事沒 ...


提示:


  





目前沒有閱讀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