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州直隷州: ,繁,難。 隷川南永寧道。 明,資縣。 順治初,仍明制,為資縣,屬成都府。 雍正五年,升直隷州,以成都之仁壽、井研、資陽、內江來屬。 西北距省治三百四十里。 廣四百三十里,袤五百里。 北極高三十九度五十分。 京師偏西十一度三十二分。 領縣四。 資山在西北,州以此名。 南:銀山、鐵山。 西南:玉京、金爐。 西:盤石山。 中江自資陽入,逕城西南為資江,亦曰中江。 北納小溪,東納大濛溪,東南流入內江。 珠溪源出井研北境,東北流,至州西北與中江合。 大濛溪源出西龍家壩,又名都溪,東流逕城南,至唐明渡入資江。 州判駐羅泉井。 一驛:珠江。 資陽 繁,難。 州西百三十里。 東:寶台、萬鐘。 西:鳳台。 南:書檯。 西南:獨秀,亦名資江。 沱江亦名雁江,自簡州入,楊花溪自樂至西來注之。 資溪、孔子溪均東來注之,南入州。 一驛:南津。 內江 沖。 州東南九十里。 西:翔龍、華萼。 東:降福。 南:鏵影。 西南:石城。 東南:金紫山。 沱江自州入,逕城南,清流河合高橋河入之,南入富順。 西南:玉帶溪,流合中江。 城內西北隅有桂湖,與中江通。 一驛:安仁。 仁壽 繁,難。 州西二百里。 三隅山峙東、西、北三隅。 南:覺山。 西:天池。 東:佛岩山。 赤水一名黃龍溪,自簡州入,西流逕縣北,又西入彭山,闔府河。 魚蛇水發源縣西境,西南流入眉州。 井研 簡。 州西南二百四十里。 城內麟山。 西:書檯、五星。 北:瑞芝、九龍。 東北:鐵山。 西南:磨玉山。 擁思茫水有二源,夾城西南流,合為泥溪,入樂山。 縣產鹽,有上井四,中井七,下井二百二十六。 茂州直隷州: 中。 原隷成綿龍茂道。 光緒三十四年裁。 明,成都府屬州。 順治初,仍明制。 雍正六年,升直隷州,以成都之汶川及保縣來隷。 嘉慶六年,省保縣入雜穀。 東南距省治四百十里。 廣百八十里,袤四百三十里。 北極高三十度三十七分。 京師偏西十二度三十一分。 領縣一,土司六。 東南:岷山,一名雪山,俗呼九嶺山,北自松茂,南接灌縣。 東:五味山。 南:巨人。 北:茂濕山。 岷江自松潘入,南流逕州西,亦曰汶江,黑水河即古翼水,東南來注,松溪自黑虎寨來注。 又北,納三溪,南納南龍溪及白水河,西流入江。 東桃坪、南七星、雁門、實大四關。 一驛:來遠。 汶川 沖,繁。 州西南百二十里。 南:岷山,又南娘子嶺,為縣門戶。 東:玉壘。 西:河屏。 北:壽山、七盤。 東南:龍泉山。 岷江自雜穀入,逕縣北,名汶江,亦名玉輪江。 東納大溪口水,西納登溪溝水,逕城西南,桃川水自東來注,又草坡河、龍潭溝、天赦山水、臥龍關水,並東南來注,入灌縣。 有桃關、徹底二關。 驛二:寒水、太平。 瓦寺宣慰司 隷汶川。 在縣西北。 明為安撫司。 嘉慶元年改置。 司境有草坡河。 沙壩安撫司 隷州。 在州北。 仍明舊。 靜州長官司 隷州。 在州東。 仍明舊 嶽希長官司 隷州。 在州西。 仍明舊。 實大關長官司 隷州。 在州西。 仍明舊。 隴木長官司 隷州。 在州西。 仍明舊。 忠州直隷州: 繁,難。 隷川東道。 明,重慶府屬州。 順治初,仍明制。 雍正十二年,升直隷州,以重慶之酆都、墊江及夔州之梁山來隷。 西距省治一千五百里。 廣二百六十里,袤百八十里。 北極高三十度十六分。 京師偏西八度二十分。 領縣三。 東:毓秀。 西:高盈山、屏風山。 東南:塗山。 東北:九亭山。 大江自酆都入,逕城西,西溪來注。 又逕州東,渰溪河來注。 又東,塗井河自西來注。 又北入萬縣。 州產鹽,有上井三,中井八,下井二十四。 州判駐石橋井,巡司駐敦裡八甲。 東南:塗井鎮。 酆都 簡。 州西南百十里。 東:青牛、大峰。 西:石璧。 南:金盤。 東北:平都山。 水經所謂「逕東望峽,東歷平都」者也。 大江自涪州入,東北流,逕城南,又東北入州。 渠溪自州西南流,葫蘆溪自石主西流,碧溪自金盤山東南流,併入大江。 