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中,有沙門道昭,自雲蘭州人,俗姓康氏。 少時因得疾不救,忽寤云:「冥司見善惡報應之事,」遂出家。 住太行山四十年,戒行精苦,往往言人將來之事。 初若隱晦,後皆明驗。 嘗有二客來,一曰姚邈,舉明經,其二曰張氏,以資蔭,不記名。 僧謂張曰:「君授官四政,慎不可食祿范陽。 四月八日得疾,當不可救。 」次謂邈曰:「君不利簪笏,如能從戎,亦當三十年無乏。 有疾勿令胡人療之。 」其年。 張授官于襄鄧間。 後累選,常求南州,亦皆得之。 後又赴選,果授虢州盧氏縣令。 到任兩日而卒。 卒之日,果四月八日也。 後方悟范陽即盧氏望也。 邈後舉不第,從所知于容州。 假軍守之名,三十年累轉右職。 後因別娶婦求為儐者,因得疾,服嫗黃氏之藥而終。 後訪黃氏本末,乃洞主所放出婢,是胡女也。 (出《前定錄》) 【譯文】 唐代宗永泰年間,有個和尚叫道昭。 他自稱是蘭州人,俗家姓康,少年時得病無法醫治。 一天睡醒後說:「我看見了陰間的善惡報應之事」,遂出家做了和尚。 他在太行山修行四十年,苦守佛家戒律,經常講述別人未來的事情,說得比較隱晦,但過後都一一得到了證實。 曾經有兩位客人來訪,一個叫姚邈,有明經的功名。 一個叫張氏,有世襲官職的資格不知叫什麼名字。 道昭和尚對張氏說:「您能做四任官,但千萬不要去范陽做官。 如果在范陽,四月八日得病將無法醫治。 」又對姚邈說:「您不適合做文官,如果能夠投軍,也有三十年事情做。 有病不要找胡人醫治。 」這一年張氏當了官在襄鄧一帶,並多次調任新的職務。 要求到江南一帶做官,也都如願了。 後來又被選中,做了虢州盧氏縣令,到任兩天就死了。 死的日子果然是四月八日。 以後才明白范陽就是盧氏的郡望。 姚邈後來考舉人不中,到容州去跟隨他的一個熟人,從了軍,三十年間不斷升任重要官職,後來因為另外娶了媳婦,並要拋棄原來的媳婦而得病,吃了一個黃氏老太太的藥而死。 以後有人查訪黃氏的來歷,原來是個外族洞主所放逐的婢女,正是個胡女。 卷第一百五十一 定數六 李棱 豆盧署 孟君 盧常師 韓滉 李頧 崔造 薛邕 李棱 故殿中侍御史李棱,貞元二年擢第。 有別業在江寧,其家居焉。 是歲渾太師瑊鎮蒲津,請棱為管記從事。 棱乃曰:「公所欲棱者,然奈某不閒檢束。 夙好藍田山水,據使銜合得畿尉。 雖考秩淺,如公勛望崇重,特為某奏請,必諧矣。 某得此官,江南迎老親,以及寸祿,即某之願畢矣。 」渾遂表薦之,德宗令中書商量,當從渾之奏。 棱聞桑道茂先生言事神中,因往詣焉。 問所求成敗。 茂曰:「公求何官?」棱具以本末言之。 對曰:「從此二十年,方合授此官,如今則不得。 」棱未甚信。 經月餘,棱詣執政,謂曰:「足下資歷淺,未合入畿尉。 如何憑渾之功高,求僥倖耳?」遂檢吏部格上。 時帝方留意萬機,所奏遂寢。 棱歸江南,果丁家艱。 已近七八年,又忽得躄疾,殆將一紀。 元和元年冬,始入選,吏曹果注得藍田縣尉。 一唱,忻而授之。 乃具說于交友。 (出《續定命錄》) 【譯文】 曾經擔任過殿中侍御史的李棱,貞觀二年科舉考試中榜。 他有別墅在江寧,供其家屬居住。 這一年,太師渾瑊鎮守蒲津關,請李棱擔任管記從事。 