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專諸:春秋時代的吳國勇士,曾替吳公子光刺殺吳王僚。 此指像專諸一樣的勇士。 倫:類。 (2)格:擊殺。 (3)馴:被馴服。 駁:毛色不純的馬。 駟(si,肆):古代四匹馬駕一車稱駟,此泛指馬。 (4)雕玉之輿:用雕刻的玉石裝飾的車,此言車之高貴。 (5)靡:通「麾」,揮動。 魚須:海中大魚之須,用來做旗子的穗飾。 (6)曳:搖動。 明月:珍珠名。 (7)建:舉起。 干將:本為春秋時代吳國的著名制劍工匠,此指利刃。 雄戟:三面有刃的戟。 (8)烏嗥:《漢書》作「烏號」,古代良弓名。 雕弓:雕刻花紋的弓。 (9)夏服:通「夏箙(fu,服)」,盛箭的袋子。 相傳善射的夏后羿有良弓繁弱,還有良箭,裝在箭袋之中,此箭袋即稱夏服。 十陽子:即孫陽,字伯樂,秦穆公之臣,以善相馬著稱。 驂乘:陪乘的人。 古時乘車,駕車者居中,尊者居左,右邊一人陪乘,以御意外,稱驂乘。 (11)纖阿(□,婀):傳說是為月神駕車的仙女,後人泛稱善駕車者為纖阿。 (12)案節:馬走得緩慢而有節奏。 此言馬未急行。 未舒:指馬足尚未盡情奔馳。 此亦言馬未急行。 (13)陵:侵凌,此指踐踏。 狡獸:強健的猛獸。 按《廣雅》:「狡,健也。 」(14)轔:用車輪輾壓。 邛(qiong,窮)邛:傳說中的怪獸,其狀如馬,善奔馳。 (15)蹴:踐踏。 距虛:一種善於奔走的野獸名,其狀如驢。 (16)軼:突擊。 (wei,衛):通「wei,衛)車軸頂端。 這裡是以撞擊之意。 或釋為「躗」(wei,衛)之借字,踐踏之意,也通。 騊駼(tao tu,陶途):北方野馬名。 或釋為良馬。 (17)遺風:千里馬名。 騏:野獸名,似馬。 (18)儵眒(sh□ sh□n,書申):迅速的樣子。 儵,通「跾(sh□,書)」,疾速。 淒浰:迅疾的樣子。 (19)雷動:像驚雷那樣震動。 此言楚王車馬的氣勢勇猛。 熛(bi□o,標)至:像暴風刮來一樣。 熛,通「猋」,即飆風,迅疾的大風。 此言楚王車騎的神速。 (20)星流:流星飛墜。 霆:疾雷。 (21)中(zhong,重):射中。 決:裂開。 眥(zi,字):眼眶。 (22)洞:貫穿。 (23)絕:斷裂。 心繫:連心的血管。 (24)獲:指獵物。 雨(yu,玉):下雨。 這裡指像雨點降落一樣。 弭(m□,米)節:停鞭緩行。 裴回:即徘徊。 (26)徼(y□o,腰):攔截。 (ju,劇):極度疲倦。 受:接受。 詘:窮盡。 此指精疲力竭。 (27)殫:盡。 (28)鄭女:鄭國女子。 古代鄭國多美女。 曼姬:美女。 曼,皮膚細膩柔美。 (28)被:通「披」。 此指穿衣。 阿:輕細的絲織品。 錫:通「緆」,細布。 (30)揄:牽曳。 紵:麻布。 縞:白綢布。 (31)霧豰(hu,胡):輕柔的細紗。 (32)襞(bi,壁)積:形容女子腰間裙褶重重疊疊。 褰(qi□n,遷)縐:形容衣服上的紋理很多。 褰,縮。 (33)紆徐委曲:形容衣服的線條婉曲多姿。 或釋為「裙下垂貌」(見《文選》呂向注)。 (34)郁橈:深曲的樣子。 (35)衯(f□n,分)衯裶(f□i,非)裶:衣服長長的樣子。 (36)揚:抬起。 袘(yi,義):裙子下端邊緣。 恤削:形容裙緣整齊的樣子。 (37)蜚:通「飛」。 飄動。 纖:《漢書》作「」,婦女上衣上的飄帶。 髾(sh□o,梢):本指婦女燕尾形的髮髻,此指衣服的燕尾形的下端。 (38)扶輿:與下文「猗靡」皆形容衣服合身,體態婀娜的樣子。 (39)吸呷(x□ xia,吸匣)、萃蔡:皆為人走路時衣服摩擦所發出的響聲的象聲詞。 (40)摩:摩擦。 (41)拂:拂拭。 羽蓋:插飾羽毛的車蓋。 (42)錯:間雜。 翡、翠:皆為鳥名,前者生紅色羽毛,後者生綠色羽毛。 威蕤(rui,緌):用羽毛裝飾的首飾。 (43繆繞:繚繞。 纏結。 玉綏:用玉裝飾的帽帶。 (44)縹(pi□o,漂)乎:隱隱約約若有若無的樣子。 