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有先生曰:「是何言之過也!足下不遠千里,來況齊國(1),王悉發境內之士,而備車騎之眾,以出田,乃欲戮力致獲(2),以娛左右也,何名為誇哉!問楚地之有無者,願聞大國之風烈(3),先生之餘論也。 今足下不稱楚王之德厚,而盛推雲夢以為高,奢言淫樂而顯侈靡,竊為足下不取也。 必若所言,固非楚國之美也。 有而言之,是章君之惡(4);無而言之,是害足下之信。 章君之惡而傷私義(5),二者無一可,而先生行之,必且輕於齊而累於楚矣(6)。 且齊東陼巨海(7),南有琅邪(8);觀乎成山(9),射乎之罘十;浮勃澥(11),游孟諸(12);邪與肅慎為鄰(13),右以湯谷為界(14);秋田乎青丘(15),彷徨乎海外。 吞若雲夢者八九,其於胸中曾不蒂芥(16)。 若乃俶儻瑰偉(17),異方殊類(18),珍怪鳥獸,萬端鱗萃(19),充仞其中者(20),不可勝記,禹不能名(21),契不能計(22)。 然在諸侯之位,不敢言遊戲之樂,苑囿之大;先生又見客(23),是以王辭而不復(24),何為無用應哉(25)!」 (1)況:通「貺」,賜,此指賜教。 (2)戮力:齊心合力。 致獲:獲得禽獸。 (3)風:美好的風教。 烈:功業。 (4)章:通「彰」,宣揚,張揚。 (5)私義:指信義。 (6)輕:輕視。 累:牽累。 (7)陼:水邊。 此乃面臨之意,用為動詞。 (8)琅邪:或寫作「琅琊」,山名,在今山東諸城東南海邊,其山三面臨海。 (9)觀:游賞。 成山:山名,在今山東榮城東北。 十之罘(fu,浮):山名,在今山東福山縣東北。 (11)浮:行船。 勃澥:也寫作「渤澥」,即今之渤海。 (12)孟諸:古代大澤名,在今河南商丘、東北及虞城西北,今已淤塞消失。 (13)邪:同「斜」,指側翼方向。 肅慎:古代國名。 (14)右:古人多以東方為左,故《文選》李善注以為此「右」字當是「左」字之誤。 湯谷:或寫作「晹谷」,神話傳說中的太陽升起之處。 (15)田:通「畋」,打獵。 青丘:古代海外國名。 (16)曾:竟。 蒂芥:指小小的梗塞之物。 (17)俶儻:通「倜儻」,卓越非凡。 瑰偉:奇偉,卓異。 此指珍奇特異之物。 (18)異方:不同地區。 殊類:特殊物類。 (19)萬端:猶言萬物,指上述各種珍奇異物。 鱗萃:像魚鱗般地聚集在一起。 (20)仞:通「牣」:充滿。 (21)名:叫出名字來。 (22)契:商代的始祖。 傳說他曾任堯的司徒,善長計算。 上句之「禹」,曾為堯的司空,善辨九州的土地、山川和草木、禽獸。 這兩句說,就是禹和契這樣的聖人,也難以說出眾物之名,計算出眾物之數。 極言物類之繁多。 (23)見客:被當做貴客加以優待。 (24)辭:言語。 復:回答之意。 「辭而不復」,猶言沒回答任何言語。 (25)無用:無以。 無是公聽然而笑曰(1):「楚則失矣(2),齊亦未為得也。 夫使諸侯納貢者,非為財幣(3),所以述職也(4);封疆畫界者(5),非為守禦,所以禁淫也(6)。 今齊列為東藩(7),而外私肅慎(8),捐國逾限(9),越海而田,其於義故未可也十。 且二君之論,不務明君臣之義而正諸侯之禮(11),徒事爭遊獵之樂(12),苑囿之大,欲以奢侈相勝,荒淫相越,此不可以揚名發譽(13),而適足以貶君自損也。 且夫齊、楚之事又焉足道邪!君未睹夫巨麗也(14),獨不聞天子之上林乎(15)? (1)聽(y□n,隱)然:笑的樣子。 或以為「聽」通「哂(sh□n,審)」,微笑(或大笑)之意。 (2)失:錯誤、過失。 (3)財幣:財物。 (4)述職:陳述職責之事。 按古代禮制,諸侯每五年要進京朝見天子一次,進獻貢物,陳述政情。 (5)封疆:劃定諸侯封地的界限。 (6)禁淫:杜絕放縱違法的行為。 (7)列:排列。 東藩:東方的藩屬之國。 古諸侯國對中央王朝都起著屏藩的作用,故稱其為藩國。 (8)私:私自交往。 (9)捐:丟棄。 「捐國」就是離開封國之意。 逾:越過。 限:界限,指國界。 十義:道義。 (11)二君:指子虛和烏有。 務明:竭力闡明。 (12)徒事:只做。 (13)發譽:提高聲譽。 (14)巨麗:巨大和壯美。 (15)上林:苑名。 地在長安之西,原為秦朝舊苑,漢武帝加以擴建,南至終南山,北臨渭水,周圍三百里,內建離宮七十座,可供上萬兵馬縱馳其中。 左蒼梧(1),右西極(2),丹水更其南(3),紫淵徑其北(4);終始霸滻(5),出入涇渭;酆、鄗潦潏(6),紆餘委蛇(7),經營乎其內(8)。 蕩蕩兮八川分流(9),相背而異態。 東西南北,馳鶩往來十,出乎椒丘之闕(11),行乎洲淤之浦(12),逕乎桂林之中(13),過乎泱莽之野(14)。 汩乎渾流(15),順阿而下(16),赴隘陝之口(17)。 觸穹石(18),激堆埼(19),沸乎暴怒(20),洶湧滂(21)。 浡滵汩(22),湢測泌(23)。 橫流逆折,轉騰潎洌(24)。 澎濞沆瀣(25),穹隆雲撓(26),蜿蟺膠戾(27)。 逾波趨浥(28),蒞蒞下瀨(29)。 批沖壅(30),奔揚滯沛(31)。 臨坻注壑(32),瀺灂霣墜(33)。 湛湛隱隱(34),砰磅訇磕(35)。 潏潏淈淈(36),湁潗鼎沸(37)。 馳波跳沫(38),汩漂疾(39),悠遠長懷(40)。 寂漻無聲(41),肆乎永歸(42)。 然後灝溔潢漾(43),安翔徐徊(44)。 翯乎滈滈(45),東注大湖,衍溢陂池(46)。 於是乎蛟龍赤螭(47),離(48)。 鰅□(49),禺禺鱋魶(50)。 揵鰭擢尾(51),振鱗奮翼(52),潛處於深巖。 魚鱉讙聲(53),萬物眾夥(54)。 明月珠子,玓江靡(55)。 蜀石黃堧(56),水玉磊珂(57)。 磷磷爛爛(58),采色澔旰(59),叢積乎其中。 鴻鵠鷫鴇(60),鴐鵝鸀(61),鶄□目(62),煩鶩鷛(63),鸕(64),群浮乎其上。 汎淫氾濫(65),隨風澹淡(66)。 與波搖蕩,掩薄草渚(67)。 唼喋菁藻(68),咀嚼菱藕。 第62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史記全集譯注》
第62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