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位傳到劉澤的孫子劉定國,他與父親康王的姬妾通姦,生下一個男孩。 又霸佔弟弟的妻子為姬妾。 還與自己的三個女兒通姦。 定國打算殺死肥如縣令郢人,郢人等就把定國的罪行上告,定國派謁者假借其他法令告發、逮捕並殺死郢人以滅口。 到元朔二年(前127),郢人的兄弟再次上書全部告發定國不可告人的醜事,定國的罪惡因此暴露。 皇帝詔令公卿論處,公卿都議論說::「定國是禽獸之行,敗壞人倫,違背天理,應當處死。 」皇帝准許。 定國自殺,封國廢除,改設為郡。 太史公說:荊王能被封王,是由於漢朝剛建立,天下尚未完全統一,所以劉賈雖是劉氏的遠房,但以戰功被封為王,威鎮江淮之間。 劉澤被封王,是用權謀激起了呂氏的結果,劉澤也終於有三代南面稱王。 事情開始就互相牽制,難道不是出奇的嗎! 【原文】【註解】 荊王劉賈者,諸劉(1),不知何屬(2)。 初起時,漢王元年,還定三秦(3),劉賈為將軍,定塞地,從東擊項羽。 漢四年,漢王之敗成皋,北渡河,得張耳、韓信軍,軍修武(4),深溝高壘,使劉賈將二萬人,騎數百,渡白馬津入楚地,燒其積聚,以破其業,無以給項王軍食。 已而楚兵擊劉賈,賈輒壁不肯與戰(5),而與彭越相保(6)。 漢五年, 漢王追項籍至固陵,使劉賈南渡淮圍壽春。 還至(7),使人間招楚大司馬周殷(8)。 周殷反楚,佐劉賈九江,迎武王黥佈兵,皆會垓下共尉(9)。 共尉已死,以臨江為南郡。 (1)諸劉:與劉邦同一宗族的人。 (2)何屬:指屬於劉氏家族中的哪一支。 據《 漢書》記載,劉賈是劉邦的堂兄。 (3)三秦:項羽破秦後,把關中地區分為三部分,分別封章邯等三人為王,因關中為秦故地,所以稱作三秦。 (4)軍:駐軍。 (5)輒(zhe,哲):總是。 壁:營壘。 這裡是緊閉營或堅守營壘之意。 (6)相保:互相依仗。 (7)還(xuan,玄):迅速。 (8)間:找空子,找機會。 (9)劉賈與盧綰擊敗臨江王共尉事,見卷九十三《韓信盧綰列傳》。 漢六年春,會諸侯於陳,廢楚王信(1),囚之,分其地為二國。 當是時也,高祖子幼,昆弟少,又不賢,欲王同姓以鎮天下(2),乃詔曰:「將軍劉賈有功,及擇子弟可以為王者。 」群皆曰:「立劉賈為荊王,王淮東五十二城;高祖弟交為楚王,王淮西三十六城。 」因立子肥為齊王。 始王昆弟劉氏也。 高祖十一年秋,淮南王黥布反,東擊荊。 荊王賈與戰,不勝,走富陵,為布軍所殺。 高祖自擊破布。 十二年,立沛侯劉濞為吳王,王故荊地。 (1)廢楚王信:劉邦稱帝的第二年(前201),有人告發韓信謀反。 劉邦假做南方巡遊,令諸侯王到陳會見,趁機捉拿韓信,廢黜了楚王的封號。 不久,韓信被釋放,改封為淮陰侯。 事見卷八《高祖本紀》和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 (2)王(去聲):使稱王。 燕王劉澤者,諸劉遠屬也(1)。 高帝三年,澤為郎中。 高帝十一年,澤以將軍擊陳豨,得王黃(2),為營陵侯。 高後時,齊人田生游乏資,以畫干營陵侯澤(3)。 澤大說之(4),用金二百斤為田生壽。 田生已得金,即歸齊。 二年,澤使人謂田生曰:「弗與矣(5)。 」田生如長安,不見澤,而假大宅,令子求事呂後所幸大謁者張子卿(6)。 居數月,田生子請張卿臨,親修具(7)。 張卿許往。 田生盛帷帳共具(8),譬如列侯。 張卿驚。 酒酣(9),乃屏人說張卿曰十:「臣觀諸侯王邸弟百餘□,皆高祖一切功臣□,今呂氏雅故本推轂高帝就天下□,功至大,又親戚太后之重。 太后春秋長□,諸呂弱,太后欲立呂產為(呂)王,王代。 太后又重發之□,恐大臣不聽。 今卿最幸,大臣所敬,何不大以聞太后□,太后必喜。 諸呂已王,萬侯亦卿之有□。 太后心欲之,而卿為內臣,不急發,恐禍及身矣。 」張卿大然之,乃風大臣語太后。 太后朝,因問大臣,大臣請立呂產為呂王。 太后賜張卿千斤金,張卿以其半與田生。 田生弗受,因說之曰:「呂產王也,諸大臣未大服。 今營陵侯澤,諸劉,為大將軍,獨此尚觖望□。 今卿言太后,列十餘縣王之,彼得王,喜去,諸呂王益固矣。 」張卿入言,太后然之。 乃以營陵侯劉澤為琅邪王。 琅邪王乃與田生之國。 