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帝:上帝有五,分主五方,西方為白帝,南為赤帝,東為青帝,北為黑帝,中央黃帝。 (2)公社:公祭的社壇。 《禮記·祭法》說:「王為群姓立社曰大社」,「諸侯為百姓立社曰國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 」縣如方伯與諸侯相似,所以縣所立公社如同諸侯為百姓立的國社。 (3)東君:《索隱》注為日神。 亦有指春神者。 (4)雲中:雲神。 (5)司命:主管壽命的星官。 如北斗星下的三台星,《宋史·天文志》說:「上台為司命,主壽」;此外斗魁前的文昌六星中,第五顆(一說第四顆)是司命星;北宮虛宿以北的二顆星也是司命星,《宋史·天文志》說它「主舉過行罰」,「又主死亡」。 另據《禮記·祭法》孔穎達的解釋,司命有兩種,一是「天之司命」,如上述星官皆是;一是「宮中小神,司察小過」。 (6)顏師古解釋說:「巫社、巫祠,皆古巫之神也。 」(7)《漢書·郊祀去》把族人與下條的先炊合為「族人炊」,釋為「主炊母之神」,誤。 似是《禮記》所載「群姓七祀」中,主堂室居處的霤神。 (8)《正義》說是「古炊毋神也。 」即後世所祭「主飲食之事」的灶神。 (9)《索隱》釋為「古巫之先有靈者,蓋巫咸之類也。 」十《索隱》引鄭氏語解釋為「主施糜粥之神。 」(11)九天:《索隱》引《淮南子》釋為:八方之天與中央天,合為九天。 《正義》又引《太玄經》釋為九重天。 (12)顏師古引張宴的話解釋說:「以其強死,魂魄為厲,故祠之。 □血食:生食。 祭祀用犧牲,不加蒸煮,貴其有血腥氣。 如《禮記·郊特牲》所說:「至敬不饗味,而貴氣臭也。 」□靈星祠:後稷廟。 後稷是農神。 所主星宿是龍星。 就是角宿,今為室女座中的a星、ξ星。 《正義》引《漢舊儀》說:「龍星左角(ξ星)為天田,右角(a星)為天庭。 天田為司馬,教人種百谷為稷。 靈者,神也。 辰之神為靈星」。 其後十八年,孝文帝即位。 即位十三年,下詔曰:「今秘祝移過於下,朕甚不取(1)。 自今除之。 」 始名山大川在諸侯,諸侯祝各自奉祠,天子官不領。 及齊、淮南國廢(2),令太祝盡以歲時致禮如故。 是歲,制曰:「聯即位十三年於今,賴宗廟之靈,社稷之福,方內艾安(3),民人靡疾(4)。 間者比年登(5),朕之不德,何以饗此?皆上帝諸神之賜也。 蓋聞古者饗其德必報其功,欲有增諸神祠。 有司議增雍五畤路車各一乘(6),駕被具(7);西畤畦畤禺車各一乘,禺馬四匹,駕被具;其河、湫、漢水加玉各二;及諸祠,各增廣壇場,珪幣俎豆以差加之。 而祝釐者歸福於朕(8),百姓不與焉。 自今祝致敬,毋有所祈。 魯人公孫臣上書曰:「始秦得水德,今漢受之,推終始傳,則漢當土德(9),土德之應黃龍見。 宜改正朔,易服色,色上黃。 」是時丞相張倉好律歷,以為漢乃水德之始,故河決金堤。 其符也。 年始冬十月,色外黑內赤,與德相應。 如公孫臣言,非也。 罷之。 後三歲,黃龍見成紀。 文帝乃召公孫臣,拜為博士,與諸生草改歷服色事。 其夏,下詔曰:「異物之神見於成紀,無害於民,歲以有年十。 朕祈郊上帝諸神,禮官議,無諱以勞朕。 」有司皆曰「古者天子夏親郊,祀上帝於郊,故曰郊。 」於是夏四月,文帝始郊見雍五畤祠,衣皆上赤。 (1)朕:義為我。 始皇二十六年(前219)定制「天子自稱曰朕」。 以後相沿不改。 (2)按《齊悼惠王世家》載:「齊文王立十四年卒,無子,國除,地入於漢」。 時在文帝十五年(前165);又按《淮南衡山列傳》,文帝六年(前174),淮南王劉長以罪廢死,以列侯禮喪於雍。 《正義》說:「齊有泰山,淮南有天柱山,二山初天子祝官不領,遂廢其祀,令諸侯奉祠。 今令太祝盡以歲時致禮,如秦故儀。 」(3)艾(yl,義)安:治理得好,安定無事。 艾同義。 (4)糜疾:無疾。 (5)登:成熟,收成好。 (6)路車:大車。 參見《禮書》注。 (7)駕車及被服所用器具。 指車的配用具。 (8)厘:福。 《說文》:「厘,家福也。 」(9)按五行生剋理論:土能克水。 秦為水德,漢滅秦而有天下,所以說為土德。 十意思是歲歲有好年成,得豐收。 有年,五穀熟為有年。 