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直隷州: 要,沖,繁,難。 川南永寧道治所。 明,州。 光緒三十四年,析九姓鄉隷永寧州。 西北距省治七百五十里。 廣三百十里,袤二百二十里。 北極高二十八度五十四分。 京師偏西十度五十七分。 領縣三。 州治在忠山麓,即寶山,一名瀘峰。 東:神臂岩。 南:方山。 北:玉蟾山。 資江即沱江下流,自富順入,東流逕北門外,至城東北,與大江會。 大江自納溪入,東北流,逕城南,折流合沱江,曰合江,又東入合江。 悅江源出榮昌白馬洞,南流入大江。 支江自富順椽子漕入,思晏江自榮昌入,並南入資江。 九曲溪自隆昌入,南流至玉蟾山下合思晏江。 南龍透、北玉蟾二關。 巡司駐嘉明鎮。 州判駐九姓鄉。 納溪 沖。 州西南四十里。 東:樓子、掇旗。 西:冠山。 南:馬鞍山。 北:濱江。 西:納溪,俗名清水河,即永寧河下流,源出阿永番部,東流入大江。 南:倒馬、石虎二關。 驛一:江門。 合江 沖,難。 州東北百二十里。 南:少岷,即安樂山。 東南:榕山。 西南:丁山。 大江自州入,東流,逕北門東入江津。 安樂溪一名小江,即古大涉水,亦曰習部水,自貴州仁懷入。 之溪亦自仁懷入,合流至城東北入大江。 南:符關。 江安 沖。 州西南百十里。 南:南照山。 北:北照山。 東:鳳凰山。 大江在城北,自南溪入,東北流,入納溪。 淯溪自長寧入,東北流,逕城西北,入大江。 綿溪源出連天山,亦入大江,曰綿水口。 永寧直隷州: 要,沖,繁,難。 隷川南永寧道。 明,敘州府。 敘永同知及貴州都司永寧衛轄地。 順治初,仍明制,置同知,隷敘州府。 析永寧衛隷貴州威寧府。 康熙二十六年,改衛為縣。 雍正五年,地併入縣,改屬敘州府。 八年,復設同知。 乾隆元年,升為敘永直隷,以永寧縣來屬。 光緒三十三年,以永寧移治古藺。 三十四年,改曰永寧直隷州,改縣曰古藺,並析瀘州之瀘衛,分州地曰九姓鄉,置古宋縣屬焉。 西北距省治九百九十里。 廣四百餘裡,袤三百九十里。 北極高二十七度五十六分。 京師偏西十一度十三分。 領縣二。 東:天馬山。 西:寶真。 南:青龍。 東北:紅崖。 東南:獅子山。 永寧河亦曰界首河,一源自小井壩入,逕城西,一源自鐵矢坎入,合北流,通江溪自貴州入,納魚漕溪注之,入納溪,合大江。 東:羅付大河,與貴州遵義接界,下流入烏江。 東雪山、西北江門二關。 驛一:永安。 古藺 繁,難。 州東九十里。 舊為巡檢司駐。 光緒三十三年改永寧縣為今名,移治此。 東:雪山。 西:海漫山。 赤水河自雲南鎮雄入,逕赤水衛東北,合永寧河入納溪。 北:梯口關。 縣丞一,駐赤水鎮。 古宋 沖,繁,難。 州西。 舊瀘衛。 明設九姓長官司,屬永寧衛,後屬瀘州。 順治四年歸附,仍明制。 康熙二十四年併入瀘州。 雍正四年設州同,後改州判。 光緒三十四年裁,升縣改今名。 西:中和山。 南:古洞岩。 魚漕溪東流入州,合通江溪。 松潘直隷: 要,沖,繁,難。 舊隷成綿龍茂道。 明,松潘衛,隷四川都司。 順治初,仍明製為衛,屬龍安府。 雍正九年,裁衛置。 乾隆二十五年,升直隷。 舊隷成綿龍茂道。 松潘鎮總兵駐。 南距省治九百五十里。 廣二百七十七里,袤二百二十里。 北極高三十二度四十六分。 京師偏西十二度五十一分。 南:火焰山。 北:大小分水嶺。 西北:岷山,即瀆山,又謂之汶阜,一名沃焦山。 禹導江處,其水曰瀆水,即岷江,一曰汶江。 東:雪欄山,下有白水,為涪江之源。 合三舍堡、羊峒口諸水,經小河營,曰小河,入平武。 岷江自岷山之羊膊嶺南來,殺鹿洞一水東來注,經黃勝關弓槓口,一水西來注,逕東南,左納東勝河,右納窗河。 又南,左納雲昌溝,右納山壩溪,經平定關入茂州。 西:黑水河,有南北二源,合流亦入茂州。 有望山、雪欄、風洞、紅崖、黃勝、平定、武都等關。 巡司一,駐南坪。 石砫直隷: 簡。 