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昊天之台:高台名。 (2)張樂:猶言奏樂。 轇:廣闊遼遠的樣子。 宇:寰宇。 (3)石:重量單位,一百二十斤為一石。 鉅:《文選·上林賦》、《漢書·司馬相如傳》作「虡」,掛鐘的木架。 (4)陶唐氏:即堯。 相傳堯初居於陶,後封於唐,故稱其為陶唐氏。 (5)葛天氏:傳說中的遠古帝王。 《呂氏春秋·古樂》記載道: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 本文的「葛天氏之歌」即指「葛天氏之樂」。 (6)巴俞:舞名。 宋、蔡:古國名,此指宋、蔡的音樂。 (7)淮南:國名,此指該國的音樂。 於遮:曲名。 (8)文成:縣名,其地之人善歌。 顛:同「滇」,指今之雲南,此指該地之歌曲。 (9)族舉:眾樂同時演奏。 族,聚集的意思。 遞奏:輪番演奏。 十鐺:鼓聲。 洞心:猶言「徹心」,心靈受到震動。 駭耳:震耳。 韶:舜樂。 濩:湯樂。 武:周武王之樂。 像:周公之樂。 以上之樂皆為所謂廟堂之樂,與前言荊吳鄭衛的民間音樂不同。 (13)陰淫案衍:淫靡放縱。 淫,放濫。 衍,溢。 (14)鄢、郢:皆楚國地名,此指二地的樂舞。 繽紛:舞姿飄逸的樣子。 (15)激楚:楚國舞樂名,其聲高亢激越。 結風:形容歌舞激昂急切,可以掀起回風。 (16)俳優:雜戲演員。 侏儒:身材矮小的雜技藝人。 (17)狄鞮:西方的種族名,即西戎。 倡:通「娼」,古代樂妓。 (18)麗靡爛漫:形容音樂之聲美妙動聽。 (18)靡曼:形容女子的皮膚細嫩潤澤。 (20)青琴、宓妃:皆古代神女名。 (21)絕殊:與眾絕然不同。 姣冶:美麗。 嫻都:高雅美麗。 (22)靚妝:以白粉墨黛妝飾容貌。 刻飭:同「刻飾」,用膠刷鬢髮,使其整齊熨貼。 (23)便嬛(pian xu□n,駢宣):形容女子姿態輕盈美妙的樣子。 綽約:形容女子體態柔優美麗的樣子。 (24)柔橈:女子身材苗條柔弱的樣子。 嬛嬛:當依《漢書·司馬相如傳》作「嬽嬽」,即「娟娟」,形容女子身材美好。 (25)嫵媚:同「嫵媚」。 姌嫋(r□n ni□o,冉鳥):形容女子體態輕盈細弱。 (26)抴(ye,夜):拖。 獨繭:指一個繭所抽出的絲,形容色澤純正。 褕:罩在外邊的直襟單衣。 袘(yi,義):衣袖。 (27)眇:細微的樣子。 閻易:衣服長大的樣子。 (28)媥姺(pi□n xi□n,偏先):輕盈飄舞的樣子。 徶(biexie,別謝):衣服飄動的樣子。 (29)漚郁:香氣濃郁。 (30)淑郁:香氣清美濃厚。 (31)宜笑:即「笑」,露齒微笑。 的(dili,地利):明亮的樣子。 (32)連娟:眉毛彎曲細長的樣子。 (33)睇:斜視。 綿藐:遠視的樣子。 (34)色授:指女子向別人顯露其表情和眼神。 魂與:心靈與人相接觸。 「於是酒中樂酣(1),天子芒然而思(2),似若有亡。 曰:『嗟乎,此泰奢侈(3)!朕以覽聽余間(4),無事棄日(5),順天道以殺伐,時休息於此(6),恐後世靡麗(7),遂往而不反(8),非所以為繼嗣創業垂統也。 』於是乃解酒罷獵(9),而命有司曰:『地可以墾闢,悉為農郊十,以贍萌隸(11);隤牆填塹(12),使山澤之民得至焉(13)。 實陂池而勿禁(14),虛宮觀而勿仞(15)。 發倉廩以振貧窮,補不足,恤鰥寡,存孤獨。 出德號(16),省刑罰,改制度,易服色(17),更正朔(18)與天下為始。 』 (1)酒中:飲酒至半酣狀態。 (2)芒然:悵惘。 (3)泰:通「太」。 (4)覽聽:指處理政事。 余間:閒暇。 (5)棄日:虛度時光。 (6)此:指上林苑。 (7)靡麗:奢侈。 (8)遂往:沿著奢侈之路走去。 遂,循,沿。 反,同「返」。 (9)解酒:撤除酒樂。 十悉:全。 農郊:郊外的農田。 (11)贍:供養。 萌隸:通「氓隸」,指平民百姓。 (12)隤(tui,頹)牆:同「頹牆」,推倒圍牆。 塹:壕溝。 (13)山澤之人:猶言鄉野之民。 焉:於此(指上林苑)。 (14)實:滿。 (15)勿仞:不住不用,令其廢棄。 仞,滿。 (16)德號:有恩德的號令。 (17)易:改變。 服色:古代每個王朝所規定的宮室車馬祭牲等的顏色。 (18)更:改。 正朔:指曆法。 按:「正」指歲首的正月。 「朔」指每月初一。 「於是歷吉日以齊戒(1),襲朝衣(2),乘法駕(3),建華旗,鳴玉鸞,游乎《六藝》之囿(4),騖乎仁義之塗(5),覽觀《春秋》之林,射《貍首》(6),兼《騶虞》(7),弋玄鶴,建干戚,載雲(8),掩群《雅》(9),悲《伐檀》,樂《樂胥》十,修容乎《禮》園(11),翱翔乎《書》圃,述《易》道,放怪獸,登明堂(12),坐清廟(13),恣群臣,奏得失,四海之內,靡不受獲。 於斯之時,天下大說,向風而聽,隨流而化,喟然興道而遷義(14),刑錯而不用(15)。 德隆乎三皇(16),功羨於五帝(17)。 若此,故獵乃可喜也。 (1)歷:選擇。 齊(zh□i,齋)戒:《漢書·司馬相如傳》、《文選》皆作「齋戒」。 古人行祭祀之前,為表示虔敬之意,則沐浴更衣,不食葷,不喝酒,稱為齋戒。 (2)襲:穿。 朝服:君臣朝會時穿的禮服。 (3)法駕:指天子的車駕。 (4)六藝: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 囿:苑囿。 此指書的園地。 (5)騖:奔馳。 (6)《貍首》:古佚詩篇名。 天子行射禮時,奏《貍首》樂章以為節。 此與下句實寫天子講求禮法。 (7)兼:連帶。 《騶虞》:《詩經·召南》中的詩篇名。 天子行射禮時演奏此樂章。 (8)雲(h□n,罕):本是張設於雲天的捕鳥之網,此處指天子出行時所執的一種旗幟。 (9)掩:掩捕。 群《雅》:指《詩經》中《大雅》與《小雅》諸詩。 這句當是喻君廣求賢才。 十《樂胥》:指《詩經·小雅·桑扈》,其詩中有「君子樂胥,受天之祜」的詩句。 漢代鄭玄釋「胥」為「有才智之名」,「王者樂臣下有才智,知文章,則賢人在位,庶官不曠,政和而民安」(見《毛詩傳箋》)。 (11)修容:修飾容儀。 《禮》園:遵行古禮的園地,此句言以《禮》行事,不越規矩。 (12)明堂:古代天子接見諸侯、宣明政教、舉行各種大典的地方。 (13)清廟:宗廟。 (14)喟然:《漢書·司馬相如傳》作「芔然」,是。 芔通「欻」,「欻然」猶「勃然」。 (15)錯:放置不同。 (16)隆:高。 三皇:傳說中的上古部落酋長,具體所指不一,一般指伏羲、神農、黃帝。 (17)羨:超越。 五帝:傳說中的五位上古帝王,具體所指不一,一說即伏羲、神農、黃帝、堯、舜。 「若夫終日暴露馳騁,勞神苦形,罷車馬之用,抏士卒之精(1),費府庫之財,而無德厚之恩,務在獨樂,不顧眾庶(2),忘國家之政,而貪雉兔之獲,則仁者不由也。 從此觀之,齊、楚之事,豈不哀哉!地方不過千里,而囿居九百,是草木不得墾闢,而民無所食也。 夫以諸侯之細,而樂萬乘之所侈,僕恐怕百姓之被其尤也(3)。 」 於是二子愀然改容(4),超若自失(5),逡巡避席曰:「鄙人固陋,不知忌諱,乃今日見教,謹聞命矣。 」 賦奏,天子以為郎。 無是公言天子上林廣大,山谷水泉萬物,及子虛言楚雲夢所有甚眾,侈靡過其實,且非義理所尚,故刪取其要,歸正道而論之。 (1)罷:通「疲」。 抏:損耗。 精:精力。 (2)眾庶:廣大的老百姓。 (3)被:遭受。 尤:通「訧」,過錯,此指禍害。 (4)愀然:臉色變動的樣子。 (5)超若:猶「超然」,惆悵失意的樣子。 相如為郎數歲,會唐蒙使略通夜郎西僰中(1),發巴蜀吏卒千人,郡又多為發轉漕萬餘人(2),用興法誅其渠師(3),巴蜀民大驚恐。 上聞之,乃使相如責唐蒙,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4)。 檄曰(5): 第62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史記全集譯注》
第62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