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疾甚,遣內侍問者日或三四,帝手自和藥,並薯蕷粥賜之。 旦與楊億素厚,延至臥內,請撰遺表。 且言:「忝為宰輔,不可以將盡之言,為宗親求官,止敘生平遭遇,願日親庶政,進用賢士,少減焦勞之意。 」仍戒子弟:「我家盛名清德,當務儉素,保守門風,不得事于泰侈,勿為厚葬以金寶置柩中。 」表上,真宗嘆之,遂幸其第,賜白金五千兩。 旦作奏辭之,藁末,自益四句云:「益懼多藏,況無所用,見欲散施,以息咎殃。 」即舁至內闥,詔不許。 還至門,旦已薨,年六十一。 帝臨其喪慟,廢朝三日,贈太師、尚書令、魏國公,謚文正,又別次發哀。 後數日,張旻赴鎮河陽,例宜飲餞,以旦故,不舉樂。 錄其子、弟、侄、外孫、門客、常從,授官者十數人。 諸子服除,又各進一官。 已而聞旦奏藁自益四句,取視,泣下久之。 旦有文集二十捲。 乾興初,詔配享真宗廟廷。 及建碑,仁宗篆其首曰:「全德元老之碑。 」 旦事寡嫂有禮,與弟旭友愛甚篤。 婚姻不求門閥。 被服質素,家人欲以繒錦飾氈席,不許。 有貨玉帶者,弟以為佳,呈旦,旦命系之,曰:「還見佳否?」弟曰:「系之安得自見?」旦曰:「自負重而使觀者稱好,無乃勞乎!」亟還之。 故所服止於賜帶。 家人未嘗見其怒,飲食不精潔,但不食而已。 嘗試以少埃墨投羹中,旦惟啖飯,問何不啜羹,則曰:「我偶不喜肉。 」後又墨其飯,則曰:「吾今日不喜飯,可別具粥。 」旦不置田宅,曰:「子孫當各念自立,何必田宅,徒使爭財為不義爾。 」真宗以其所居陋,欲治之,旦辭以先人舊廬,乃止。 宅門壞,主者徹新之,暫于廡下啟側門出入。 旦至側門,據鞍俯過,門成復由之,皆不問焉。 三子:雍,國子博士;沖,左贊善大夫;素,別有傳。 向敏中,字常之,開封人。 父瑀,仕漢符離令。 性嚴毅,惟敏中一子,躬自教督,不假顏色。 嘗謂其母曰:「大吾門者,此兒也。 」敏中隨瑀赴調京師,有書生過門,見敏中,謂鄰母曰:「此兒風骨秀異,貴且壽。 」鄰母入告其家,比出,已不見矣。 及冠,繼丁內外憂,能刻厲自立,有大志,不屑貧窶。 太平興國五年進士,解褐將作監丞、通判吉州,就改右贊善大夫。 轉運使張齊賢薦其材,代還,為著作郎。 召見便殿,占對明暢,太宗善之,命為戶部推官,出為淮南轉運副使。 時領外計者,皆以權寵自尊,所至畏憚,敏中不尚威察,待僚屬有禮,勤於勸勖,職務修舉。 或薦其有武干者,召入,將授諸司副使。 敏中懇辭,仍獻所著文,加直史館,遣還任。 以耕籍恩,超左司諫,入為戶部判官、知制誥。 未幾,權判大理寺。 時沒入祖吉臓錢,分賜法吏,敏中引鐘離意委珠事,獨不受。 妖尼道安構獄,事連開封判官張去華,敏中妻父也,以故得請不預決讞。 既而法官皆貶,猶以親累落職,出知廣州。 入辭,面敘其事,太宗為之感動,許以不三歲召還。 翌日,遷職方員外郎,遣之。 是州兼掌市舶,前守多涉譏議。 敏中至荊南,預市藥物以往,在任無所須,以清廉聞。 就擢廣南東路轉運使,召為工部郎中。 太宗飛白書敏中洎張詠二名付中書,曰:「此二人,名臣也,朕將用之。 」左右因稱其材,並命為樞密直學士。 時通進、銀台司主出納書奏,領于樞密院,頗多壅遏,或至漏失。 