西:北涪鎮。 墊江 繁,難。 州西北百三十里。 東:佛轉山。 西:白龍洞。 南:望月。 東南:將軍崖山。 羅平水有三源,北源出石人山,西源出白龍洞,南源出將軍崖,會於三河口,又東與高灘溪合。 高灘溪自梁山入,逕城東南,又西南入長壽,為龍溪。 一驛:白渡。 梁山 繁,難。 州西北百里。 東:峰門。 西:金鳳。 南:石馬。 北:高都。 東:蟠龍山,下有溪東南流,入州,為塗溪。 又桂溪,發源五鬥山,北流逕城西,折西南流入墊江,為高灘溪。 紵溪源出縣境,東南流入萬溪。 虎溪鎮。 一驛:太平。 酉陽直隷州: 繁,難。 隷川東道。 明,酉陽宣慰司。 屬重慶府。 順治初,仍明制。 雍正十二年,改重慶屬之黔江、彭水二縣置黔彭直隷。 十三年,又改平茶長官司為秀山縣,屬。 乾隆元年,廢,改為酉陽直隷州,以黔、彭、秀三縣來隷。 西北距省治一千七百四十里。 廣四百六十里,袤五百六十里。 北極高二十八度五十一分。 京師偏西七度三十八分。 領縣三。 北:酉陽山,州以此得名。 東:龍山、荷敷。 西:鬼岩。 南:佛山。 東南:三江山。 黔江自貴州安化入,逕城西,納南溪河、洪渡河,入彭水。 北河自湖北來鳳入,逕城東,南流,會邑梅河,折東入湖南保靖,為酉水。 東南:疊溪,上承凱歌河,自貴州銅仁入,亦名買賽河,東北流,秀山之哨溪來會。 又納後溪、容溪,東入酉水。 州同駐龍潭鎮。 巡司駐龔灘鎮。 秀山 繁,難。 州東南二百六十里。 西:高秀山,縣以此名。 東:巴慣山。 南:擎團、鼎桂。 西南:白歲山,哨溪出焉,東與滿溪合,入州會買賽河。 南:地澄溪,東合遵岫溪,入凱歌河。 邑梅河在東南,有紅河溪會嘉塘河東北流注之,又與北河合。 巡司駐石堤。 黔江 簡。 州北二百八十里。 東:酉陽山。 北:黃連大堊山。 西:金鷄箐山。 西南:梅子關山。 唐崖河自湖北鹹豐入,大木溪合七十八溪水來入之。 阿蓬水亦名東小溪,逕城東南,又西南入州,為南溪河。 有石勝、白崖、梅子三關。 彭水 難。 州西二百里。 西:壺頭山。 東:甘山。 南:丹陽。 西南:盈川山。 東北:伏牛山。 涪陵江即黔江,自州入,西納長溪,北逕城西。 龍嘴河自黔江來會,後江河、水洞河入之。 又北納合溪河、射香溪,西入涪州合大江。 東北:亭子關。 東:鹽井、鬱山二鎮。 巡司駐鬱山鎮。 眉州直隷州: 沖,繁。 隷建昌道。 明,州。 康熙初,彭山、青神二縣先後省入州。 雍正六年復置,仍隷州。 東北距省治百九十里。 廣百六十里,袤百八十里。 北極高三十度六分。 京師偏西十二度三十一分。 領縣三。 西南:連鼇山。 西:醴泉。 北:盤龍。 東:蟆頤山。 下臨玻瓈江,一名蟆頤津,即岷江,自彭山入,逕武陽驛,分流復合,南入青神。 醴泉江發源盤龍山,東西二源,出盤龍山,分流至州北,合為雙河口,繞州城與松江合,入岷江。 思濛江在南,一名芙蓉溪,澭甘水在西南,一名金流江,俱自丹棱入,逕州東南流,並至青神與岷江合。 有魚耶、東館二鎮。 丹棱 簡。 州西九十里。 南:長山。 北:龍鵠山。 東南:三峰、金釜二山。 思濛江源出龍鵠山。 夷郎川源出赤崖山,與思濛合,澭甘水自洪雅入,俱東南流入州。 南:柵頭鎮。 彭山 繁。 州北四十里。 東:金華山。 北:彭亡山,本名彭女,水名彭望。 東北:崌崍、天社。 西北:回龍山。 大江一名汶江,又名武陽江,自新津入,逕城東北入州。 府河即錦水,下流納赤水,俱自仁壽入,南流入大江。 東北:雙江鎮。 青神 沖。 州南八十里。 西:熊耳。 西:多棱山。 東:上岩、中岩、下岩,即三岩。 大江一名導江,自州入,南流入樂山。 思濛江、澭甘水俱自州入,東北魚蛇水自仁壽入,西南流,併入大江。 第28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上》
第28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