騫以校尉從大將軍擊匈奴(1),知水草處,軍得以不乏之,乃封騫為博望侯。 是歲元朔六年也(2)。 其明年,騫為衛尉,與李將軍俱出右北平擊匈奴(3)。 匈奴圍李將軍,軍失亡多(4);而騫後期,當斬(5),贖為庶人。 是歲漢遣驃騎破匈奴西(城)〔域〕數萬人(6),至祁連山。 其明年,渾邪王率其民降漢,而金城、河西西並南山至鹽澤空無匈奴。 匈奴時有候者到(7),而希矣(8)。 其後二年,漢擊走單于於幕北(9)。 是後天子數問騫大夏之屬。 騫既失侯,因言曰:「臣居匈奴中,聞烏孫王號昆莫,昆莫之父,匈奴西邊小國也。 匈奴攻殺其父,而昆莫生棄於野。 烏嗛肉蜚其上十,狼往乳之(11)。 單于怪以為神,而收長之(12)。 及壯,使將兵(13),數有功(14),單于復以其父之民予昆莫,令長守於西(城)〔域〕(15)昆莫收養其民,攻旁小邑,控弦數萬,習攻戰。 單于死,昆莫乃率其眾遠徙,中立(16),不肯朝會匈奴。 匈奴遣奇兵擊,不勝,以為神而遠之,因羈屬之(17),不大攻。 今單于新困於漢,而故渾邪地空無人。 蠻夷俗貪漢財物,今誠以此時而厚幣賂烏孫(18),招以益東(19),居渾邪之地,與漢結昆弟,其勢宜聽(20),聽則是斷匈奴右臂也。 既連烏孫,自其西大夏之屬皆可招來而為外臣。 」天子以為然,拜騫為中郎將,將三百人(21),馬各二匹,牛羊以萬數,繼金幣帛直數千巨萬(22),多持節副使,道可使,使遺之他旁國。 (1)大將軍:此指衛青,當時他擔任大將軍之職。 (2)元朔:漢武帝第三個年號(前128--123)。 (3)李將軍:指李廣。 (4)失亡:傷亡。 (5)後期:耽誤了規定的時間。 當斬:被判為斬刑。 當,判罪。 (6)驃騎:即驃騎將軍,此指霍去病,他當時任驃騎將軍。 (7)侯者:偵察兵。 (8)希:同「稀」,少。 (9)幕北:大沙漠以北。 幕,通「漠」。 十嗛:通「銜」,叼在口中。 蜚:同「飛」。 (11)乳:餵奶。 (12)收長之:收養使他長大。 (13)將兵:領兵。 (14)數:屢次。 (15)長守:長久守衛。 (16)中立:獨立。 (17)羈屬:這裡是約束牽制的意思。 (18)誠:真能。 厚幣:厚重的禮物。 (19)益東:更向東來。 益,更加進行。 (20)勢:情勢。 宜聽:應該聽從。 (21)將:率領。 (22)繼(j□,基)攜帶。 直:通「值」。 數千巨萬:數千萬萬。 巨萬,億。 騫既至烏孫,烏孫王昆莫見漢使如單于禮,騫大慚(1),知蠻夷貪,乃曰:「天子致賜,王不拜則還賜。 」昆莫起拜賜,其它如故。 騫諭使指曰(2):「烏孫能東居渾邪地,則漢遣翁主為昆莫夫人(3)。 」烏孫國分(4),王老,而遠漢,未知其大小,素服屬匈奴日久矣(5),且又近之,其大臣皆畏胡,不欲移徙,王不能專制(6)。 騫不得其要領。 昆莫有十餘子,其中子曰大祿,強,善將眾,將眾別居萬餘騎。 大祿兄為太子,太子有子曰岑娶,而太子早死。 臨死,謂其父昆莫曰:「必以岑娶為太子,無令他人代之。 」昆莫哀而許之,卒以岑娶為太子。 大祿怒其不得代太子也,乃收其諸昆弟,將其眾畔(7),謀攻岑娶及昆莫。 昆莫老,常恐大祿殺岑娶,予岑娶萬餘騎別居,而昆莫有萬餘騎自備,國眾分為三,而其大總取羈屬昆莫(8),昆莫亦以此不敢專約於騫(9)。 騫因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於窴、扜深及諸旁國。 烏孫發導譯送騫還,騫與烏孫遣使數十人,馬數十匹報謝十,因令窺漢,知其廣大。 騫還到,拜為大行,列於九卿。 歲余,卒。 烏孫使既見漢人眾富厚,歸報其國,其國乃益重漢。 其後歲余,騫所遣使通大夏之屬者皆頗與其人俱來,於是西北國始通於漢矣。 然張騫鑿空(11),其後使往者皆稱博望侯,以為質於外國(12),外國由此信之。 