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遂言于太皇太后。 趙道德曰:「相王不效周公輔成王,而欲骨肉相奪,不畏後世謂之篡邪?」太皇太后曰:「道德之言是也。 」未幾,演又啟云:「天下人心未定,恐奄忽變生,須早定名位。 」太皇太后乃從之。 八月,壬午,太皇太后下令,廢齊主為濟南王,出居別宮,以常山王演入纂大統,且戒之曰:「勿令濟南有他也!」 肅宗即皇帝位於晉陽,大赦,改元皇建。 太皇太后還稱皇太后;皇太后稱文宣皇后,宮曰昭信。 乙酉,詔紹封功臣,禮賜耆老,延訪直言,褒賞死事,追贈名德。 帝謂王晞曰:「卿何為自同外客,略不可見?自今假非局司,但有所懷,隨宜作一牒,俟少隙,即徑進也。 」因敕晞與尚書陽休之、鴻臚卿崔晞等三人,每日職務罷,併入東廊,共舉錄歷代禮樂、職官及田市、征稅,或不便于時而相承施用,或自古為利而于今廢墜,或道德高俊,久在沉淪,或巧言眩俗,妖邪害政者,悉令詳思,以漸條奏。 朝晡給禦食,畢景聽還。 帝識度沉敏,少居台閣,明習吏事,即位,尤自勤勵,大革顯祖之弊,時人服其明而譏其細。 嘗問舍人裴澤,在外議論得失。 澤率爾對曰:「陛下陪明至公,自可遠侔古昔;而有識之士,咸言傷細,帝王之度,頗為未弘。 」帝笑曰:「誠如卿言。 朕初臨萬機,慮不周悉,故致爾耳。 此事安可久行,恐後又嫌疏漏。 」澤由是被寵遇。 庫狄顯安侍坐,帝曰:「顯安,我姑之子;今序家人禮,除君臣之敬,可言我之不逮。 」顯安曰:「陛下多妄言。 」帝曰:「何故?」對曰:「陛下昔見文宣以馬鞭撻人,常以為非;今自行之,非妄言邪?」帝握其手謝之。 又使直言,對曰:「陛下太細,天子乃更似吏。 」帝曰:「朕甚知之。 然無法日久,將整之以至無為耳。 」又問王晞,晞曰:「顯安言是也。 」顯安,干之子也。 群臣進言,帝皆從容受納。 性至孝,太后不豫,帝行不能正履,容色貶悴,衣不解帶殆將四旬。 太后疾小增,即寢伏閣外,食飲藥物,皆手親之。 太后嘗心痛不自堪,帝立侍帷前,以爪掐掌代痛,血流出袖。 友愛諸弟,無君臣之隔。 戊子,以長廣王湛為右丞相,平陽王淹為太傅,彭城王浟為大司馬。 周軍司馬賀若敦,帥眾一萬,奄至武陵;武州刺史吳明徹不能拒,引軍還巴陵。 江陵之陷也,巴、湘之地盡入于周,周使梁人守之。 太尉侯瑱等將兵逼湘州。 賀若敦將步騎救之,乘勝深入,軍于湘川。 九月,乙卯,周將獨孤盛將水軍與敦俱進。 辛酉,遣儀同三司徐度將兵會侯瑱于巴丘。 會秋水泛溢,盛、敦糧援斷絶,分軍抄掠,以供資費。 敦恐瑱知其糧少,乃于營內多為土聚,覆之以米,召旁村人,陽有訪問,隨即遣之。 瑱聞之,良以為實。 敦又增修營壘,造廬舍為久留之計,湘、羅之間遂廢農業。 瑱等無如之何。 先是土人亟乘輕船,載米粟鷄鴨以餉瑱軍。 敦患之,乃偽為土人裝船,伏甲士于中。 瑱軍人望見,謂餉船之至,逆來爭取,敦甲士出而擒之。 又敦軍數有叛人乘馬投瑱者,敦乃別取一馬,牽以趣船,令船中逆以鞭鞭之。 如是者再三,馬畏船不上。 然後伏兵于江岸,使人乘畏船馬以招瑱軍,詐雲投附。 瑱遣兵迎接,競來牽馬,馬既畏船不上,伏兵發,盡殺之。 此後實有饋餉及亡降者,瑱猶謂之詐,並拒擊之。 冬,十月,癸巳,瑱襲破獨孤盛于楊葉洲,盛收兵登岸,築城自保。 丁酉,詔司空侯安都帥眾會瑱南討。 十一月,辛亥,齊主立妃元氏為皇后,世子百年為太子。 百年時才五歲。 齊主征前開府長史盧叔虎為中庶子。 叔虎,柔之從叔也。 帝問時務于叔虎,叔虎請伐周,曰:「我強彼弱,我富彼貧,其勢相懸。 然干戈不息,未能併吞者,此失于不用強富也。 輕兵野戰,勝負難必,是胡騎之法,非萬全之術也。 宜立重鎮于平陽,與彼蒲州相對,深溝高壘,運糧積甲。 彼閉關不出,則稍蠶食其河東之地,日使窮蹙。 若彼出兵,非十萬以上,不足為我敵。 所損糧食咸出關中。 我軍士年別一代,谷食豐饒。 彼來求戰,我則不應;彼若退去,我乘其弊。 自長安以西,民疏城遠,敵兵來往,實自艱難,與我相持,農業且廢,不過三年,彼自破矣。 」帝深善之。 齊主自將擊庫莫奚,至天池,庫莫奚出長城北遁。 齊主分兵追擊,獲牛羊七萬而還。 十二月,乙未,詔:「自今孟春訖于夏首,大闢事已款者,宜且申停。 」 己亥,周巴陵城主尉遲憲降,遣巴州刺史侯安鼎守之。 庚子,獨孤盛將餘眾自楊葉洲潛遁。 丙午,齊主還晉陽。 第51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資治通鑑 中》
第5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