忽忽:飄忽不定的樣子。 (45)彷彿:不真切。 「『於是乃相與獠於蕙圃(1),媻珊勃窣上金堤(2)。 掩翡翠,射鵔(3)。 微矰出,纖繳施(4)。 弋白鵠,連鴐鵝(5)。 雙鶬下,玄鶴加(6)。 怠而後發,游於清池(7)。 浮文鷁,揚桂枻(8)。 張翠帷,建羽蓋(9)。 罔玳瑁,釣紫貝十。 金鼓,吹鳴籟(11)。 榜人歌,聲流喝(12)。 水蟲駭,波鴻沸(13)。 湧泉起,奔揚會(14)。 礌石相擊(15),硠硠磕磕(16),若雷霆之聲(17),聞乎數百里之外。 「『將息獠者,擊靈鼓,起烽燧(18)。 車案行,騎就隊(19)。 乎淫淫(20),班乎裔裔(21)。 於是楚王乃登陽雲之台(22),泊乎無為(23),澹乎自持(24),勺藥之和具而後御之(25)。 不若大王終日馳騁而不下輿,脟割輪淬(26),自以為娛。 臣竊觀之,齊殆不如(27)。 』於是王默然無以應僕也。 」 (1)獠:夜間打獵。 (2)媻姍:走路緩慢的樣子。 勃窣:緩緩前行的樣子。 金堤:堅實的水堤。 一說是堤名。 (3)掩:通:「罨」(y□n,掩):撒網捕鳥。 鵔(jun yi,俊義):錦雞。 ,同「」。 (4)繳:一種用絲繩繫住用來射鳥的短箭。 纖繳:拴在箭上的細絲繩,用以保持箭在飛行中的平衡。 施:射出。 (5)弋:用帶絲線的箭射飛禽。 白鵠:白天鵝。 連:牽連。 此指用帶絲線的箭射中駕鵝。 鴐鵝:野鵝。 (6)鶬:鳥名,即鶬鴰,形似雁,黑色。 玄鶴:黑鵝。 加:箭加其身,即射中之意。 (7)怠:疲倦。 發:指開船。 游:泛舟。 清池:指雲夢西邊的湧泉清池。 (8)浮:漂浮。 文:花紋。 鷁:水鳥名。 此指船頭繪有鷁的圖案的畫船。 揚:舉起。 桂枻:桂木船槳。 (9)張:掛起。 翠帷:畫有翡翠鳥圖案的帷帳。 建:樹起。 羽蓋:用鳥毛裝飾的傘蓋。 十罔:通「網」,用網捕取。 紫貝:長有紫色而帶黑紋貝殼的水中動物。 (11):撞擊。 金鼓:形如銅鑼的古樂器,即鉦。 籟:一種帶孔的管樂器,即排簫。 (12)榜人:划船的人。 按「榜」,通「舫」,《說文》:「舫,船師也。 」流喝(ye,夜):聲音悲涼嘶啞。 (13)水蟲:指水中的魚蝦之類。 鴻:通「洪」,《爾雅》:「洪,大也。 」沸:指波濤翻滾。 (14)奔揚:波濤(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引中井積德說)。 會:匯合。 (15)礌(lei,雷)石:古代作戰時從高處往下推滾以打擊敵人的石頭,或謂「礌」通「磊」,則「磊石」即為眾石。 (16)硠硠、磕磕(k□,棵)磕:皆為水石相撞擊的聲音。 (17)雷霆:雷暴,霹靂。 (18)靈鼓:六面鼓。 起:點燃。 烽燧:示警的烽火。 此指火把。 (19)案行:按隊列行走。 案,通「按」。 就隊:歸隊。 (20)(x□,洗)乎:猶「然」,接續不斷的樣子。 淫淫:漸進的樣子。 此指隊伍緩緩前行的樣子。 (21)班(pan,盤)乎:猶「班然」,依次相連的樣子。 裔(yi,義)裔:絡繹不絕地向前行進的樣子。 (22)陽雲之台:楚國台榭之名,又名陽台,在巫山下。 (23)泊乎:通「怕乎」,猶「怕然」,安靜無事的樣子。 按《說文》:「怕,無為也。 」無為:泰然無事。 (24)澹乎:猶「憺然」,安靜無事的樣子。 澹,通「憺」。 按《說文》:「憺,安也。 」自持:保持安靜的心態。 (25)勺藥:即芍葯,香草名,古人用以為調料。 和:調和。 具:通「俱」,齊備。 御:進獻。 (26)脟(luan,欒):通「臠」,把肉切成小塊。 輪淬(cui,粹):在車輪間烤肉吃。 按《文選》「淬」作「焠」,烤灼之意。 (27)殆:恐怕。 第62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史記全集譯注》
第6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