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繼續以它的舊的使用形式執行職能。 區別只是在於:按照流動資本每個周轉期間的單個勞動期間的不同長短,固定資本把它的原價值的一個或大或小的部分轉移到這個勞動期間的產品中去;按照每一個周轉期間內流通時間持續的長短,固定資本轉移到產品中的那部分價值就或快或慢地以貨幣形式流回。 我們在這一節論述的對象即生產資本流動部分的周轉的性質,是由這個資本部分本身的性質引起的。 一個勞動期間使用的流動資本,在完成它的周轉以前,即在它轉化為商品資本、由商品資本轉化為貨幣資本、再由貨幣資309本轉化為生產資本以前,是不能用於一個新的勞動期間的。 因此,為了使第一個勞動期間立即由第二個勞動期間繼續下去,資本必須重新預付和轉化為生產資本的流動要素,並且它的量要足夠填補為第一個勞動期間預付的流動資本的流通期間所形成的空隙。 正因為這樣,流動資本的勞動期間的長短,對勞動過程的經營規模,對預付資本的分配以及對新的資本部分的追加,都發生影響。 而這正是我們在這一節 所要考察的。 IV、結論 根據以上的研究得出如下結論: A、為了使資本的一部分能夠在其他部分處在流通期間的時候不斷處在勞動期間,必須把資本分為不同的部分。 這些不同的部分,猶如不同的獨立的私人資本,在下述兩種情況下互相交替。 1、在勞動期間和流通期間相等,即周轉期間分為相同的兩部分的時候;2、在流通期間比勞動期間長,但同時又是勞動期間的簡單倍數,從而流通期間=n倍勞動期間,而n又是整數的時候。 在這些情況下,依次預付的資本沒有一個部分游離出來。 B、另一方面,在下述情況下,(1)在流通期間大於勞動期間,但不是勞動期間的簡單倍數的時候,(2)在勞動期間大於流通期間的時候,全部流動資本從第二個周轉起,在每個勞動期間結束時,就有一部分不斷地、周期地游離出來。 並且這樣游離出來的資本,在勞動期間大於流通期間的時候,和總資本中為流通期間預付的那部分資本相等;在流通期間大於勞動期間的時候,則和那個把310流通期間超過勞動期間(或其倍數)的那段期間填補起來的資本部分相等。 C、由此可見,對社會總資本來說,——就其流動部分而言,——資本游離必然是通例,而在生產過程中依次執行職能的資本部分的單純交替的現象必然是例外。 因為勞動期間和流通期間相等,或者流通期間同勞動期間的簡單倍數相等,即周轉期間的兩個組成部分之間這種均勻的比例性,和事物的性質完全無關,因此,大體說來,也只能是例外的現象。 概率為零。 因此,一年周轉多次的社會流動資本有相當大的部分,在年周轉周期中,周期地處于游離資本的形式。 其次很清楚,假定其他一切條件不變,這種游離資本的量和勞動過程的範圍或生產的規模一起增大,因而和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一起增長。 在B(2)的場合,這是因為全部預付資本增長了;在B(1)的場合,這是因為隨着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流通期間的長度增加了,因此,在勞動期間小於流通期間,這兩個期間沒有均勻的比例的場合,周轉期間也會增長。 在前一個場合,比如說我們每週必須投資100鎊。 六周的勞動期間就需要600鎊,三周的流通期間就需要300鎊,合計900鎊。 這裡不斷地有300鎊游離出來。 另一方面,如果每週投資300鎊,那就有1800鎊用於勞動期間,900鎊用於流通期間,因此,周期地游離出來的,就不是300鎊,而是900鎊。 D、一個比如說900鎊的總資本必須分成兩部分,如上所述,600鎊用於勞動期間,300鎊用於流通期間。 這樣,實際投入勞動311過程的那一部分,就減少了三分之一,由900鎊減為600鎊,從而,生產規模也縮小了三分之一。 另一方面,300鎊執行職能,只是為了使勞動期間連續不斷,以致全年的每一周都能有100鎊投入勞動過程。 無論是600鎊在6×8=48周內起作用(產品=4800鎊),還是全部資本900鎊投入6周的勞動過程,然後在3周的流通期間閒置不用,抽象地說,都是一樣的。 在後一個場合,它在48周的時間內,有51/3×6=32周起作用(產品=51/3×900=4800鎊),而在16周內閒置不用。 但是,固定資本在閒置16周時損耗更大,必須全年支付的勞動更昂貴,儘管它在一年中只有一部分起作用。 撇開這些不說,生產過程的這樣一種有規則的中斷,是和現代大工業的經營根本不相容的。 這種連續性本身就是一種勞動生產力。 看來,勞動生產力的範圍很廣。 難怪有人說,領導幹部是第一生產力。 如果我們更仔細地觀察游離資本,即實際上暫歇的資本,就會看到,這個資本的相當一部分必須不斷具有貨幣資本的形式。 我們仍然用上述例子來說明:勞動期間為6周,流通期間3周,每週投資100鎊。 在第二個勞動期間的中期,即第9周末,有600鎊流回,其中只有300鎊投入這個勞動期間的其餘部分。 因此,在第二個勞動期間結束時,就有300鎊游離出來。 第34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資本論》
第34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