《谷梁·桓3》:「五穀皆熟為有年也。 」 其明年,趙人新垣平以望氣見上(1),言「長安東北有神氣,成五采,若人冠絻焉(2)。 或曰東北神明之捨,西方神明之墓也(3)。 天瑞下,宜立祠上帝,以合符應。 」於是作渭陽五帝廟,同宇,帝一殿,面各五門,各如其帝色。 祠所用及儀亦如雍五畤。 夏四月,文帝親拜霸渭之會,以郊見渭陽五帝。 五帝廟南臨渭,北穿浦池溝水,權火舉而祠,若光輝然屬天焉(4)。 於是貴平上大夫,賜累千金。 而使博士諸生刺《六經》中作《王制》(5),謀議巡狩封禪事。 文帝出長門,若見五人於道北,遂因其直北立五帝壇(6),祠以五牢具(7)。 其明年,新垣平使人持玉杯,上書闕下獻之。 平言上曰:「闕下有寶玉氣來者。 」已視之;果有獻玉杯者,刻曰「人主延壽。 」平又言「臣候日再中(8)。 」居頃之,日卻復中。 於是始更以十七年為元年,令天下大酺(9)。 平言曰:「周鼎亡在泗水中,今河溢通泗,臣望東北汾陰直有金寶氣,意周鼎其出乎?兆見不迎則不至。 」於是上使治廟汾陰南,臨河,欲祠出周鼎。 人有上書告新垣平所言氣神事皆詐也。 下平吏治,誅夷新垣平。 自是之後,文帝怠於改正朔服色神明之事,而渭陽、長門五帝使祠官領,以時致禮,不往焉。 明年,匈奴數入邊,興兵守禦。 後歲少不登十。 數年而孝景即位。 十六年,祠官各以歲時祠如數,無有所興,至今天子。 (1)望氣:占卜術。 認為物分陰陽。 陰陽必上聚為雲氣,所以望雲氣可知萬物。 (2)冠絻:即冠冕,帽子。 (3)《集解》引張晏語說:「神明,日也。 日出東方,捨謂陽谷;日沒於西,墓謂蒙谷也。 」古有「日出於陽(一作暘)谷,入於蒙谷」的說法,所以以陽谷為日(神)之捨(居住處),蒙谷為日之墳墓。 (4)輝然屬天:光輝上照,與天相連屬。 (5)刺:顏師古註:「刺,採取之也。 」(6)直:同值。 全句意思是,就其值立處立壇祭祀。 (7)五牢具:犧牲為牢。 用五頭犧牲以及配用具祭祀五帝壇;是壇各一牢的意思。 (8)意思是,新垣平由測候知道,日將再中。 即太陽過午後還會逆行到中天,使一日之中出現二個中午。 候,測候,候望(即觀測)。 (9)大酺;聚飲。 古禁聚飲,只有喜慶等日,天子下詔書,解除禁令,百姓才得聚飲。 十少:同稍。 少不登就是收成少差些。 今天子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 元年,漢興已六十餘歲矣,天下艾安,搢紳之屬皆望天子封禪改正度也(1),而上鄉儒術(2),招賢良。 趙綰、王臧等以文學為公卿,欲議古立明堂城南,以朝諸侯。 草巡狩封禪改歷服色事未就。 會竇太后治黃老言(3),不好儒術,使人微伺得趙綰等奸利事,召案綰、臧,綰、臧自殺,諸所興為皆廢。 後六年,竇太后崩。 其明年,徵文學之士公孫弘等。 (1)改正度:改正度數。 度,指律度,律度變化1各種度量單位就會隨之變化。 (2)上:指皇上。 鄉:同「向」。 全句意思是皇帝心向儒術。 (3)黃老言,黃帝、老子之言,指道家學說。 明年,今上初至雍,郊見五畤。 後常三歲一郊。 是時上求神君,捨之上林中蹄氏觀。 神君者,長陵女子,以子死,見神於先後宛若(1)。 宛若祠之其室,民多往祠。 平原君往祠,其後子孫以尊顯。 及今上即位,則厚禮置祠之內中。 聞其言,不見其人云。 是時李少君亦以祠灶(2)、谷道、卻老方見上(4),上尊之。 少君者,故深澤侯舍人,主方。 匿其年及其生長(5),常自謂七十,能使物(6),卻老。 其游以方遍諸侯。 無妻子。 人聞其能使物及不死,更饋遺之,常余金錢衣食。 人皆以為不治生業而饒給,又不知其何所人,愈信,爭事之。 少君資好方,善為巧發奇中。 嘗從武安侯飲,坐中有九十餘老人,少君乃言與其大父游射處(7),老人為兒時從其大父,識其處,一坐盡驚。 少君見上,上有故銅器,問少君。 少君曰:「此器齊桓公十年陳於柏寢(8)。 」已而案其刻,果齊桓公器。 一宮盡駭,以為少君神,數百歲人也。 第79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史記全集譯注》
第79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