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先殿順治十三年,詔建景運門東北,前後各九楹,如太廟寢制。 中為堂,左神庫,右神廚。 明年殿成,世祖躬妥神位,讀祝大饗。 定製,元旦、冬至、歲除、萬壽、冊封、月朔、望,奉神位前殿,帝親行禮,供獻如太廟大饗儀。 唯立春、上元、四月八日、端陽、重陽皆尋常節,國忌、清明、霜降、十月朔屬哀慕期,親祭,不讚禮、作樂。 七夕如常供。 四月八日、七月望日陳素果。 月薦新,帝親獻。 凡常例供獻,後殿行之。 饗太廟畢,行躬告禮,上香燭。 又定日供湯、飯、果、肉各五盤。 元旦、萬壽,請太廟後殿四祖、四後神位至奉先殿,與列聖、列後合饗。 其後罷奉請,就太廟後殿祀之。 是歲冬,禦經筵,上親祭焉。 十七年,以並夾室乖制,諭令夾室行廊外中通為敞殿九楹,★A1改建如旨。 明年,聖祖嗣服,用禮臣言,依明洪武三年例,朝夕焚香,朔、望瞻拜,時節獻新,生、忌致祭,具常饌,行家人禮。 其冬世祖升祔,奉神位至前殿行大饗。 禮成,還奉後殿神龕。 厥後祔饗仿此。 康熙十三年,罷日供食,早、晚燃香燭。 十五年,罷冊封大饗,遣官祗告後殿。 凡上徽號、冊立、禦經筵、耕耤、謁陵、巡狩、迴鑾亦如之。 雍正十三年,準太廟時饗例,增上香儀。 乾隆二年修殿,徙神位暫安太廟。 其秋會值太祖、太宗忌辰,帝擬親饗,群臣言故事無素服入廟,乃止。 道光元年,增修後殿龕座。 中室列龕三,奉太祖、太宗、世祖。 左一室龕二,奉聖祖、高宗。 右一室龕二,奉世宗、仁宗。 昭、穆仍舊制。 餘四室分列八龕焉。 凡親饗,先三日致齋。 先一日,掌儀司進祝版,割牲瘞毛血,潔治祭品。 屆日昧爽,內監啟寢室神龕,執事官各事鹹備。 內府官省畢,分詣寢室前,跪上香,三叩,興。 奉列聖、列後神位以次行。 皇後祔饗,同至前殿,安於座位,南鄉,祔後西鄉。 詣各香案前跪,三叩,興。 屆時帝袞服出宮,至誠肅門降輿,入左門,盥訖,就拜位,北面立,迓神,奏貽平章。 導詣太祖香案前,跪上炷香一,瓣香三。 旋位,行三跪九叩禮。 導詣皇後香案前,立上香,旋位。 行初獻禮,奏敉平章,舞幹戚,有司揭尊冪,勺挹實爵,司帛、司爵以次至各案前。 獻訖,司祝詣祝案前跪,三叩,興。 跪案左,奉祝版。 帝跪,司祝讀祝,興,安於篚,叩如初。 帝三叩,興。 行亞獻禮,奏敷平章,舞羽籥,獻爵,儀如初。 行終獻禮,奏紹平章,餘並同初獻。 徹饌,奏光平章。 畢,請神還寢室,三叩,退。 贊「舉還宮樂」,奏乂平章,帝復行三跪九叩。 司祝、司帛以次送燎所,帝轉立東旁。 禮成,仍出左門。 餘如來儀。 或遣皇子代祭,前諸儀同。 殿門外正中設拜位,入右門,至西階下盥手,升階詣拜位行禮。 祝、帛送燎,避立西旁,仍自西階退。 其月朔薦新,正月鯉魚、青韭、鴨卵,二月萵苣、菠菜、小蔥、芹菜、鱖魚,三月王瓜、蔞萵、蕓薹、茼蒿、蘿蔔,四月櫻桃、茄子、雛鷄,五月桃、杏、李、桑葚、蕨香、瓜子、鵝,六月杜梨、西瓜、葡萄、蘋果,七月梨、蓮子、菱、藕、榛仁、野鷄,八月山藥、慄實、野鴨,九月柿、雁,十月松仁、輭棗、蘑菇、木耳,十一月銀魚、鹿肉,十二月蓼芽、綠豆芽、兔、蟫蝗魚。 其豌豆、大麥、文官果諸鮮品,或廷旨特薦者,隨時內監獻之。 順治十四年,定月薦鮮獻粢盛牲品。 康熙十三年,定薦新日,掌儀司詣後殿行禮。 獻帛爵用侍衛。 壽皇殿舊制三室,在景山東北。 太祖、太宗、世祖及列後聖容,向奉體仁閣。 雍正元年,命禦史莽鵠立繪聖祖禦容,供奉壽皇殿中殿,遇聖誕、忌辰、元旦、令節,率皇子、近支王公展謁奠獻。 凡奉安山陵、升祔太廟禮成,皆親詣致祭。 蓋月必瞻禮,或至三詣焉。 乾隆元年,奉世宗聖容東一室,嗣後列朝聖容,依次奉東西室,為恆例。 三年,定謁陵、省方啟蹕、迴鑾均詣壽皇殿行禮。 尋定萬壽節行禮如諸令節儀。 十三年,徙建景山正中,如安佑宮制。 大殿九室,左右殿各三楹,東西配殿各五楹,其冬成。 