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丙申。 奏未央宮。 「太僕臣賀行御史大夫事昧死言:太常臣充言卜入四月二十八日乙巳(1),可立諸侯王。 臣昧死奏輿地圖,請所立國名。 禮儀別奏。 臣昧死請。 」 制曰:「立皇子閎為齊王,旦為燕王,胥為廣陵王。 」 四月丁酉,奏未央宮。 六年四月戊寅朔(2),癸卯御史大夫湯下丞相(3),丞相下中二千石,二千石下郡太守、諸侯相,丞書從事下當用者(4)。 如律令(5)。 (1)卜入:通過占卜求得。 (2)六年:指元狩六年(前117)。 (3)下:下達。 (4)丞書從事:指郡國主辦文書的助理官員。 當用者:有關辦事人員。 (5)如律令:按照命令行事。 「維六年四月乙巳(1),皇帝使御史大夫湯廟立子閎為齊王。 曰:於戲(2),小子閎,受茲青社(3)!朕承祖考,維稽古建爾國家(4),封於東土,世為漢藩輔。 於戲念哉!恭朕之詔,惟命不於常(5)。 人之好德,克明顯光(6),義之不圖(7),俾君子怠(8)。 悉爾心,允執其中(9),天祿永終十。 厥有不臧(11),乃凶於而國,害爾躬。 於戲,保國艾民(12),可不敬與!王其戒之(13)。 」 右齊王策(14)。 (1)維:發語詞。 (2)於戲:同「嗚呼」。 (3)青社:古代諸侯受封時,由皇帝授予代表其封國方位的某一色土,作為分得土地的象徵。 齊國在東方,東方配青色,所以授予青土立社。 (4)稽:考證,根據。 (5)常:固定不變。 (6)克:能。 (7)義之不圖:不圖德義。 (8)君子:有德者。 (9)允執其中:真心實意地執持中正之道。 允,誠實,真實。 十天祿:天賜的福祿。 永終:長久,永久。 (11)厥:句首助詞。 :通「愆」。 過失,罪過。 臧:善。 (12)艾:養護。 (13)其:一定,必須。 (14)右:舊時書寫格式,豎行從右至左排列,所以稱上文為右。 策:策書。 漢朝皇帝封土授爵、任免三公的文書。 「維六年四月乙巳,皇帝使御史大夫湯廟立子旦為燕王。 旦:於戲,小子旦,受茲玄社(1)!朕承祖考,維稽古,建爾國家,封於北土,世為漢藩輔。 於戲!葷粥氏老獸心,侵犯寇盜,加以奸巧邊萌(2)。 於戲!朕命將率徂征厥罪(3),萬夫長,千夫長(4),三十有二君皆來(5),降期奔師(6)。 葷粥徙域(7),北州以綏(8)。 悉爾心,毋作怨,毋俷德(9)。 毋乃廢備。 非教士不得從征。 於戲,保國艾民,可不敬與!王其戒之。 」 右燕王策。 (1)玄社:燕國在北方,北方配玄色,所以授予玄土立社。 (2)巧:虛浮不實,偽詐。 萌:通「氓」,百姓。 (3)徂:往。 (4)萬夫長,千夫長:分指統率萬人與千人的將領。 (5)三十有二君:指當時來投降的三十二帥。 (6)期:通「旗」。 (7)徙域:指匈奴徙於漠北。 (8)綏:安定。 (9)俷(fei),費):廢毀,敗壞。 「維六年四月乙巳,皇帝使御史大夫湯廟立子胥為廣陵王。 曰:於戲,小子胥,受茲赤社(1)!朕承祖考,維稽古建爾國家,封於南土,世為漢藩輔。 古人有言曰:『在江之南,五湖之間(2),其人輕心。 楊州保疆,三代要服(3),不及以政。 』於戲!悉爾心,戰戰兢兢,乃惠乃順(4),毋侗好軼(5),毋邇宵人(6),維法維則。 《書》雲(7):『 臣不作威,不作福,靡有後羞。 』於戲,保國艾民,可不敬與!王其戒之。 」 右廣陵王策。 (1)赤社:廣陵國在南方,南方配赤色,所以授予赤土立社。 (2)五湖:《索隱》按:「五湖者,具區、洮滆、彭蠡、青草、洞庭是也。 或曰太湖五百里,故曰五湖也。 」(3)三代:指夏、商、週三代。 要服:古五服之一。 《書·禹貢》:「五百里要服。 」孔傳:「綏服外之五百里,要束以文教。 」五服,古代王畿外圍的地方,以五百里為率,視距離的遠近分為五等,其名稱為甸服、侯服、綏服、要服、荒服。 (4)惠:柔順。 (5)侗:童蒙無知。 (6)宵:通「小」。 (7)《書》:即《尚書》,其書有「臣無有作福作威玉食」句。 太史公曰:古人有言曰「愛之欲其富,親之欲其貴」。 故王者疆土建國(1),封立子弟,所以褒親親,序骨肉,尊先祖,貴支體(2),廣同姓于天下也。 是以形勢強而王室安。 自古至今,所由來久矣。 非有異也,故弗論箸也(3)。 燕齊之事,無足采者。 然封立三王,天子恭讓,群臣守義,文辭爛然,甚可觀也,是以附之世家。 (1)疆土:分劃土地。 疆,界限。 (2)支體:比喻同族。 支,同「肢」。 (3)箸:同「著」。 褚先生曰:臣幸得以文學為侍郎,好覽觀太史公之列傳。 傳中稱《三王世家》文辭可觀,求其世家終不能得。 竊從長老好故事者取其封策書,編列其事而傳之,令後世得觀賢主之指意(1)。 (1)指意:即旨意,意圖。 指,通「旨」。 蓋聞孝武帝之時,同日而俱拜三子為王:封一子於齊,一子於廣陵,一子於燕。 各因子才力智能,及土地之剛柔(1),人民之輕重(2),為作策以申戒之(3)。 謂王:「世為漢藩輔,保國治民,可不敬與!王其戒之。 」夫賢主所作,固非淺聞者所能知,非博聞強記君子者所不能究竟其意(4)。 至其次序分絕(5),文字之上下,簡之參差長短(6),皆有意,人莫之能知。 謹論次其真草詔書(7),編於左方,令覽者自通其意而解說之。 (1)剛柔:指貧瘠和肥沃。 (2)輕重:輕浮和莊重。 (3)申:告誡。 (4)究竟:終極,窮盡。 (5)分絕:劃分隔斷,即分段。 (6)簡:書簡。 此指策文。 (7)草:本稿。 草,初稿。 王夫人者,趙人也,與衛夫人並幸武帝,而生子閎。 閎且立為王時(1),其母病,武帝自臨問之。 曰:「子當為王,欲安所置之?」王夫人曰:「陛下在,妾又何等可言者。 」帝曰:「雖然,意所欲,欲於何所王之?王夫人曰:「願置之雒陽。 」武帝曰:「雒陽有武庫敖倉(2),天下衝厄(3),漢國之大都也。 先帝以來,無子王於雒陽者。 去雒陽,余盡可。 」王夫人不應。 武帝曰:「關東之國無大於齊者。 齊東負海而城郭大,古時獨臨菑中十萬戶,天下膏腴地莫盛於齊者矣。 」王夫人以手擊頭,謝曰:「幸甚。 」王夫人死而帝痛之,使使者拜之曰:「皇帝謹使使太中大夫明奉璧一(4),賜夫人為齊王太后。 」子閎王劉,年少,無有子,立,不幸早死,國絕,為郡。 天下稱齊不宜王雲。 (1)且:將。 (2)敖倉:秦代在敖山上所置穀倉。 故址在今河南鄭州西北邙山上。 中原漕糧集中於此,再西運關中,北輸邊塞,是當時最重要的糧倉。 漢魏均因仍之。 (3)厄:阻塞,險要的(地勢)。 (4)奉:兩 手捧著。 所謂「受此土」者,諸侯王始封者必受土於天子之社,歸立之以為國社,以歲時祠之(1)。 《春秋大傳》曰:「天子之國有泰社(2)。 東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方黃。 」故將封於東方者取青土,封於南方者取赤土,封於西方者取白土,封於北方者取黑土,封於上方者取黃土。 各取其色物,裹以白茅,封以為社。 此始受封於天子者也。 此之為主土。 主土者,立社而奉之也。 「朕承祖考」,祖者先也,考者父也。 「維稽古」,維者度也,念也,稽者當也,當順古之道也。 (1)祠:祭祀。 (2)泰社:由帝王為百官和兆民所立祭祀土神的地方。 也作「大社」、「太社」。 齊地多變詐,不習於禮義,故戒之曰「恭朕之詔,唯命不可為常。 人之好德,能明顯光。 不圖於義,使君子怠慢。 悉若心(1),信執其中(2),天祿長終。 有過不善,乃凶於而國,而害於若身。 」齊王之國(3),左右維持以禮義,不幸中年早夭。 然全身無過,如其策意。 (1)若:你。 (2)信:的確,確實。 (3)之:往……,到……。 傳曰:「青採出於藍,而質青於藍」者(1),教使然也。 遠哉賢主,昭然獨見:誡齊王以慎內;誡燕王以無作怨,無俷德;誡廣陵王以慎外,無作威與福。 (1)傳:指有關文字記載。 青:靛(dian,店)青,一種染料。 藍:草名,指蓼藍,葉子可制染料。 按,《荀子·勸學》有「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句。 夫廣陵在吳越之地(1),其民精而輕,故誡之曰「江湖之間,其人輕心。 楊州葆疆(2),三代之時,迫要使從中國俗服(3),不大及以政教,以意御之而已。 無侗好佚,無邇宵人,維法是則。 無長好佚樂馳騁弋獵淫康(4),而近小人。 常念法度,則無羞辱矣。 」三江(5)、五湖有魚鹽之利,銅山之富,天下所仰。 故誡之曰「臣不作福」者,勿使行財幣,厚賞賜,以立聲譽,為四方所歸也。 又曰「臣不作威」者,勿使因輕以倍義也(6)。 第31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史記全集譯注》
第31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