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拘學或抱咫尺之義(1),久孤於世,豈若卑論儕俗(2),與世沉浮而取榮名哉(3)!而布衣之徒(4),設取予然諾(5),千里誦義(6),為死不顧世,此亦有所長,非苟而已也。 故士窮窘而得委命(7),此豈非人之所謂賢豪間者邪(8)?誠使鄉曲之俠(9),予季次、原憲比權量力十,效功於當世(11),不同日而論矣。 要以功見言信(12),俠客之義又曷可少哉! 古布衣之俠,靡得而聞已(13)。 近世延陵、孟嘗、春申、平原、信陵之徒(14),皆因王者親屬,藉於有土卿相之富厚(15),招天下賢者,顯名諸侯,不可謂不賢者矣。 比如順風而呼,聲非加疾(16),其勢激也(17)。 至如閭巷之俠,修行砥名(18),聲施於天下(19),莫不稱賢,是為難耳。 然儒、墨皆排擯不載(20)。 自秦以前,匹夫之俠,湮滅不見,余甚恨之。 以余所聞,漢興有朱家、田仲、王公、劇孟、郭解之徒(21),雖時扦當世之文罔(22),然其私義廉潔退讓,有足稱者。 名不虛立,士不虛附。 至如朋黨宗強比周(23),設財役貧(24),豪暴侵凌孤弱(25),恣欲自快(26),遊俠亦丑之。 余悲世俗不察其意,而猥以朱家、郭解等令與暴豪之徒同類而共笑之也(27)。 拘學:抱著一得之見,或拘守偏面理論而故步自封的學者。 或:有的。 咫尺之義:狹隘的道理。 咫,八寸。 此喻陝小。 (2)卑論:低下的論點。 儕(chai,柴)俗:遷就世俗之人。 儕,等、齊。 (3)與世浮沉:隨世俗而沉浮,即隨波逐流之意。 (4)布衣:平民百姓。 (5)設:大。 此指重視,看重。 取予:從別人那裡取得,或給予別人。 此指符合道義的取予。 然諾:應允。 (6)誦:通「庸」,從也。 (7)委命:托身。 (8)賢豪間者:賢人和豪俠中間的人物。 間,中間。 邪:同「耶」。 (9)鄉曲:鄉間、民間。 「鄉曲之俠」當指民間的遊俠。 十予:通「與」,同。 (11)效功:比較功業。 效,通「校」。 比較。 (12)要:總之。 功見(xian,現):事功顯現出來,意謂事情辦成了。 見,同「現」。 (13)靡:無,不。 (14)延陵:春秋時代吳國公子季札,被封於延陵,故稱延陵季子。 他出使中原路過徐國時,徐君頗愛其劍,他心有贈送之意,末曾說出。 待他回返時,知徐君已死,於是便將其劍掛於徐君墓地樹上,以示重言諾之意。 (見《新序·節士》)不過延陵季子為春秋時人,文中不當言「近世」。 又後文並末言及延陵季子事,只說戰國四公子事,故清人梁玉繩《史記志疑》、崔適《史記探源》等皆疑「延陵」二字為衍文,可信。 孟嘗:即齊國孟嘗君田文。 春申:即楚國春申君黃歇。 平原:即趙國平原君趙勝。 信陵:即魏國公子信陵君無忌。 以上四人是戰國時代以養士聞名的好俠之士。 《史記》皆有傳,分別見卷七十五、卷七十八、卷七十六、卷七十七。 (15)藉:依靠。 土:指封地。 (16)疾:聲音宏亮。 (17)激:激盪。 (18)砥名:砥礪名節,提高名聲。 (19)施(yi,義):延。 (20)排擯:排斥、拋棄。 (21)朱家、田仲、王公、劇孟、郭解:皆漢代俠士,見下文。 (22)扜(han,捍):違。 文罔:通「文網」,法律禁令。 (23)朋黨宗強:結成幫派的豪強。 比周:互相勾結。 比,近。 周,合。 (24)設財役貧:依仗自己的財富役使窮人。 (25)凌:侵犯。 (26)恣:放縱。 (27)猥:謬,錯誤。 魯朱家者,與高祖同時。 魯人皆以儒教,而朱家用俠聞(1)。 所藏活豪士以百數(2),其餘庸人不可勝言(3)。 然終不伐其能(4)、歆其德(5),諸所嘗施(6),唯恐見之。 振人不贍(7),先從貧賤始。 家無餘財,衣不完采(8),食不重味,乘不過軥牛(9)。 專趨人之急十,甚己之私。 既陰脫季布將軍之厄(11),及布尊貴,終身不見也。 自關以東,莫不延頸願交焉(12)。 楚田仲以俠聞,喜劍,父事朱家(13),自以為行弗及。 田仲已死,而洛陽有劇孟。 周人以商賈為資(14),而劇孟以任俠顯諸侯(15)。 