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坐東宮,召伍被與謀,曰:「將軍上(4),」被悵然曰:「上寬赦大王,王復安得此亡國之語乎!臣聞子胥諫吳王(5),吳王不用,乃曰『臣今見麋鹿游姑蘇之台也』(6)。 今臣亦見宮中生荊棘,露沾衣也。 」王怒,系伍被父母,囚之三月。 復召曰:「將軍許寡人乎?」被曰:「不,直來為大王畫耳。 臣聞聰者聽於無聲,明者見於未形,故聖人萬舉萬全。 昔文王一動而功顯於千世(7),列為三代,此所謂因天心以動作者也,故海內不期而隨。 此千歲之可見者。 夫百年之秦,近世之吳楚,亦足以喻國家之存亡矣。 臣不敢避子胥之誅(8),願大王毋為吳王之聽。 昔秦絕聖人之道,殺術士(9),燔《詩》《書》十,棄禮義,尚詐力,任刑罰,轉負海之粟致之西河(11)。 當是之時,男子疾耕不足於糟糠,女子紡績不足於蓋形(12)。 遣蒙恬築長城,東西數千里,暴兵露師常數十萬(13),死者不可勝數,殭屍千里,流血頃畝(14),百姓力竭,欲為亂者十家而五。 又使徐福入海求神異物(15),還為偽辭曰:『臣見海中大神,言曰:「汝西皇之使邪(16)?」臣答曰:「然。 」「汝何求?」曰:「願請延年益壽藥。 」神曰:「汝秦王之禮薄,得觀而不得取。 」即從臣東南至蓬萊山,見芝成宮闕(17),有使者銅色而龍形,光上照天。 於是臣再拜問曰:「宜何資以獻?」海神曰:「以令名男子若振女與百工之事(18),即得之矣。 」秦皇帝大說(19),遣振男女三千人,資之五穀種種百工而行(20)。 徐福得平原廣澤,止王不來。 於是百姓悲痛相思,欲為亂者十家而六。 又使尉佗逾五嶺攻百越(21)。 尉佗知中國勞極(22),止王不來,使人上書,求女無夫家者三萬人,以為士卒衣補。 秦皇帝可其萬五千人。 於是百姓離心瓦解,欲為亂者十家而七。 客謂高皇帝曰:『時可矣 。 』高皇帝曰:『待之,聖人當起東南間。 』不一年,陳勝吳廣發矣。 高皇始於豐沛,一倡天下不期而響應者不可勝數也。 此所謂蹈瑕候間(23),因秦之亡而動者也。 百姓願之,若旱之望雨,故起於行陳之中而立為天子(24),功高三王(25),德傳無窮。 今大王見高皇帝得天下之易也,獨不觀近世之吳楚乎?夫吳王賜號為劉氏祭酒(26),復不朝,王四郡之眾(27),地方數千里,內鑄消銅以為錢(28),東煮海水以為鹽,上取江陵木以為船,一船之載當中國數十兩車(29),國富民眾。 行珠玉金帛賂諸侯宗室大臣,獨竇氏不與(30)。 計室謀成,舉兵而西。 破於大梁,敗於狐父,奔走而東,至於丹徒,越人禽之(31),身死絕祀(32),為天下笑。 夫以吳越之眾不能成功者何(33)?誠逆天道而不知時也。 方今大王之兵眾不能十分吳楚之一,天下安寧有萬倍於秦之時,願大王從臣之計。 大王不從臣之計,今見大王事必不成而語先洩也。 臣聞微子過故國而悲(34),於是作《麥秀之歌》(35),是痛紂之不用王子比干也(36)。 故《孟子》曰『紂貴為天子,死曾不若匹夫』。 是紂先自絕於天下久矣,非死之日而天下去之。 今臣亦竊悲大王棄千乘之君(37),必且賜絕命之書,為群臣先,死於東宮也。 」於是(王)氣怨結而不揚,涕滿匡而橫流(38),即起,歷階而去。 (1)案:考察。 輿地圖:地圖。 (2)不即:要不就是。 (3)豎子:小子,對人的蔑稱。 (4)將軍:依漢制,天子朝中有將軍,諸侯王無權委任。 劉安稱伍被「將軍」,顯露出叛逆之志,故遭伍被拒絕。 (5)子胥諫吳王:前494年吳王夫差戰敗越王勾踐後,驕縱輕敵,不再防犯越國的復仇之心。 伍子胥屢次直言權諫吳王,吳王均不聽,前473年,越滅吳。 詳見卷六十六《伍子胥列傳》。 (6)麋鹿:一種稀有哺乳動物,角似鹿,尾似驢,蹄似牛,頸似駱駝,又名四不像。 姑蘇之台:吳王曾在姑蘇山上建造高台以遊觀太湖。 此句以麋鹿將出沒姑蘇台廢墟的荒涼景象預示吳國的覆亡之兆。 (7)文王一動:殷紂王當政荒虐無道,周文王為滅商紂率周族東進,自岐山遷都豐邑(今陝西西安灃水西岸)。 詳見卷四《周本紀》。 (8)子胥之誅:前484年吳王夫差攻齊,伍子胥認為越國才是心腹之患,反對出兵。 吳王戰勝歸來,聽信太宰嚭(p□,匹)的讒言,賜伍子胥子刎。 詳見卷六十六《伍子胥列傳》。 (9)術士:儒生。 十《詩》《書》:儒家典籍《詩經》和《尚書》。 按:秦始皇焚書坑儒事詳見卷六《秦始皇本紀》。 (11)轉:運輸。 負海之粟:海邊的谷子。 (12)績:破麻搓成麻線。 (13)暴兵露師:泛言軍隊風餐露宿、常年戌邊的艱苦生活。 暴,同「曝」,顯露。 (14)頃畝:百畝,這裡是泛言面積廣大之意。 (15)徐福:即卷六《秦始皇本紀》中的徐巿。 (16)西皇:西土皇帝,與東海大神相對而言。 (17)芝:靈芝草,有延年益壽的作用,被古人視為仙草。 (18)令名男子:良家男童。 若:和。 振女:童女。 「振」通「侲」。 (19)說:「同「悅」,喜歡。 (20)五穀種種: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據《漢書·伍被傳》疑此處衍出的一「種」字。 (21)五嶺:即大庾嶺、騎田嶺、都龐嶺、萌渚嶺和城嶺。 (22)中國:指中原。 (23)瑕:空隙,薄弱環節。 間:空隙。 (24)行:行伍。 陳:同「陣」,戰陣。 (25)三王:夏禹、商湯、周文王。 (26)祭酒:指很受尊敬的人。 古代宴會和祭典時,先由有聲望的人舉酒示祭,故祭酒者位尊。 (27)四郡:卷一百六《吳王濞列傳》記其封地為「王三郡五十三城」。 (28)消:通「銷」,熔化金屬。 (29)兩:同「輛」。 (30)竇氏:文皇有竇皇后,竇氏家族成為外戚。 (31)禽:同「擒」。 (32)絕祀:斷絕祭祀,指國家滅亡。 (33)吳越之眾:吳楚七國之亂中東越曾追隨吳王反叛,故吳越並稱。 事詳卷一一四《東越列傳》。 (34)微子:《漢書·伍被傳》作「箕子」。 據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麥秀之詩》的作者是箕子而非微子。 (35)麥秀之歌:即《麥秀之詩》。 殷亡後,箕子朝周,過殷故都,眼見昔日繁華2 為廢墟,十分感傷,遂作詩而歌。 歌詞見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 (36)王子比干冒死權諫荒淫無道的殷紂王,紂王不聽,殺死了他。 事見卷三《殷本紀》。 (37)千乘之君:指諸侯大國的國王。 周制,天子出車萬乘,諸侯出車千乘。 乘,一車四馬為一乘。 (38)匡:通「眶」。 眼眶。 第64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史記全集譯注》
第64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