隷川東道。 明,宣慰司,屬夔州府。 順治十六年歸附,仍明制,授宣慰司,屬夔州府。 乾隆二十七年,升為直隷。 西距省治一千二百里。 廣二百三十里,袤二百四十里。 北極高三十度十八分。 京師偏西八度十五分。 東:石砫山。 南:大峰門山。 北:方鬥山。 大江自酆都入,右納神溪、鍾溪、沼溪,東北流入萬縣。 東南:賓河有二源,俱自湖北利川入,曰龍嘴溪,曰冷箐溪,逕沙子關,合為三江溪。 又西南流曰後河,逕北,大鳳溪來注。 又西南,江池溪自龍潭來注。 又西南為葫蘆溪,西北流入酆都,注大江。 東沙子、南大風二關。 巡司一,駐西界沱。 理番直隷: 難。 舊隷成綿龍茂道。 明,雜穀安撫司,屬茂州。 順治初,仍明制。 乾隆十七年改,駐理番同知。 二十五年,升直隷。 嘉慶六年,以茂州屬之保縣入之。 東南距省治三百八十里。 廣九百六十五里,袤一百七十里。 北極高三十一度四十分。 京師偏西十三度十三分。 領土司四。 西:熊耳山。 東:高碉。 北:馬鞍、龍山。 西北:姜維、花崖二山。 大江自茂州入,逕東南,又南入汶川。 沱江在城西北,有二源:南曰雜穀河,北孟董溝,並東南流,至城西北而合,折南入大江。 西:大溪,源出梭磨土司東界大閉氻雪山,東南流,亦入大江。 西南維關、鎮遠關,西北鎮安關。 梭磨宣慰司 西北。 舊為長官司。 乾隆四十年升置。 大溪源出司境大雪山,東北流入。 從噶克長官司 西北。 乾隆十八年置。 卓克采長官司 西。 乾隆十四年置。 丹壩長官司 西。 舊為土舍。 乾隆二十四年改置。 懋功屯務:大小金川土司地。 順治七年,小金川歸附。 康熙六年,大金川歸附。 雍正元年,授安撫司。 乾隆四十一年,分置美諾、阿爾古兩。 四十四年,並阿爾古入美諾。 四十八年,改懋功,駐同知,理五屯事務。 廣千四百五里,袤五百七十里。 北極高三十度四十四分。 京師偏西十三度六十分。 領屯五,土司二。 懋功屯 治。 東:巴郎山。 南:漢牛雪山。 北:日爾拉山。 西南:喇嘛寺山。 東北:商角山。 小金川河自撫邊入,東南流,逕北,受南北兩山水,至章穀合金沙河。 撫邊屯 北百三十五里。 北:孟拜山。 西:空卡雪山。 小金川河在屯南,合日爾拉、索烏、巴郎諸山水,西南入懋功。 章穀屯 西百八十里。 東:墨爾多山、丹噶山。 金川河自崇化入,逕屯東南,與小金川河合,折西南,流入打箭爐,為大渡河。 崇化屯 西二百五十里。 東:刮耳崖。 東南:丹噶山。 東北:木果木山。 金川河自綏靖入,逕屯西入章穀。 小溪河發源空卡山,東流入小金川河。 綏靖屯 西二百七十里。 東:索烏山。 南:足古山。 東南:功噶山。 金川河自綽斯甲布土司入,逕屯西入崇化。 鄂克什安撫司 東。 乾隆十五年置。 綽斯甲布安撫司 西。 乾隆四十一年置。 東:宜喜山。 金川河自司境南流入綏靖。 志四十五 地理十七 △福建 福建:禹貢揚州南境。 明置福建行中書省,改承宣布政使司。 清初為福建省,置閩浙總督。 康熙二十三年,海島平,以其地置台灣府。 雍正十二年,升福寧州為府,永春、龍岩為直隷州。 增置霞浦、屏南、福鼎。 光緒十三年,升台灣府為行省,與福建分治。 後入日本。 東至海; 百九十里。 西至江西石城; 千五百五十五里。 南至海; 二百七十里。 北至浙江景寧。 四百六十里。 廣九百一十里,袤九百七十五里。 南至詔南縣南境,北極高二十三度四十四分。 北至浦城縣北境,北極高二十八度。 東至長樂縣東境,京師偏東三度一十七分。 西至武平縣西境,偏西二十二分。 宣統三年,編戶二百三十七萬六千八百五十五,口一千四百二十二萬九千九百六十三。 領府九,直隷州二,一,縣五十七。 第28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上》
第28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