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順元年,雲南伯忽叛,以知行樞密院事總兵討之。 治軍有紀律,所過秋毫無犯。 賊平,賞賚甚厚,悉分賜將士,師旋,囊裝惟巾櫛而已。 除留守上都。 先是,上都官買商旅之貨,其直不即酬給,以故商旅不得歸,至有饑寒死者。 徹裡帖木兒為之請。 有旨,出鈔四百萬貫償之。 遷江浙行省平章政事,以嚴厲為政,部內肅然。 尋召拜御史中丞,朝廷憚之,風紀大振。 至元元年,拜中書平章政事。 首議罷科舉,又欲損太廟四祭為一祭。 監察御史呂思誠等列其罪狀劾之,帝不允,詔徹裡帖木兒仍出署事。 時罷科舉詔已書而未用寶,參政許有壬入爭之。 太師伯顏怒曰:「汝風台臣言徹裡帖木兒邪?」有壬曰:「太師以徹裡帖木兒宣力之故,擢置中書。 御史三十人不畏太師而聽有壬,豈有壬權重於太師耶?」伯顏意解。 有壬乃曰:「科舉若罷,天下人才觖望。 」伯顏曰:「舉子多以臓敗,又有假蒙古、色目名者。 」有壬曰:「科舉未行之先,台中臓罰無算,豈盡出於舉子?舉子不可謂無過,較之於彼則少矣。 」伯顏因曰:「舉子中可任用者唯參政耳。 」有壬曰:「若張夢臣、馬伯庸、丁文苑輩皆可任大事。 又如歐陽元功之文章,豈易及邪?」伯顏曰:「科舉雖罷,士之慾求美衣美食者,皆能自向學,豈有不至大官者邪?」有壬曰:「所謂士者,初不以衣食為事,其事在治國平天下耳。 」伯顏又曰:「今科舉取人,實妨選法。 」有壬曰:「古人有言,立賢無方。 科舉取士,豈不癒于通事、知印等出身者?今通事等天下凡三千三百二十五名,歲余四百五十六人。 玉典赤、太醫、控鶴,皆入流品。 又路吏及任子其途非一。 今歲自四月至九月,白身補官受宣者七十二人,而科舉一歲僅三十餘人。 太師試思之,科舉于選法果相妨邪?」伯顏心然其言,然其議已定,不可中輟,乃為溫言慰解之,且謂有壬為能言。 有壬聞之曰:「能言何益於事!」徹裡帖木兒時在座,曰:「參政坐,無多言也。 」有壬曰:「太師謂我風人劾平章,可共坐邪?」徹裡帖木兒笑曰:「吾固未嘗信此語也。 」有壬曰:「宜平章之不信也,設有壬果風人言平章,則言之必中矣,豈止如此而已。 」眾皆笑而罷。 翌日,崇天門宣詔,特令有壬為班首以折辱之。 有壬懼及禍,勉從之。 治書侍御史普化誚有壬曰:「參政可謂過河拆橋者矣。 」有壬以為大恥,遂移疾不出。 初,徹裡帖木兒之在江浙也,會行科舉,驛請考官,供張甚盛,心頗不平,故其入中書,以罷科舉為第一事。 先論學校貢士莊田租可給怯薛衣糧,動當國者,以發其機,至是遂論罷之。 徹裡帖木兒嘗指斥武宗為那壁,那壁者,猶謂之彼也。 又嘗以妻弟阿魯渾沙女為己女,冒請珠袍等物。 於是台臣復劾其罪。 而伯顏亦惡其忤己,欲斥之。 詔貶徹裡帖木兒于南安,人皆快之。 久之,卒於貶所。 至正二十三年,監察御史野仙帖木兒等辯其罪,可依寒食國公追封王爵定謚,加功臣之號,事不行。 ○納麟 納麟,知曜之孫,睿之子也。 大德六年,納麟以名臣子,用丞相哈剌哈孫答剌罕薦,入備宿衛。 十年,除中書舍人。 至大四年,遷宗正府郎中。 皇慶元年,擢僉河南廉訪司事。 延祐初,拜監察御史。 