李棱對渾瑊說:「你要求我做的很清楚,但是無奈我不善於檢點約束自己,平常喜好的只是藍田的山水,只想在這靠近京城的地方做個縣尉,但是我的資歷不夠。 您德高望重,如果肯特意為我向皇帝推薦,必然能使我如願,我如果當了這個官,從江南把親屬接來領受俸祿,我平生的願望也就滿足了。 」於是渾瑊向皇帝推薦了他,德宗命令中書研究怎麼辦。 李棱聽說桑道茂先生料事如神,便前往請教,問推薦能否成功。 桑道茂問他:「您想當什麼官?」李棱便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講了。 桑道茂回答說:「從現在算起二十年,您才能被授予這個官職,現在得不到。 」李棱不太相信。 一個月後,李棱去詢問,主管官員回答說:「你資歷淺,不適合擔任京城附近的縣尉,怎麼可以憑藉渾瑊的功高來求得僥倖呢?」遂即把他的名字寫在吏部的表格上。 這時皇帝正留意很多軍國大事,渾瑊推薦李棱的奏章就放下了沒有批。 李棱回到江南,先是老人死了守孝,七八年後又忽然得了腿疾,瘸了差不多十年。 一直到元和元年冬天,才開始被選中任職,命書上果然寫的是藍田縣尉,宣讀後欣然接受此銜,於是李棱將這件事的前後經過詳細告訴了朋友。 豆盧署 豆盧署,本名輔真。 貞元六年,舉進士下第。 將游信安,以文謁郡守鄭武(前定錄武作式)瞻。 瞻甚禮之,館給數日,稍狎,因謂署曰:「子複姓,不宜兩字為名。 將改之,何如?」署因起謝,且求其所改。 武瞻書數字,若著者、助者、署者,曰:「吾慮子宗從中有同者,故書數字,當自擇之。 」其夕宿于館,夢一老人謂署曰:「聞使君與子更名,子當四舉成名,四者甚佳。 後二十年,為此郡守。 因指郡隙地曰,此可以建亭台。 」既寤思之,四者署字也,遂以為名。 既二年,又下第。 以為夢無征。 知者或誚之。 後二年,果登第。 蓋自更名後四舉也。 大和九年,署自秘書少監為衢州刺史。 既至,周覽郡內,得夢中所指隙地,遂構一亭,因名之曰「征夢亭」矣。 (出《前定錄》) 【譯文】 豆盧署原名輔真。 貞元六年,考進士落榜,隨即遊覽信安,並拿自己的詩文拜見郡守鄭武瞻。 鄭武瞻對他很客氣,留他住了數日。 比較熟悉以後對他說:「你是複姓,不適合起兩個字的名字,改了怎麼樣?」豆盧署起身致謝,並請鄭武瞻為其改名。 鄭武瞻寫了幾個字,有著、助、署字,然後說:「我考慮為了避免同你的親屬重名,所以寫了好幾個字,請你自己選擇。 」當晚豆盧署睡在客房,夢見一個老頭對他說:「聽說郡守為你改名,你再考四次才能中榜。 四字最好。 再過二十年,你是這裡的郡守。 」老頭又指着一塊空地說:「此地可以建一座亭台。 」醒了以後豆盧署想,「四者」就是署字呀!於是將自己的名字改為署字。 考了兩年,豆盧署仍未中榜,以為所做夢不准,知道這件事的人也嘲諷他。 接着又考兩年,終於中榜成名,算起來正是改名後的第四次考試。 大和九年,豆盧署從秘書少監調任衢州刺史。 上任後巡視郡府內外,發現了夢中所說的那塊空地,便命人造了一座亭子,並命名為「征夢亭」。 孟君 第29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太平廣記 二》
第29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