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再假定其他條件不變,其中包括工作日的長度、強度和生產率不變,只有價值產品在工資和剩餘價值之間的分配發生了變化,不論前者增加,後者減少,還是相反,前者減少,後者增加,這都不會對流通貨幣量發生任何影響。 即使流通貨幣量沒有任何增加或減少,這種分配的變化也是會發生的。 讓我們特別考察一下這樣的場合:工資普遍提高,因而——在假定的條件下——剩餘價值率普遍降低,此外,同樣按照假定,流通商品量的價值沒有發生任何變化。 在這種場合,必須作為可變資本預付的貨幣資本,即執行這種職能的貨幣量,當然會增加。 但是,可變資本執行職能所必需的貨幣量增加多少,剩餘價值就恰好會減少多少,因而,實現剩餘價值所必需的貨幣量也會減少多少。 實現商品價值所必需的貨幣量,和這個商品價值本身一樣,並不會因此受到影376響。 商品的成本價格對單個資本家來說提高了,但是商品的社會生產價格依然不變。 把不變價值部分撇開不說,改變的只是商品生產價格分為工資和利潤的比例。 但是有人會說,可變貨幣資本的支出增加(當然假定貨幣價值不變),意味着工人手裡的貨幣手段量增加。 由此產生的結果是,工人方面對商品的需求會增加。 進一步產生的結果是,商品價格會提高。 ——或者有人會說,如果工資提高,資本家就會提高他們的商品價格。 ——在這兩種場合,工資普遍提高,都會引起商品價格的提高。 因此,無論用哪一個方法去說明價格的提高,商品流通所必需的貨幣量都必然會增加。 這是今天仍盛行的現代庸俗經濟學的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理論。 對第一種說法的回答是:由於工資提高,工人對需求,特別是對必要生活資料的需求會增加。 他們在極小的程度上增加了對奢侈品的需求,或者說,在極小的程度上產生了對原先不屬於他們消費範圍的物品的需求。 對必要生活資料的需求的突然的大規模增加,無疑會立刻使必要生活資料的價格提高。 結果是:在社會資本中用來生產必要生活資料的部分將增大,用來生產奢侈品的部分將縮小,因為由於剩餘價值的減少,由於資本家對奢侈品需求的減少,奢侈品的價格將會跌落。 反之,如果工人自己購買奢侈品,他們工資的提高——在購買奢侈品的範圍內——並不會使必要生活資料的價格提高,只會使奢侈品的買者發生變換。 奢侈品歸工人消費的數量比以前增加,而歸資本家消費的數量則相應地減少。 如此而已。 經過幾次波動以後,就會有和以前價值相同的商品量在流通。 ——至于各種暫時的波動,那末,它們造成的結果不外是把原來在交易所幹投機事業或在國外尋找用途的那種用不上的貨幣資本投入國內流通。 377 對於第二種說法的回答是:如果資本主義生產者可以隨意提高他們的商品價格,那末,即使在工資沒有提高的情況下,他們也能這樣做,而且會這樣做。 在商品價格跌落的情況下,工資也就永遠不會提高。 如果資本家階級在任何情況下始終可以象他們現在不過偶爾在一定的、特殊的、所謂局部的情況下所實際做的那樣,利用工資的任何提高作藉口,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提高商品價格,從而把更大的利潤放進自己的腰包,那末,資本家階級就永遠不會反對工聯。 現代庸俗經濟學不僅割裂事物之間的聯繫,也割裂其自身的理論體系,否則就應該將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理論引入其關於資本家與工會的工資博弈模型。 參見張維迎著,《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97頁。 硬說因為對奢侈品的需求已經減少(這是由於資本家用於這方面的購買手段減少,從而他們的需求減少),所以資本家可以提高奢侈品的價格,這是供求規律的一個非常奇特的應用。 如果發生的不只是奢侈品購買者的變換,即工人代替資本家,——而如果發生這種變換,工人的需求就不會引起必要生活資料價格的提高,因為工人既然把增加的那部分工資花費在奢侈品上,就不能花費在必要的生活資料上,——那末,奢侈品的價格就會因需求減少而降低。 結果是從奢侈品的生產中把資本抽走,直到奢侈品的供應減少到和它們在社會生產過程中已經變化的地位相適應的程度為止。 隨着它們生產的減少,在價值不變的情況下,它們的價格會再提高到正常的水平。 一旦這種收縮或這種均衡過程發生了,在生活資料的價格提高的情況下,就會不斷地從奢侈品的生產部門中抽出資本,把這些資本追加到生活資料的生產上,一直到需求滿足時為止。 然後再出現平衡,而整個過程的結果是,社會資本,從而貨幣資本,會按不同的比例在必要生活資料的生產和奢侈品的生產之間進行分配。 同時總體的價格水平並沒有提高。 全部非難都是資本家和向他們獻媚的經濟學家的恐嚇。 說得好。 當前中國的改革正面臨這種擴張私人資本勢力的恐嚇。 378 為這種恐嚇提供藉口的,是以下三個事實(而恐嚇就在於對這些事實形成原因的歪曲): 1、貨幣流通的一般規律是:如果流通商品的價格總額提高,——不論價格總額的這種增加是發生在同一個商品量上,還是發生在一個已經增大的商品量上,——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流通貨幣的量就會增大。 因此,結果和原因相混了。 工資隨着必要生活資料價格的提高而提高(雖然按比例提高的現象是罕見的,僅僅是例外)。 工資提高是商品價格提高的結果,不是它的原因。 第36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資本論》
第36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