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適:貶斥,譴責。 (2)共:通「恭」。 承:承受,接受。 嘉惠:恩惠,此指皇帝的任命。 (3)俟罪:待罪。 這是謙詞,意思是自己力不勝任,隨時有犯罪受罰的可能。 (4)側聞:側耳而聞的略語,含有對屈原恭敬的意思。 (5)造:來到。 托:寄身,指自己到湘江邊上來居住。 (6)罔極:混亂無常之意。 (7)隕:通「殞」,喪命。 厥:其。 指屈原。 (8)鸞鳳:傳說中的神鳥,此以之比喻賢人。 (9)鴟梟:貓頭鷹一類的鳥,古人認為這類鳥是惡鳥,以之喻小人。 十闒茸:闒是小門,茸指小草,以之狀無能的小人。 讒諛:指進讒言和阿諛奉承的小人。 逆曳:倒托著走。 (13)莫邪(ye,爺):春秋時吳國著名利劍。 (14)鉛刀:以鉛為刀,以言其鈍。 銛(xi□n,先):鋒利。 (15)嚜嚜:通「默默」,不得志的樣子。 (16)斡棄:轉棄,也就是拋棄的意思。 周鼎:相夏禹鑄九鼎,以象九州,後來又成為周朝的傳國寶鼎。 康瓠(hu,戶):空壺,破瓦器。 (17)騰駕:駕馭。 罷:同「疲」。 驂(c□n,參):古代的戰車,除去駕轅的馬之外,再加的馬匹稱為驂。 這裡當動詞用。 蹇(ji□n,簡)驢:跛足驢。 (18)垂兩耳:馬吃力的樣子,馬拉車吃力就要低垂兩耳。 服:拉車。 (19)章甫:殷代的一種禮帽。 薦:墊。 屨(ju,據):麻、葛等製成的單底鞋。 (20)咎:災禍。 訊曰(1):已矣,國其莫我知,獨堙郁兮其誰語(2)?鳳漂漂其高遰兮(3),夫固自縮而遠去(4)。 襲九淵之神龍兮(5),沕深潛以自珍(6)。 彌融粉爚以隱處兮(7),夫豈從蟻與蛭螾(8)?所貴聖人之神德兮,遠濁而自藏。 使騏驥可得系羈兮,豈雲異夫犬羊!般紛紛其離此尤兮(9),亦夫子之辜也十!瞝九州而相君兮,何必懷此都也?鳳皇翔於千仞之上兮,覽德輝而下之(13);見細德之險(微)〔征〕兮(14),搖增翮逝而去之。 彼尋常之污瀆兮(15),豈能容吞舟之魚(16)!橫江湖之鱣鱘兮(17),固將制於蟻螻。 (1)訊:告也。 訊曰,相當於《楚辭》裡的「亂曰」,是全篇的結束語。 (2)堙郁:同於「壹郁」、「抑鬱」,憂悶不快。 (3)漂漂:同「飄飄」,高飛的樣子。 遰:通「逝」,離去。 (4)自縮:即「自引」,自己引退。 《漢書·賈誼傳》即作「自引」。 (5)襲:深藏。 九淵:九旋之淵,言其至深。 (6)沕(mi,密):和上文「襲」相對,也是深藏之意。 (7)彌:久,遠。 融爚(yue,月)光亮。 (8)蛭(zhi,質):螞蟥,一種吸血水蟲。 螾:同「蚓」,蚯蚓。 此處以「蛭」「螾」比喻齷齪小人。 (9)般:紛亂的樣子。 尤:禍患。 十夫子:指屈原。 辜:通「故」。 指原因。 瞝:遍看,環視。 千仞:七尺為一仞。 一說八尺。 千仞:極言其高。 (13)德輝:道德的光輝,指有德的君主。 (14)細德:卑劣的品德,指寡德之人。 險征:危險的徵兆。 (15)尋:八尺為尋。 常:十六尺為常。 污:積水。 瀆:小溝渠。 (16)吞舟:形容魚大。 (17)橫江湖:形容魚之巨大。 鱣鱘(zh□n xun,沾尋):大魚。 賈生為長沙王太傅三年,有鴞飛入賈生捨(1),止於坐隅(2)。 楚人命鴞曰「服」(3)。 賈生既以適居長沙,長沙卑濕,自以為壽不得長,傷悼之,乃為賦以自廣(4)。 其辭曰: 單閼之歲兮(5),四月孟夏,庚子日施兮(6),服集予捨,止於坐隅,貌甚閒暇。 異物來集兮(7),私怪其故,發書佔之兮(8),策言其度(9)。 曰「野鳥入處兮,主人將去」。 請問於服兮:「予去何之?吉乎告我,凶言其災。 淹數之度兮十,語予其期。 」服乃歎息,舉首奮翼,口不能言,請對以意。 (1)鴞:貓頭鷹,古人認為是不祥之鳥。 (2)生隅:座旁。 坐,通「座」。 隅,邊側,角落。 (3)命:命名。 服:通「」。 (4)自廣:自我安慰。 (5)單閼(chan y□n,蟬煙):十二地支中卯的別稱,用以紀年。 據清人考訂,這一年是文帝七年(前173)。 (6)庚子:四月的一天。 日施(yi,夷)太陽西斜。 施,通「迤」,斜行。 (7)異物:怪物,指鳥。 (8)發:打開。 書:指占卜所用的策數之書。 (9)策:《漢書》作「讖」,此實指策書上的預言。 度:數,吉凶定數。 十淹數:《漢書》作「淹速」,指生死的遲速。 語(yu,玉):告訴。 萬物變化兮,固無休息。 斡流而遷兮(1),或推而還。 形氣轉續兮(2),變化而嬗(3)。 沕穆無窮兮(4),胡可勝言!禍兮福所倚(5),福兮禍所伏;憂喜聚門兮(6),吉凶同域。 彼吳強大兮,夫差以敗;越棲會稽兮,句踐霸世。 斯游遂成兮,卒被五刑(7);傅說胥靡兮,乃相武丁(8)。 夫禍之與福兮,何異糾纆(9)。 命不可說兮,孰知其極十?水激則旱兮,矢激則遠。 萬物回薄兮,振蕩相轉(13)。 雲蒸雨降兮,錯繆相紛(14)。 大專槃物兮(15),坱扎無垠(16)。 天不可與慮兮,道不可與謀。 遲數有命兮,惡識其時? (1)斡流:猶言「運轉」。 遷:此與下文之「推」都指推移變化。 (2)形:指天地間有形體之物。 氣:指天地間無形體之物。 (3)嬗:演變,蛻變。 (4)沕穆:精微深遠的樣子。 (5)此句及下句見《老子》一書。 倚:依托。 伏:隱藏。 (6)聚門:聚集在一家之門,下句「同域」與此意同。 (7)斯:指李斯。 游:指游宦於秦。 遂成:猶言「達到成功」,指身居相位。 下句言李斯在秦二世時被趙高所讒,身受五刑而死。 (8)胥靡:用繩索把罪人繫在一起,相隨而行,以服勞役。 因此也代指刑徒。 (9)糾:多股絞在一起的繩索。 十極:終極、止境。 旱:通「悍」,強勁,急猛。 回薄:反覆不停地激盪。 (13)振:通「震」。 (14)錯繆:互相糾纏錯雜。 (15)大專(j□n,均):與「大鈞」同,製造陶器的轉輪,自然界造就萬物,就如同鈞製造陶器,故以大鈞喻大自然。 (16)坱扎(y□ng ya,養訝):漫無邊際的樣子。 垠(yin,銀):邊際,盡頭。 且夫天地為爐兮,造化為工;陰陽為炭兮,萬物為銅。 合散消息兮(1),安有常則(2);千變萬化兮,未始有極。 忽然為人兮(3),何足控摶(4);化為異物兮(5),又何足患!小知自私兮(6),賤彼貴我;通人大觀兮(7),物無不可(8)。 貪夫徇財兮(9),烈士徇名十;誇者死權兮,品庶馮生。 怵迫之徒兮(13),或趨西東;大人不曲兮(14),億變齊同(15)。 拘士系俗兮(16),攌如囚拘(17);至人遺物兮(18),獨與道俱。 眾人或或兮(19),好惡積意(20);真人淡漠兮,獨與道息(21)。 釋知遺形兮,超然自喪(22);寥廓忽荒兮(23),與道翱翔。 乘流則逝兮,得坻則止(24);縱軀委命兮,不私與己。 其生若浮兮,其死若休;澹乎若深淵之靜(25),泛乎若不系之舟。 不以生故自寶兮,養空而浮(26);德人無累兮,知命不憂。 細故□兮(27),何足以疑! (1)消息:指萬物生滅、盛衰。 消:滅;息,生。 (2)常則:一定的規律。 (3)忽然:偶然,言生而為人,不過偶然之事。 (4)控摶(tuan,團):控,引持;摶:撫弄。 控摶,有愛惜珍重之意。 (5)異物:指人死之後身體變質,成為另外一種東西。 (6)知:通「智」。 (7)通人:與下文之「大人」、至人」、「真人」、「德人」都是道家用語,指道德修養極其高深的人。 大觀:胸襟開闊,所見遠大。 (8)可:適宜。 (9)徇:通「殉」,指為某種目的而獻身。 十烈士:指重義輕生之人。 誇者:指好虛名、喜權勢的人。 品庶:眾庶,廣大百姓。 馮(ping,平):通「憑」,依靠。 引申為貪戀。 (13)怵迫:指被名利所誘惑、被貧賤所逼迫。 (14)曲:屈也,指為物慾所屈。 (15)齊同:等量齊觀。 (16)系俗:指被俗累所羈絆。 (17)攌:拘禁。 (18)遺物:忘卻、遺棄外界物累。 (19)或或:通「惑惑」,迷惑不解。 (20)意:通「臆」,胸臆。 (21)息:生,猶言「存在」。 (22)自喪:忘記自我。 (23)寥廓:深遠空闊的樣子。 忽荒:同「恍惚」。 (24)坻:水中小洲。 (25)澹:靜止的樣子。 (26)養空:養空虛之性。 (27)□(di jie,地介):同「蒂芥」。 細小的梗塞物。 第44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史記全集譯注》
第44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