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盡塗殫(44),回車而還。 招搖乎襄羊(45),降集乎北紘(46)。 率乎直指(47),乎反鄉(48)。 蹶石闕(闕)〔關〕(49),歷封巒(50),過鳷鵲(51),望露寒(52)。 下棠梨(53),息宜春(54),西馳宣曲(55),濯鷁牛首(56)。 登龍台(57),掩細柳(58)。 觀士大夫之勤略(59),鈞獠者之所得獲(60)。 徒車之所轔轢(61),乘騎之所蝚若(62),人民之所蹈躤(63)。 與其窮極倦(64),驚憚懾伏(65),不被創刃而死者,佗佗籍籍(66),填坑滿谷,掩平彌澤(67)。 (1)生:活捉。 貔:猛獸名,似虎。 (2)手:用手擊殺。 (3)蒙:戴。 鶡蘇:鶡尾。 此指飾有鶡尾的帽子。 鶡是一種似雉的鳥。 蘇,尾。 (4)褲白虎:穿著有白虎圖案的褲子。 褲,通「褲」。 褲子。 (5)被:通「披」,穿。 豳文:《漢書·司馬相如傳》與《文選·上林賦》皆作「斑文」,指有斑文的衣服。 (6)陵:登上。 三□:三山並峙的山。 危:指山的最高點。 (7)磧歷:山坡不平的樣子。 坻:山坡。 (8):同「徑」,直往。 峻:山高而陡。 (9)厲:連衣過河。 十推:排擊。 蜚廉:同「飛廉」,古名,鳥身鹿頭。 (11)弄:以手擺佈。 解豸:傳說中的獸名,似鹿,一角。 解,通「獬」。 (12)格:擊殺。 瑕蛤:猛獸名。 (13)鋋(chan,饞):鐵把小矛。 此指用矛刺殺。 猛氏:獸名,如熊而小,毛淺而有光澤。 (14)罥(juan,絹):掛。 此指用繩索絆取野獸。 騕褭(y□o ni□o,咬鳥):古把馬名。 (15)封豕:大野豬。 封,通「豐」。 (16)苟害:任意傷害。 (17)解:分解。 脰(dou,豆):頸項。 (18)裴回:通「徘徊」。 (19)睨:注視。 部曲:指士卒的行伍。 率:通「帥」。 (20)浸潭:漸進之意。 促節:加快步伐,由緩漸疾。 (21)儵(sh□,書):同「倏」,通「倏(sh□,書)」,疾速、長遠之意。 敻:遠。 (22)流離:指用網捕捉禽鳥,使其困苦而無所逃。 (23)蹴(cu,促)履:踐踏。 狡:輕捷。 (24)捷:迅速獲取。 (25)軼:超越。 赤電:赤色電光。 (26)遺:遺留在後邊。 光耀:指赤電的光芒。 (27)繁弱:古代良弓名。 (28)滿:指把弓弦拉到最大限度。 白羽:指箭而言。 (29)梟:梟羊,即狒狒。 (30)櫟:通「(qiao,竅)」,從旁擊打。 蜚虡:傳說中的神獸名。 (31)擇肉後發:先選擇肉肥的鳥獸,然後發箭必中。 (32)藝:射的,即今之箭靶。 殪(yi,義):一箭射死。 僕:向前倒地。 (33)揚節:舉起旌節。 或釋「節」為鞭。 (34)陵:乘。 驚風:疾風。 (35)歷:經。 駭飆:狂風。 虛無:指天空。 (37)玄鶴:黑鶴。 (38)昆雞:即鶤雞。 (39)遒:迫近。 此指迫近而捕捉。 孔鸞:孔雀、鸞鳥。 (40)促:義同「遒」,近。 (41)拂:擊。 鷖(y□,衣):鳥名,鳳屬。 (42)捎:通「箾(shou,朔)」,以竹竿擊打。 (43)焦明:鳳凰類的鳥名。 (44)塗:同「途」。 殫:盡。 (45)招搖:逍遙。 襄羊:即「徜徉」,自由往來的樣子。 (46)降集:停留之意。 北紘(hong,洪):北方。 此指上林苑中的極北之地。 (47)率乎:一直前行的樣子。 直指:一直往前。 (48)(□n,俺):通「奄」,忽然。 按《方言》:「奄,遽也。 」反:同「返」。 鄉:帝鄉。 (49)蹶:踏上。 石關:漢武帝所建的觀名。 (50)歷:經過。 封巒:漢武帝所建觀名。 (51)過:路過。 (zh□,支)鵲:漢武帝所建樓觀名。 (52)露寒:漢武帝所建樓觀名。 此與前三觀皆建於甘泉宮外。 (53)棠梨:宮名,在甘泉宮東南三十里處。 (54)宜春:宮名,在陝西杜縣東。 (55)宣曲:宮名,在昆明池西。 或疑為地名。 卷十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國國名有「宣曲」,又捲一百二十九貨殖列傳有「宣曲任氏」傳。 即為宮,亦當因地而名。 (56)濯:通櫂(zhao,照),船槳。 此指划船。 鷁(yi,義):鳥名。 此指船頭畫著鷁的船。 牛首:池名,上林十池之一,在上林苑西邊。 殆以牛首山而名。 (57)龍台:樓觀名,在陝西戶縣,靠近渭水。 (58)掩:息。 細柳:樓觀名,在長安縣西南,昆明池的南面。 (59)勤略:辛勤與收穫。 或釋「略」為智略。 (60)鈞:平均,此指平均分配。 或釋為「診」之錯字,視也。 (61)徒:卒徒。 轔轢:踐踏輾軋。 (62)蹂若:踐踏。 (63)蹈躤:或作「蹈躤」,同「蹈踖(ji,積)」,踐踏。 (64)窮極:走投無路。 倦:疲憊。 (65)驚憚:驚恐。 (66)佗佗籍籍:形容禽獸屍體交錯縱橫的樣子。 (67)掩:覆蓋。 平:平原。 彌:滿。 澤:沼澤。 「於是乎遊戲懈怠,置酒乎昊天之台(1),張樂乎轇之宇(2);撞千石之鐘,立萬石之鉅(3);建翠華之旗,樹靈鼉之鼓。 奏陶唐氏之舞(4),聽葛天氏之歌(5)。 千人唱,萬人和。 山陵為之震動,川谷為之蕩波。 巴俞宋蔡(6),淮南於遮(7),文成顛歌(8)。 族舉遞奏(9),金鼓迭起,鏗鎗鐺十,洞心駭耳(11)。 荊、吳、鄭、衛之聲,《韶》、《濩》、《武》、《象》之樂(12),陰淫案衍之音(13),鄢郢繽紛(14),《激楚》結風(15),俳優侏儒(16),猶鞮之倡(17),所以娛耳目而樂心意者,麗靡爛漫於前(18),靡曼美色於後(15)。 若夫青琴宓妃之徒(20),絕殊離俗,姣冶嫻都(21)。 靚妝刻飭(22),便嬛綽約(23),柔橈嬛嬛(24),嫵媚姌嫋(25);抴獨繭之褕袘(26),眇閻易戌削(27),媥姺徶(28),與世殊服;芬香漚郁(29),酷烈淑郁(30);皓齒粲爛,宜笑的(31);長眉連娟(32),微睇綿藐(33);色授魂與(34),心愉於側。 第62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史記全集譯注》
第62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