高宗親制碑記,其頌曰:「唯堯巍巍,唯舜重華,祖考則之。 不競不絿,仁漸義摩,祖考式之。 弘仁皇仁,明憲帝憲,小子職之。 是繼是繩,曰明曰旦,小子忽之。 天遊雲殂,春露秋霜,予心惻惻。 考奉祖禦,於是壽皇,予仍即之。 制廣而正,爰經爰營,工勿亟之。 陟降依憑,居歆攸室,羹牆得之。 佑我後嗣,綿於萬,匪萬億之。 觀德於茲,無然畔援,承欽識之。 」 十五年,諭:「前代安奉神禦,率在寺中,別殿淨宇,本無定所。 敬念列祖創垂,顯承斯在。 永懷先澤,瞻仰長新。 式衷廟祫之儀,斯協家庭之制。 應迎列祖、列後聖容奉壽皇殿,歲朝合請懸供,肅將祼獻。 」於是奉聖祖、世宗禦容,並自體仁閣迎太祖、太宗、世祖禦容,乃定除夕敬懸,供鮮果、肉醬。 元旦大饗,獻磁器籩豆供品,並上香行禮。 初二日如除夕供。 禮畢尊藏。 又元旦帝有事堂子、奉先殿,訖,詣壽皇殿行禮。 除夕、初二日,命皇子番行。 上元節供餅餌,秋季展聖容,宮殿監敬謹將事。 是歲繪列朝聖容成,親詣奉安,行大饗。 嘉慶四年,詔壽皇殿供奉神禦,始自聖祖,凡遇忌辰、誕辰,皆應躬親展敬,示子孫遵行,安佑宮亦如之。 安佑宮在圓明園西北隅,建工始乾隆五年,迄八年蕆事。 大殿九室,硃扉黃甍,如寢廟制。 中龕懸聖祖禦容,左世宗,右高宗。 龕前陳彞器、書冊、佩用服物,合設中和韶樂一列。 帝臨禦園中,遇列聖誕辰,忌辰,令節,朔、望,並拈香行禮。 謁陵、省方啟鑾、回蹕,皆躬詣祗告焉。 高宗親制碑記,略言:「朔酌望獻,西漢原廟遺制。 宋時神禦殿亦本斯義,蓋奉安列朝禦容所也。 上元結鐙樓,寒食設鞦韆,視漢已備。 而崇建遍郡國,奉祀在禪院,識者譏之。 我皇祖聖祖,恩澤旁覃,僻邑窮穀,飲其德而不知,子孫臣庶,躬被教育者,宜其謳歌慨慕而未有已也。 是以皇考世宗謹就壽皇殿奉安禦容,朔望瞻禮,而於皇祖所幸暢春園,亦陳薦如儀。 有漢、宋備物備禮之誠,無宋代祀繁致褻之弊。 予小子心懍紹庭,念茲圓明園為我皇考囿沼地,築室九楹,敬奉皇祖其中,奉皇考配東一室。 所謂禮緣義起,有其舉之,莫敢廢也。 」 永佑寺在熱河避暑山莊萬樹園旁,乾隆十六年建。 有樓五楹,奉聖祖、世宗、高宗禦容,雲山勝地樓奉仁宗禦容,陳設一如安佑宮。 車駕蒞至輒懸奉,回蹕後庋藏。 丹墀列高宗禦製碑文,略言:「創立精藍,爰名永佑。 固不特鐘魚梵唄,足令三十六景借證聲聞;而皇祖聖日所照,千秋萬歲後,子孫臣庶,莫不永如在之思。 是即釋迦之耆闍崛山,金剛法座,天龍擁護;而所以繩武寧親,祝釐養志,亦於是託焉雲爾。 」仁宗禦製永佑寺瞻禮敬紀,亦頗惓惓祖若父焉。 道光時,移供聖禦繼德堂,更題曰綏成殿。 中室聖祖,左世宗,右高宗,左次室仁宗,以後列朝禦容,仍依次懸左右室雲。 滿洲俗尚跳神,其儀,內室供神牌,或用木龕,室正中、西北龕各一。 凡室南鄉北鄉,以西方為上;東鄉西鄉,以南方為上:頗與禮經合。 南龕下懸簾幕,黃雲緞為之。 北龕上置杌,杌下陳香盤三,木為之。 春、秋擇日致祭,謂為跳神。 前一月,造酒神房。 前三日,朝暮獻牲各二,名曰烏雲,即引祀也。 前一日,神前供打糕各九盤,以為散獻。 大祀日,五鼓獻糕,主人吉服鄉西跪,設神幄鄉東,中設如來、觀音神位。 女巫舞刀祝曰:「敬獻糕餌,以祈康年。 」主人跪擊神版,諸護衛亦擊,並彈弦、箏、月琴和之,其聲嗚嗚然。 巫歌畢,主人一叩,興。 司香婦請神出。 戶牖西設龕,南鄉奉之。 司俎者呼「進牲」,牲入,主人跪,家人皆跪。 巫者前致辭,以酒灌牲耳,牲耳甡,司俎高聲曰:「神已領牲。 」主人叩謝。 庖人刲牲,熟而薦之。 主人再拜謁,巫致辭。 主人叩畢,巫以繫馬吉帛進,祝如儀。 主人跪領帛,以授司牧,一叩,興。 乃集宗人食胙肉,令毋出戶庭。 第37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上》
第37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