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傅:《漢書·郊祀志》作「傳」,是。 口耳相傳的意見。 (2)並海上:與下文「並海南」之類,「並」都作「傍」、「沿」解。 (3)《秦始皇本紀》述此事說:「而盡刻始皇所立刻石,石旁著大臣從者名,以章先帝成功盛德焉。 」不是在始皇刻石旁另立刻石,而是在始皇刻石的邊角,刻上隨二世巡遊的大臣的名子。 目的是要一代一代的刻下去,成為曠世之典,秦始皇開國的「盛德」就自會「章」明瞭。 (4)弒(shi,試):劉熙《釋名》說:「下殺上曰弒。 」(5)僇(lu,陸):侮辱。 (6)意思是:這怎是儒者所說的,沒有封禪之德而行封禪之事的例證呢? 昔三代之(君)〔居〕皆在河洛之間(1),故嵩高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四瀆鹹在山東。 至秦稱帝,都咸陽,則五嶽、四瀆皆並在東方。 自五帝以至秦,軼興軼衰,名山大川或在諸侯,或在天子,其禮損益世殊,不可勝記。 及秦並天下,令祠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也。 於是自殽以東,名山五,大川祠二。 曰太室。 太室,嵩高也。 恆山,泰山,會稽,湘山。 水曰濟,曰淮。 春以脯酒為歲祠,因泮凍(2),秋涸凍(3),冬塞禱祠(4)。 其牲用牛犢各一,牢具珪幣各異(5)。 自華以西,名山七,名川四。 曰華山,薄山。 薄山者,衰山也(6)。 岳山(7),岐山,吳岳(8),鴻塚,瀆山。 瀆山,蜀之汶山。 水曰河,祠臨晉;沔,祠漢中;湫淵,祠朝;江水,祠蜀。 亦春秋泮涸禱塞,如東方名山川,而牲牛犢牢具珪幣各異。 而四大塚鴻、岐、吳、岳,皆有嘗禾(9)。 陳寶節來祠,其河加有嘗醪十。 此皆在雍州之域,近天子之都,故加車一乘,駒四。 霸、產、長水、泮、澇、涇、渭皆非大川,以近咸陽,盡得比山川祠,而無諸加。 汧、洛二淵、鳴澤、蒲山、岳山之屬,為小山川,亦皆歲禱塞泮涸祠,禮不必同。 (1)《正義》解釋說:夏禹先後建都於陽城、平陽、安邑、晉陽;殷商先後建都於毫、偃師;周先後建都於酆、滈、河南。 都在河洛之間。 (2)泮凍:《集解》說:「服虔曰:『解凍』。 」(3)秋季乾旱和因早寒而結冰。 涸凍,乾涸和冰凍。 (4)冬塞:冬季沍寒導致的冰雪塞徑,道路不通。 禱祠:由於以上原因有所祈禱,並加祭祀。 祠,同祀。 (5)牢具:與牲牢配用的器具。 珪幣:珪是玉器,幣為金玉齒革泉布的雜名。 一說幣指帛。 (6)《集解》引徐廣語,說衰山是襄山之誤。 (7)清·梁玉繩以為「岳」為「垂」字誤文,垂山在武功縣境,為終南山一峰。 是。 (8)《漢書·郊祀志》為「吳山」胡渭《禹貢錐指》考證說,《禹貢》中的岍山,周尊稱為岳山,俗稱吳山,又合稱為吳岳。 所以兩名皆是。 (9)嘗禾:祭名。 《爾雅·釋天》說:「秋祭為嘗」。 郭璞註:「嘗新谷」。 秋季,新谷登場,祭以報神,稱為嘗祭或稱嘗禾之祭。 十嘗醪:祭名。 以酒醪饗神。 而雍有日、月、參、辰、南北斗、熒惑、太白、歲星、填星、〔辰星〕、二十八宿、風伯、雨師、四海、九臣、十四臣、諸布、諸嚴、諸逑之屬(1),百有餘廟。 西亦有數十祠。 於湖有周天子祠。 天下邽有神。 灃、滈有昭明(2)、天子辟池(3)。 於〔杜〕、亳有三〈杜〉(社)主之祠(4)、壽星祠(5);而雍菅廟亦有杜主。 杜主,故周之右將軍,其在秦中,最小鬼之神者。 各以歲時奉祠。 唯雍四畤上帝為尊,其光景動人民唯陳寶。 故雍四畤,春以為歲禱,因泮凍,秋涸凍,冬塞祠,五月嘗駒,及四仲之月(祠若)月祠(6);〔若〕陳寶節來一祠。 春夏用騂,秋冬用。 畤駒四匹,木禺龍欒車一駟(7),木禺車馬一駟,各如其帝色。 黃犢羔各四,珪幣各有數,皆生瘞埋,無俎豆之具。 三年一郊。 秦以冬十月為歲首,故常以十月上宿郊見,通權火(8),拜於咸陽之旁,而衣上白,其用如經祠雲(9)。 