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宣言:揚言。 (2)雄俊弘辯:見識超群,極富辯才。 (3)五帝:傳說中古代的五個帝王。 其說不一,通常指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4)摧之:使之折服。 (5)惡:怎麼。 (6)揖應侯:指給應侯只行作揖之禮,而未下拜。 (7)倨:傲慢。 (8)讓:責備。 (9)何見之晚:認識問題怎麼這麼遲鈍。 十成功者去:指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就是各自完成了它的任務而自動退去。 百體:指人體的各部位。 心聖:心神。 □質仁秉義:以仁為本,主持正義。 質,本。 □期:期望。 □成理萬物:治理一切事物。 □天年:指人的自然的壽命。 □繼其統:繼承先人的傳統。 □名實純粹:名聲與實際都完美無缺。 □澤流千里:恩澤遠及千里之外。 梁玉繩《史記志疑》附按:「千里之澤,何足言之。 徐廣謂一本無『裡』字,《策》云『澤流千世,稱之而毋絕』,當是也。 」□豈:梁玉繩《史記志疑》附按:「《策》作『豈非』,此脫『非』字。 」當是。 道德之符:行道施德的效果。 符:效驗,效果。 蔡澤曰:「若夫秦之商君(1),楚之吳起,越之大夫種(2),其卒然亦可願與(3)?」應侯知蔡澤之欲困己以說(4),復謬曰(5):「何為不可?夫公孫鞅之事孝公也,極身無貳慮(6),盡公而不顧私;設刀鋸以禁奸邪,信賞罰以致治(7);披腹心(8),示情素(9),蒙怨咎,欺舊友十,奪魏公子卬,安秦社稷,利百姓,卒為秦禽將破敵,攘地千里。 吳起之事悼王也,使私不得害公,讒不得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不為危易行□,行義不辟難□,然為霸主強國,不辭禍凶。 大夫種之事越王也,主雖困辱,悉忠而不解□,主雖絕亡,盡能而弗離,成功而弗矜□,貴富而不驕怠。 若此三子者,固義之至也,忠之節也□。 是故君子以義死難,視死如歸;生而辱不如死而榮。 士固有殺身以成名,唯義之所在,雖死無所恨。 何為不可哉?」 蔡澤曰:「主聖臣賢,天下之盛福也;君明臣直,國之福也;父慈子孝,夫信妻貞(20),家之福也。 故比干忠而不能存殷(21),子胥智而不能完吳(22),申生孝而晉國亂(23)。 是皆有忠臣孝子,而國家滅亂者,何也,無明君賢父以聽之,故天下以其君父為僇辱而憐其臣子。 今商君、吳起、大夫種之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 故世稱三子致功而不見德(24),豈慕不遇世死乎?夫待死而後可以立忠成名,是微子不足仁(25),孔子不足聖,管仲不足大也(26)。 夫人之立功,豈不期於成全邪?身與名俱全者,上也。 名可法而身死者(27),其次也。 名在僇辱而身全者,下也。 」於是應侯稱善。 (1)商君:即商鞅。 (2)大夫種:即文種。 (3)卒然:指商鞅等的被殺結局。 願:仰慕,羨慕。 (4)欲困己以說:要用這些說辭來堵塞自己的嘴巴。 (5)謬:狡辯。 (6)極身:終身。 貳慮:二心。 (7)信:切實。 治:太平。 (8)披:剖露。 (9)情素:真情實意。 十欺舊友:指商鞅用計誘捕舊交魏公子卬。 禽:同「擒」。 攘:奪取。 □苟合:隨便附和。 □苟容:苟且容身於世。 □易:改變。 □辟:同「避」。 □解:同「懈」。 懈怠。 □矜:驕傲。 □節:志節氣概。 這裡含有榜樣的意思。 □信:誠實。 (21)比干忠而不能存殷:殷末紂王昏庸暴虐,其叔伯父比幹盡忠強諫,結果被剖心而死,殷不久即亡。 (22)子胥智而不能完吳:伍子胥曾對吳王夫差預言越將復仇滅吳,夫差拒諫而殺子胥,後吳終為越所滅。 完:保全。 (23)申生孝而晉國亂:晉獻公世子申生被獻公寵姬構陷,申生不肯申辯以不使其父傷心,遂自殺。 獻公死後,諸公子爭位,晉國大亂。 (24)見德:受恩惠,得好報。 (25)這一句的意思是說:(如果用死才可立功成名)那麼微子也就不能夠稱為仁人了。 微子啟曾屢次向暴虐的紂王進諫,紂王不聽,微子便避禍出亡。 孔子稱微子、箕子、比干為「殷有三仁焉」。 (26)管仲不足大:春秋時齊國將亂,管仲事奉公子糾出奔,及桓公(公子小白)即位,殺公子糾,管仲未與糾同死。 後任為齊相,使齊成霸業。 若以死效命論之,則管仲不能夠稱為偉大了。 (27)名可法:功名可為後世傚法。 第41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史記全集譯注》
第41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