田生勸澤急行,毋留。 出關,太后果使人追止之,已出,即還。 (1)遠屬:宗族中的遠房。 (2)得:這裡指俘獲。 (3)畫:同「劃」,策劃,謀劃。 又為圖畫。 兩義在句中皆可通。 干(陰平):求取。 (4)說:同「悅」。 (5)與:交往。 (6)幸:寵愛。 (7)修具:備辦酒餚。 (8)盛:華美。 共具:擺設酒食器具。 「共」同「供」。 (9)酣:飲酒暢快。 十屏:退避。 □邸弟:王侯的府第。 「弟」同「第」。 □一切:一例,同時。 □雅故:平時、平素。 推轂:喻助人成事。 原意為推車輪使之前進。 「轂」,車輪軸,常代車輪。 就:成就。 □春秋長:年紀已高。 春秋。 年齡。 □重:鄭重。 發:發表,提出。 □:通「諷」。 用含蓄的語言暗示或勸說。 □戶侯:有戶封地的侯,是封侯中最大的。 □觖望:因不滿而怨恨。 及太后崩,琅邪王澤乃曰:「帝少,諸呂用事(1),劉氏孤弱。 」乃引兵與齊王合謀西,欲誅諸呂。 至梁,聞漢灌將軍屯滎陽,澤還兵備西界,遂跳驅至長安(2)。 代王亦從至。 諸將相與琅邪王共立代王為天子。 天子乃徒澤為燕王,乃復以琅邪予齊,復故地。 澤王燕二年,薨(3),謚為敬王。 傳子嘉,為康王。 至孫定國,與父康王姬奸,生子男一人,奪弟妻為姬,與子女三人奸。 定國有所欲誅殺臣肥如令郢人,郢人等告定國,定國使謁者以他法劾捕格殺郢人以滅口(4)。 至元朔元年(5),郢人昆弟復上書具言定國陰事(6)。 以此發覺。 詔下公卿,皆議曰:「定國禽獸行,亂人倫,逆天,當誅。 」上許之。 定國自殺,國除為郡。 (1)用事:執政,當權。 (2)跳驅:急速奔馳。 (3)薨:古代稱諸侯之死為薨。 (4)劾:揭發,告發。 格殺:擊殺。 (5)元朔:漢武帝的第三個年號,元年為前128年。 (6)陰事:不可告人之事。 太史公曰:荊王王也,由漢初定,天下未集(1),故劉賈雖屬疏,然以策為王(2),填江淮之間(3)。 劉澤之王,權激呂氏(4),然劉澤南面稱孤者三世。 事發相重(5),豈不為偉乎(6)! (1)集:齊一,統一。 (2)策:謀略,這裡引申為戰功。 (3)填:通「鎮」。 (4)權激:用權謀激發。 (5)發:開始。 重:牽連。 (6)偉:特異,出奇。 回目錄 《史記》譯注 齊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 支菊生 譯注 【說明】 劉邦分封的同姓諸王中,齊國是封地最大的一個。 呂後專權時,把它分割為四。 呂後去世,文帝即位,為了安撫齊王劉襄,又把被呂後分割的土地復歸於齊。 齊文王時,齊國再被分割。 文王死後無子,文帝又把齊悼惠王的幾個兒子分封在齊地為王。 這樣,齊國終被分成了七個諸侯國。 本篇所記就是從高祖到武帝時期齊國的分合興衰史。 齊雖分割為七,但國王都是第一齊王悼惠王劉肥的後代,因而名為《齊悼惠王世家》。 齊國的興衰與漢初百年的歷史息息相關。 本篇記事雖較紛雜,但卻突出了兩個重點。 一是呂後專權及諸呂被誅,其中一些史實可與他篇互相印證,有些史實則為他篇所無。 如朱虛侯劉章以軍法行酒令一段,就是後頗為流傳的歷史故事。 另一個重點是七國之亂,齊地七王中有濟南、菑川、膠西、膠東四王直接參加了這次叛亂,結果都是兵敗被殺。 抓住了這兩個重點,齊國的分合興衰就盡在其中了。 由此看來,本篇事雖雜亂,並非無章;頭緒紛繁,卻能有序。 司馬遷駕馭史料的能力令人歎服。 本篇涉及的人物很多,讀來有應接不暇之感,主要人物都給讀者留下了較深的印象。 劉澤的善於權謀在這裡又有更具體的記載,可補卷五十一《荊燕世家》之不足。 劉章的勇武、無畏,特別是在誅除諸呂中的重要作用,本篇記述較為集中。 他如齊厲王的荒淫,其母紀太后的自私、專斷,宦官徐甲的小人得志,武帝近臣主父偃的公報私仇等等,記述都較為生動。 【譯文】 齊悼惠王劉肥,是高祖最大的庶子。 他的母親是高祖從前的情婦,姓曹氏。 高祖六年前(前201),立劉肥為齊王,封地七十座城,百姓凡是說齊語的都歸屬齊王。 第28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史記全集譯注》
第28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