自博望侯騫死後,匈奴聞漢通烏孫,怒,欲擊之。 乃漢使烏孫,若出其南,抵大宛、大月氏相屬,烏孫乃恐,使使獻馬,願得尚漢女翁主(13),為昆弟。 天子問群臣議計,皆曰:「必先納聘(14),然後乃遣女」。 初,天子發《易》云「神馬當從西北來」(15)。 得烏孫馬好,名曰「天馬」。 及得大宛汗血馬,益壯,更名烏孫馬曰:西極」,名大宛馬曰「天馬」雲。 而漢始築令居以西(16),初置酒泉郡以通西北國。 因益發使抵安息、奄蔡、黎軒、條枝、身毒國。 而天子好宛馬,使者相望於道。 諸使外國一輩大者數百(17),少者百餘人,人所繼操大放博望侯時(18)。 其後益習而衰少焉(19)。 漢率一歲中使多者十餘(20),少者五六輩。 遠者八九歲,近者數歲而反(21)。 (1)慚:羞愧。 (2)諭:上對下告知情況。 指:通「旨」,旨意。 (3)翁主:諸侯王的女兒。 (4)分:分成幾部分。 (5)素屬:一向。 服屬:歸屬。 (6)專制:獨自決定。 (7)畔:通「叛」。 (8)大總:大體。 (9)專約:獨自做主定約。 十報謝:回謝。 (11)鑿空:猶言「鑿孔」,開闢孔道,此指開闢通往西域的道路。 (12)為質:作為取信的保證。 (13)尚:娶公主做妻子。 (14)納聘:送上定婚禮。 (15)《易》:《易經》。 (16)築:指修建長城亭障。 (17)一輩:一批。 (18)繼操:攜帶。 放:通「仿」,效仿。 (19)益習:越發習慣。 衰少:減少。 (20)率:大略。 (21)反:同「返」。 是時漢既滅越(1),而蜀、西南夷皆震(2),請吏入朝(3)。 於是置益州、越嶲、牂柯、沈黎、汶山郡,欲地接以前通大夏(4)。 乃遣使柏始昌、呂越人等,歲十餘輩,出此初郡抵大夏(5),皆復閉昆明,為所殺,奪幣財,終莫能通至大夏焉。 於是漢發三輔罪人(6),因巴蜀士數萬人,遣兩將軍郭昌、衛廣等往擊昆明之遮漢使者,斬首虜數萬人而去。 其後遣使,昆明復為寇,竟莫能得通。 而北道酒泉抵大夏,使者既多,而外國益厭漢幣(7),不貴其物。 自博望侯開外國道以尊貴,其後從吏卒皆爭上書言外國奇怪利害,求使(8)。 天子為其絕遠,非人所樂往,聽其言,予節(9),募吏民毋問所從來十,為具備人眾遣之,以廣其道。 來還不能毋侵盜幣物,及使失指(11),天子為其習之(12),輒覆案致重罪(13),以激怒令贖,復求使(14)。 使端無窮(15),而輕犯法。 其吏卒亦輒復盛推外國所有,言大者予節,言小者為副,故妄言無行之徙皆爭效之。 其使皆貧人子,私縣官繼物(16),欲賤市以私其利外國(17)。 外國亦厭漢使人人有言輕重(18),度漢兵遠(19),不能至,而禁其食物以苦漢使。 漢使乏絕積怨,至相攻擊。 而樓蘭、姑師小國耳,當空道(20),攻劫漢使王恢等尤甚(21)。 而匈奴奇兵時時遮擊使西國者。 使者爭遍言外國災害,皆有城邑,兵弱易擊。 於是天子以故遣從驃侯破奴將屬國騎及郡兵數萬,至匈河水,欲以擊胡,胡皆去。 其明年(22),擊姑師,破奴與輕騎七百餘先至,虜樓蘭王,遂破姑師。 因舉兵威以困烏孫、大宛之屬。 還,封破奴為浞野侯。 王恢數使,為樓蘭所苦,言天子,天子發兵令恢佐破奴擊破之,封恢為浩侯。 於是酒泉列亭鄣至玉門矣。 烏孫以千匹馬聘漢女,漢遣宗室女江都翁主往妻烏孫(23),烏孫王昆莫以為右夫人。 匈奴亦遣女妻昆莫,昆莫以為左夫人。 昆莫曰「我老」,乃令其孫岑娶妻翁主。 烏孫多馬,其富人至有四五千匹馬。 第67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史記全集譯注》
第67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