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大行台右丞楊愔從兄岐州刺史幼卿,以直言為孝武帝所殺,愔同列郭秀害其能,恐之曰:「高王欲送卿于帝所。 」愔懼,變姓名逃于田橫島。 久之,歡聞其尚在,召為太原公開府司馬,頃之,復為大行台右丞。 十二月,甲午,東魏文武官量事給祿。 魏以念賢為太傅,河州刺史梁景睿為太尉。 是歲,鄱陽妖賊鮮于琛改元上願,有眾萬餘人。 鄱陽內史吳郡陸襄討擒之,案治黨與,無濫死者。 民歌之曰:「鮮于平後善惡分,民無枉死賴陸君。 」 柔然頭兵可汗求婚于東魏,丞相歡以常山王妹為蘭陵公主,妻之。 柔然數侵魏,魏使中書舍人庫狄峙奉使至柔然,與約和親,由是柔然不復為寇。 高祖武皇帝十三大同二年(丙辰,公元五三六年) 春,正月,辛亥,魏祀南郊,改用神元皇帝配。 甲子,東魏丞相歡自將萬騎襲魏夏州,身不火食,四日而至,縛槊為梯,夜入其城,擒刺史斛拔俄彌突,因而用之,留都督張瓊將兵鎮守,遷其部落五千戶以歸。 魏靈州刺史曹泥與其婿涼州刺史普樂劉豐,復叛降東魏,魏人圍之,水灌其城,不沒者四尺。 東魏丞相歡發阿至羅三萬騎徑度靈州,繞出魏師之後,魏師退。 歡帥騎迎泥及豐,拔其遺戶五千以歸,以豐為南汾州刺史。 東魏加丞相歡九錫;固讓而止。 上為文帝作皇基寺以追福,命有司求良材。 曲阿弘氏自湘州買巨材東下,南津校尉孟少卿欲求媚于上,誣弘氏為劫而殺之,沒其材以為寺。 二月,乙亥,上耕藉田。 東魏勃海世子澄,年十五,為大行台、并州刺史,求入鄴輔朝政,丞相歡不許。 丞相主簿樂安孫搴為之請,乃許之。 丁酉,以澄為尚書令,加領軍、京畿大都督。 魏朝雖聞其器識,猶以年少期之。 既至,用法嚴峻,事無凝滯,中外震肅。 引并州別駕崔暹為左丞、吏部郎,親任之。 司馬子如、高季式召孫搴劇飲,醉甚而卒。 丞相歡親臨其喪。 子如叩頭請罪,歡曰:「卿折我右臂,為我求可代者!」子如舉中書郎魏收,歡以收為主簿。 收,子建之子也。 它日,歡謂季式曰:「卿飲殺我孫主簿,魏收治文書不如我意;司徒嘗稱一人謹密者為誰?」季式以司徒記室廣宗陳元康對,曰:「是能夜中闇書,快吏也。 」召之,一見,即授大丞相功曹,掌機密,遷大行台都官郎。 時軍國多務,元康問無不知。 歡或出,臨行,留元康在後,馬上有所號令九十餘條,元康屈指數之,盡能記憶。 與功曹平原趙彥深同知機密,時人謂之陳、趙。 而元康勢居趙前,性又柔謹,歡甚親之,曰:「如此人誠難得,天賜我也!」彥深名隱,以字行。 東魏丞相歡令阿至羅逼魏秦州刺史万俟普,歡以眾應之。 三月,戊申,丹楊陶弘景卒。 弘景博學多藝能,好養生之術。 仕齊為奉朝請,棄官,隱居茅山。 上早與之遊,及即位,恩禮甚篤,每得其書,焚香虔受。 屢以手敕招之,弘景不出。 國家每有吉凶征討大事,無不先咨之,月中常有數信,時人謂之「山中宰相」。 將沒,為詩曰:「夷甫任散誕,平叔坐論空;豈悟昭陽殿,遂作單于宮!」時士大夫競談玄理,不習武事,故弘景詩及之。 甲寅,東魏以華山王鷙為大司馬。 魏以涼州刺史李叔仁為司徒,万俟洛為太宰。 夏,四月,乙未,以驃騎大將軍、開府同三司之儀元法僧為太尉。 尚書右丞考城江子四上封事,極言政治得失。 五月,癸卯,詔曰:「古人有言,『屋漏在上,知之在下』。 朕有過失,不能自覺,江子四等封事所言,尚書可時加檢括,於民有蠹患者,宜速詳啟!」 戊辰,東魏高盛卒。 魏越勒肱卒。 魏秦州刺史万俟普與其子太宰洛、豳州刺史叱干寶樂、右衛將軍破六韓常及督將三百人奔東魏,丞相泰輕騎追之,至河北千餘裡,不及而還。 秋,七月,庚子,東魏大赦。 上待魏降將賀拔勝等甚厚,勝請討高歡,上不許。 勝等思歸,前荊州大都督撫寧史寧謂勝曰:「朱異言于梁主,無不從,請厚結之。 」勝從之。 上許勝、寧及盧柔皆北還,親餞之於南苑。 勝懷上恩,自是見鳥獸南向者皆不射之。 行至襄城,東魏丞相歡遣侯景以輕騎邀之,勝等棄舟自山路逃歸,從者凍餒,道死者太半。 既至長安,詣闕謝罪。 魏主執勝手歔欷曰:「乘輿播越,天也,非卿之咎。 」丞相泰引盧柔為從事中郎,與蘇綽對掌機密。 九月,壬寅,東魏以定州刺史侯景兼尚書右仆射、南道行台,督諸將入寇。 魏以扶風王孚為司徒,斛斯椿為太傅。 第43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資治通鑑 中》
第43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