以言事忤旨,仁宗怒叵測,中丞朵兒只力救之,乃解。 又言風憲恃糾劾之權而受人賂者,宜刑而加流。 四年,遷刑部員外郎。 六年,出為河南行省郎中。 至治三年,入為都漕運使。 泰定中,擢湖南、湖北兩道廉訪使。 天歷元年,除杭州路總管。 鋤奸去蠹,吏畏民悅。 明年,改江西廉訪使。 南昌歲饑,江西行省難於發粟。 納麟曰:「朝廷如不允,我當以家貲償之。 」乃出粟以賑民,全活甚眾。 平章政事把失忽都貪縱不法,納麟劾罷之。 至順元年,拜湖廣行省參知政事。 元統初,召為刑部尚書,未至,改江南行台治書侍御史。 尋升中丞。 至元元年,召拜中書參知政事,遷同知樞密院事。 尋出為江浙行省右丞,乞致仕,不允,除浙西廉訪使,力辭不赴。 至正二年,除行宣政院使。 上天竺耆舊僧彌戒、徑山耆舊僧惠洲,恣縱犯法,納麟皆坐以重罪。 請行宣政院設崇教所,擬行省理問官,秩四品,以治僧獄訟,從之。 尋為江浙行省平章政事。 三年,遷河南行省平章政事。 明年,入為中書平章政事。 七年,出為江南行台御史大夫。 尋召拜御史大夫,所薦用御史,必老成更事者。 八年,進金紫光祿大夫,請老,不許,加太尉。 御史劾罷之。 退居姑蘇。 十二年,江淮盜起,帝命為南台御史大夫。 納麟承詔即起。 仍命兼太尉,設僚屬,總制江浙、江西、湖廣三省軍馬。 詔遣直省舍人海玉傳旨尉諭之。 納麟北面再拜曰:「臣雖耄老,敢不黽勉從事,盡餘生以報陛下!」至則修築集慶城郭。 會江浙杭城失守,淮南行省平章政事失列門引兵往援,次於採石。 納麟使止之曰:「聞杭賊易破不足憂,今宣城危急,先宜以兵救宣城。 」乃調典瑞院使脫火赤率蒙古軍應之,大破賊于堈下門,宣州以安。 已而賊陷徽州、廣德、常州、宜興、溧水、溧陽,蔓延丹陽、金壇、句容,略上元、江寧,遊兵至鐘山,集慶勢甚危。 納麟乃力疾治兵,部署士卒,命治書侍御史左答納失理守城中,中丞伯家奴戍東郊。 是時湖廣行省平章政事也先帖木兒軍和州,納麟遣使求援。 也先帖木兒曰:「我奉命鎮江北,不敢往援江東。 」納麟復遣監察御史鄭鄈力促其行。 也先帖木兒引步騎度採石,至台城,入候納麟疾。 納麟喜,即以其故聞于朝。 已而也先帖木兒兵東趨秣陵,殺賊二千餘人,平湖熟鎮,盡覆上元、江寧境,乘勝入溧陽、溧水,賊潰奔廣德,其據龍潭、方山者奔常州。 時江浙行省平章政事三旦八、右丞佛家閭亦引兵來會。 所在群賊皆敗北,州郡悉平。 十三年,納麟固請謝事,從之,命太尉如故,乃退居慶元。 十六年九月,詔以江南行台移置紹興,復以納麟為御史大夫,仍太尉。 明年,移治紹興。 十八年,赴召,由海道入朝,至黑水洋,阻風而還。 十九年,復由海道趨直沽。 山東俞寶率戰艦斷糧道,納麟命其子安安及同舟人拒之,破其眾于海口。 八月,抵京師。 帝遣使勞以上尊,皇太子亦饋酒脯。 而納麟感疾日亟,卒於通州。 年七十有九。 列傳第三十 列傳第三十 ○馬祖常 第18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元史 下》
第18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