敏中具奏其事,恐遠方有失事機,請別置局,命官專蒞,校其簿籍,詔命敏中與詠領其局。 太宗欲大任敏中,當途者忌之。 會有言敏中在法寺時,皇甫侃監無為軍榷務,以賄敗,發書歷詣朝貴求為末減,敏中亦受之。 事下御史,按實,嘗有書及門,敏中睹其名,不啟封遣去。 俄捕得侃私僮詰之,雲其書尋納筒中,瘞臨江傳舍。 馳驛掘得,封題如故。 太宗大驚異,召見,慰諭賞激,遂決於登用。 未幾,拜右諫議大夫、同知樞密院事。 自郎中至是百餘日,超擢如此。 時西北用兵,樞機之任,專主謀議,敏中明辨有才略,遇事敏速,凡二邊道路、斥堠、走集之所,莫不周知。 至道初,遷給事中。 真宗即位,敏中適在疾告,力起,見于東序,即遣視事。 進戶部侍郎。 會曹彬為樞密使,改為副使。 咸平初,拜兵部侍郎、參知政事。 從幸大名,屬宋湜病,代兼知樞密院事。 時大兵之後,議遣重臣慰撫邊郡,命為河北、河東安撫大使,以陳堯叟、馮拯為副,髮禁兵萬人翼從。 所至訪民疾苦,宴犒官吏,莫不感悅。 四年,以本官同平章事,充集賢殿大學士。 故相薛居正孫安上不肖,其居第有詔無得貿易,敏中違詔質之。 會居正子惟吉嫠婦柴將攜貲產適張齊賢,安上訴其事,柴遂言敏中嘗求娶己,不許,以是陰庇安上。 真宗以問敏中,敏中言近喪妻不覆議婚,未嘗求婚于柴,真宗因不復問。 柴又伐鼓,訟益急,遂下御史台,並得敏中質宅之狀。 時王嗣宗為鹽鐵使,素忌敏中,因對言,敏中議娶王承衍女弟,密約已定而未納采。 真宗詢于王氏,得其實,以敏中前言為妄,罷為戶部侍郎,出知永興軍。 景德初,復兵部侍郎。 夏州李繼遷兵敗,為潘羅支射傷,自度孤危且死,屬其子德明必歸宋,曰:「一表不聽則再請,雖累百表,不得,請勿止也。 」繼遷卒,德明納款,就命敏中為鄜延路緣邊安撫使,俄還京兆。 是冬,真宗幸澶淵,賜敏中密詔,盡付西鄙,許便宜從事。 敏中得詔藏之,視政如常日。 會大儺,有告禁卒欲倚儺為亂者,敏中密使麾兵被甲伏廡下幕中。 明日,盡召賓僚兵官,置酒縱閲,無一人預知者。 命儺入,先馳騁于中門外,後召至階,敏中振袂一揮,伏出,盡擒之,果各懷短刃,即席斬焉。 既屏其屍,以灰沙掃庭,張樂宴飲,坐客皆股慄,邊藩遂安。 時舊相出鎮,不以軍事為意。 寇準雖有重名,所至終日遊宴,則以所愛伶人或付富室,輒厚有得。 張齊賢倜儻任情,獲劫盜或至縱遣。 帝聞之,稱敏中曰:「大臣出臨四方,惟敏中盡心於民事爾。 」於是有復用之意。 二年,又以德明誓約未定,徙敏中為鄜延路都部署兼知延州,委以經略,改知河南府兼西京留守。 大中祥符初,議封泰山,以敏中舊德有人望,召入,權東京留守。 禮成,拜尚書右丞。 時吏部選人多稽滯者,命敏中與溫仲舒領其事。 俄兼秘書監,又領工部尚書,充資政殿大學士,賜禦詩褒寵。 祀汾陰,復為留守。 敏中以厚重鎮靜,人情帖然,帝作詩遣使馳賜之。 拜刑部尚書。 五年,復拜同平章事,充集賢殿大學士,加中書侍郎。 尋充景靈宮使,宮成,進兵部尚書,為兗州景靈宮慶成使。 第27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中》
第27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