西畤、畦畤,祠如其故,上不親往。 諸此祠皆太祝常主,以歲時奉祠之。 至如他名山川諸鬼及八神之屬,上過則祠,去則已。 郡縣遠方神祠者,民各自奉祠,不領於天子之祝官。 祝官有秘祝,即有災祥,輒祝祠移過於下。 (1)參(sh□n,申):星名。 在獵戶座,二十八宿中的西宮七宿之一。 辰:星座名。 有多種解釋:《公羊·昭17》說:「大火為大辰,伐為大辰,北辰亦為大辰」。 大火指東宮仲星氐、房、心三宿;伐為參宿下三直立小星;北辰指北極星。 他書又說:「日月之會謂之辰」,「東方七宿皆謂之辰」等等。 大約辰星所指因時因地而不同。 南北斗:南斗和北斗。 北斗指大熊座;南斗為斗宿,是北宮七宿之一。 熒惑:火星。 太白:金星。 歲星:木星。 填星:土星。 辰星:水星。 二十八宿:赤道附近的二十八座恆星座,參見《天官書》。 四海:四方邊境的東、西、南、北海。 見《禮記·祭義》。 十四臣:《索隱》說:「九臣、十四臣,並不見其名數所出,故昔賢不論之也。 」諸布:《索隱》引《爾雅》以為指祭星之處。 按:以下均為地神之祭,布當指名瀑布。 嚴:同。 山之祭,如宋封嶧山神廟為靈侯之類。 逑:《漢書·郊祀志》作「逐」,一本作遂。 同遂。 地穴。 郭嵩燾《史記扎記》以為合祭為遂,此處不取。 (2)昭明:《索隱》引《河圖》說「熒惑星散為昭明」。 (3)《索隱》釋為辟雍。 詳前洋注。 (4)杜主:原為「社主」。 《漢書·郊祀志》作「杜主」,且下句有「亦有杜主」文,故改正之。 (5)壽星:《索隱》釋為南極老人星;《正義》釋為十二次之一的壽星次。 《索隱》為長。 (6)四仲之月:每季的第二個月。 (7)禺:同偶。 欒:同鑾。 懸玲的車子為鑾車。 《說文》:「人君乘車,四馬鑣、八鑾玲,像鑾鳥,聲和則敬也。 」(8)權火:即燎火。 焚柴火以祭天,稱燎。 天子不親至祭所,而行禮於宮殿之側,自祭所至宮殿以燎火相通,如天子親至。 《集解》引張晏語說,由於是將火縛於桔皋上,形狀類秤,因此叫做權火。 誤。 古人以秤為衡,秤錘為權。 又釋權為舉,亦不妥。 權為\爟(guan,貫)字之誤,形近而訛。 《呂氏春秋·本咮》有「祓之於廟,爝以爟火」語。 (9)經祠:常祀。 漢興,高祖之微時,嘗殺大蛇。 有物曰:「蛇,白帝子也(1),而殺者赤帝子。 」高祖初起,禱豐枌榆社。 徇沛,為沛公,則祠蚩尤,釁鼓旗。 遂以十月至灞上,與諸侯平咸陽,立為漢王。 周以十月為年首,而色上赤。 二年,東擊項籍而還入關,問:「故秦時上帝祠何帝也?」對曰:「四帝,有白、青、黃、赤帝之祠。 」高祖曰:「吾聞天有五帝,而有四,何也?」莫知其說。 於是高祖曰:「吾知之矣,乃待我而具五也。 」乃立黑帝祠,命曰北畤。 有司時祠,上不親往。 悉召故秦祝官,復置太祝、太宰,如其故儀禮。 因令縣為公社(2)。 下詔曰:「吾甚重祠而敬祭。 今上帝之祭及山川諸神當祠者,各以其時禮祠之如故。 」 後四歲,天下已定,詔御史,令豐謹治枌榆社,常以四時春以羊彘祠之。 令祝官立蚩尤之祠於長安。 長安置祠祝官、女巫。 其梁巫,祠天、地、天社、天水、房中、堂上之屬;晉巫,祠五帝、東君(3)、雲中〔君〕(4)、司命(5)、巫社、巫祠(6)、族人(7)、先炊之屬(8);秦巫,祠杜主、巫保、族累之屬;荊巫,祠堂下、巫先(9)、司命、施糜之屬十;九天巫,祠九天□。 皆以歲時祠宮中。 其河巫祠河於臨晉,而南山巫祠南山秦中。 秦中者,二世皇帝□。 各有時(月)〔日〕。 其後二歲,或曰周興而邑邰,立後稷之祠,至今血食天下□。 於是高祖制詔御史:「其令郡國縣立靈星祠□,常以歲時祠以牛。 」 高祖十年春,有司請令縣常以春(三)〔二〕月及(時)臘祠社稷以羊豕,民裡社各自財以祠。 制曰:「可。 」 第79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史記全集譯注》
第79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