吳楚反時(16),條侯為太尉(17),乘傳車將至河南(18),得劇孟,喜曰:「吳楚舉大事而不求孟,吾知其無能為已矣。 」天下騷動,宰相得之若得一敵國雲(19)。 劇孟行大類朱家(20),而好博(21),多少年之戲(22)。 然劇孟母死,自遠方送喪蓋千乘(23)。 及劇孟死,家無餘十金之財(24)。 而符離人王孟亦以俠稱江淮之間(25)。 是時濟南氏、陳周庸亦以豪聞,景帝聞之,使使盡誅此屬。 其後代諸白(26)、梁韓無辟、陽翟薛兄、陝韓孺紛紛復出焉。 (1)魯:指漢代封國名。 用:因。 (2)藏活:藏匿而使其活命。 (3)庸人:普通人。 (4)伐:自誇。 (5)歆:欣喜,自我欣賞。 德:恩惠。 (6)嘗施:曾經施捨。 (7)振:通「賑」,救濟。 贍:足。 (8)完采:完整的花紋。 (9)軥(qu,渠):車轅前端駕於馬脖子上的彎曲橫木。 「軥牛」猶言用牛駕車。 十趨:奔走。 急:危難。 (11)陰脫:暗中使其擺脫。 季布原為項羽的將領,項羽失敗後,逃到濮陽隱藏在周家。 後來劉邦懸賞捉拿他,周氏無奈將季布轉到朱家那裡。 朱家通過汝陰侯夏侯嬰勸說劉邦,赦免了季布,並重用他為中郎將等職。 此處「陰脫」即指上述事實。 見卷一百《季布欒布列傳》。 (12)延頸:伸長脖子。 此指急於相見、相交。 (13)父事:像對待父親一樣服侍他。 (14)周人:指洛陽人。 商賈:做買賣。 資:生活的資本。 (15)任俠:講義氣,抱打不平。 顯:顯揚。 (16)吳、楚反:指吳、楚七國之亂。 漢景帝三年(前154),吳王劉濞聯合楚國、趙國、濟南、膠東、菑川六國諸侯王反叛中央,被太尉周亞夫率軍平定。 詳見卷一百六《吳王濞列傳》。 (17)條侯:即周亞夫。 (18)傳車:驛站所用的車駕。 河南:漢朝郡名,此指洛陽。 (19)宰相:指周亞夫。 亞夫為太尉,相當於副宰相。 敵國:與一個國家相匹敵。 此極言劇孟地位的重要。 (20)行:行為。 大類:很像。 (21)博:指六博棋,古代一種棋類遊戲。 (22)戲:遊戲。 (23)千乘:千輛。 古代一車四馬謂之「乘」。 (24)金:古代計算貨幣的單位,在漢代一斤或一鎰黃金稱一金。 (25)稱:稱頌。 (26)諸白:諸位姓白的。 郭解,軹人也,字翁伯,善相人者許負外孫也(1)。 解父以任俠,孝文時誅死(2)。 解為人短小精悍,不飲酒。 少時陰賊,慨不快意(3),身所殺甚眾(4)。 以軀借交報仇(5),藏命作奸剽攻(6),(不)休(及)〔乃〕鑄錢掘塚(7),固不可勝數。 適有天幸(8),窘急常得脫,若遇赦(9)。 及解年長,更折節為儉十,以德報怨,厚施而薄望(11)。 然其自喜為俠益甚。 既已振人之命(12),不矜其功,其陰賊著於心(13),捽髮於睚眥如故雲(14)。 而少年慕其行,亦輒為報仇,不使知也。 解姊子負解之勢(15),與人飲,使之嚼(16)。 非其任(17),強必灌之。 人怒,拔刀剌殺解姊子,亡去。 解姊怒曰:「以翁伯之義,人殺吾子,賊不得(18)。 」棄其屍於道,弗葬,欲以辱解。 解使人微知賊處(19)。 賊窘自歸,具以實告解。 解曰:「公殺之固當,吾兒不直(20)。 」遂去其賊(21),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 諸公聞之,皆多解之義(22),益附焉。 解出入,人皆避之。 有一人獨箕倨視之(23),解遣人問其名姓。 客欲殺之,解曰:「居邑屋至不見敬(24),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陰屬尉史曰:「是人,吾所急也,至踐更時脫之(25)。 」每至踐更,數過(26),吏弗求。 怪之,問其故,乃解使脫之。 箕踞者乃肉袒謝罪(27)。 少年聞之,愈益慕解之行。 第67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史記全集譯注》
第67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