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唯唯:應答的聲音。 (2)特:只。 (3)盤紆:迂迴曲折。 茀郁:山勢曲折的樣子。 (4)隆崇:高聳之狀。 葎萃(l□ zu,律卒):山勢高峻險要的樣子。 (5)岑巖:《文選》作「岑崟(yin,銀),《方言》釋為「峻貌」,即山勢高峻的樣子。 參差:形容山嶺高低不齊的樣子。 (6)蔽:全遮住。 虧:半缺。 (7)交錯糾紛:形容山嶺交錯重疊,雜亂無序。 (8)干:接觸。 按《文選》李善註:「孔安國《尚書傳》曰:干,犯也。 」(9)罷池:山坡傾斜的樣子。 下文「陂阤」亦此意。 十屬:連接。 (11)丹:硃砂。 青:石青,可制染料。 赭(zh□,者):赤土。 堊(e,餓):白土。 (12)雌黃:一種礦物名,即石黃,可制橙黃色染料。 白堊:石灰。 (13)碧:青色的玉石。 (14)眾色:指各種礦石閃現出的不同光彩。 炫耀:光輝奪目的樣子。 (15)照:照耀。 爛:燦爛。 這句說各種礦石光彩照耀,有如龍鱗般的燦爛輝煌。 (16)赤玉:赤色的玉石。 玫瑰:一種紫色的寶石。 (17)琳□:一種比玉稍次的石 琨珸:高步瀛《文選李注義疏》以為「琨珸」即「琨」。 《說文》:「琨,石之美者。 」(18)瑊□:次於玉的一種石名。 又郭璞以為「似玉之石」(見《廣韻》引文)。 玄厲:一種黑色的石頭。 (19)堧(ru□n,軟)石:一種次於玉的石頭,「白者如冰,半有赤色」(見《文選》李善注)。 武夫:《文選》作「嫵□」,一種次於玉的美石,質地赤色而有白色斑紋。 (20)蕙圃:蕙草之園。 蕙與蘭皆為香草,外貌相似。 蕙:一莖可開數朵花;蘭:一莖一花。 衡:杜衡,香草名,「其狀若葵,其臭如蘼蕪。 」(見《文選》李善注)蘭:蘭草。 (21)芷:白芷,或稱「藥」,香草名。 若:杜若,香草名。 射干:香草名,草本,可入藥。 (22)穹窮:通「」,香草名,其根可以入藥。 昌蒲:水草名,根可入藥。 (23)江離:或作「茳蘺(ji□ng li,江離)」香草名。 蘪蕪:或作「蘼(mi,迷)蕪」,即穹窮之苗。 (24)諸蔗:即甘蔗。 猼且(po ju,破巨):即芭蕉。 (25)登降:此言地勢高低不平,或登上或降下。 阤靡:山坡傾斜綿延的樣子。 (26)案衍:地勢低下。 壇曼:地勢平坦。 (27)緣:沿、循。 大江:指長江。 (28)限:界限。 巫山:指雲夢澤中的陽台山,在今湖北漢陽境內,非為今四川巫山縣。 (29)高燥:高而乾燥之地。 葴:馬藍,草名。 :一種像燕麥的草。 苞:草名,形似茅草,可編席織鞋。 荔:草名,其根可制刷。 (30)薛:高步瀛《文選李注義疏》以為「薛即蕭,蕭薛聲轉。 」又《說文》曰:「蕭,艾蒿也。 」則「薛」乃艾蒿。 莎:一種蒿類植物名。 青薠:一種形似莎而比莎大的植物名。 (31)卑:低。 藏茛:即狗尾巴草,也稱狼尾草。 蒹葭(ji□n ji□,兼加):蘆葦。 (32)東薔:草名,狀如蓬草,結實如葵子,可以吃。 雕胡:菰米。 (32)菰蘆:即葫蘆(見《文選》李善注引張晏說)。 又方以智《通雅》以為「菰蘆,言菰茭(雕胡)、蘆筍,皆可食者也。 」也通。 (34)菴:蒿類植物名,子可入藥。 軒芋:即蕕(you,由)草,一種生於水中或濕地裡的草。 (35)眾物:指眾多的草木。 居:此指生長。 (36)圖:計算。 (37)湧泉:奔湧的泉水。 推移:浪濤翻滾向前。 (38)外:指池水表面之上。 發:開放。 芙蓉:即荷花。 菱華:即菱花,開小白花。 華,同「花」。 (39)內:指池水下面。 隱:藏。 (40)中:指池水中。 蛟:古代傳說中能發水的一種龍。 鼉(tuo,馱):即今之揚子鱷,俗名豬婆龍。 (41)玳瑁:龜類動物,其有花紋的甲殼可做裝飾品。 黿:大鱉。 (42)陰林:北山坡的樹林。 (43)楩:樹名,即黃楩木。 楠:樹名,即楠木,樹質甚佳。 豫章:樹名,即樟木。 (44)桂:香樹名。 椒:花椒樹。 木蘭:樹名,開白花,宜於觀賞。 (45)櫱:即黃櫱樹。 其高數丈,其皮外白裡黃。 離:通「樆(li,離)」,即山梨樹。 朱楊:生於水邊的樹名,即赤莖柳。 (46)樝(zh□,滓)梨:即山楂樹。 梬(y□ng,影)栗:梬棗,今稱黑棗。 (47)赤猿:紅猴。 蠷蝚:獼猴。 (48)鵷(yu□n chu,冤除):傳說中似鳳凰的鳥名。 孔:孔雀。 鸞:鸞鳥,傳說中似鳳凰的鳥名。 (49)騰遠:即「騰猿」之誤字,善騰躍的猴子。 射(ye,夜)干:似狐而小的動物,能上樹,其鳴如猿。 (50)玄豹:黑豹。 (50)蟃蜒:通「獌蜒」一種似狸的狼類大獸,傳說其長百尋(當為一尋之誤)。 (ch□,初):一種似狸而大的猛獸。 豻:一種似狐的野狗。 (52)兕:雌性犀牛。 (53)窮奇:野獸名。 一說其鳴如狗,能吃人。 一說其狀似虎,有翅能飛,能吃人。 按《漢書·司馬相如傳》無「兕象」以下八字。 錢大昕謂後人妄增。 「『於是乃使專諸之倫(1),手格此獸(2)。 楚王乃駕馴駁之駟(3),乘雕玉之輿(4)。 靡魚須之橈旃(5),曳明月之珠旗(6)。 建干將之雄戟(7),左烏嗥之雕弓(8),右夏服之勁箭(9)。 陽子驂乘十,纖阿為御(11),案節未舒(12),即陵狡獸(13)。 轔邛邛(14),蹴距虛(15),軼野馬而騊駼(16),乘遺風而射游騏(17)。 儵眒淒浰(18),雷動熛至(19),星流霆擊(20)。 弓不虛發,中必決眥(21),洞胸達腋(22),絕乎心繫(23)。 獲若雨獸(24),掩草蔽地。 於是楚王乃弭節裴回(25),翱翔容與。 覽乎陰林,觀壯士之暴怒,與猛獸之恐懼。 徼受詘(26),殫睹眾物之變態(27)。 「『於是鄭女曼姬(28),被阿錫(29),揄紵縞(30),雜纖羅,垂霧豰(31)。 襞積褰縐(32),紆徐委曲(33),郁橈溪谷(34)。 衯衯裶裶(35),揚袘恤削(36),蜚纖垂髾(37)。 扶與猗靡(38),吸呷萃蔡(39)。 下摩蘭蕙(40),上拂羽蓋(41)。 錯翡翠之威蕤(42),繆繞玉綏(43)。 縹乎忽忽(44),若神仙之彷彿(45)。 第61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史記全集譯注》
第61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