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史記全集譯注 - 499 / 824
歷史類 / 司馬遷 / 本書目錄
  

史記全集譯注

第499頁 / 共824頁。

 大小:

 第499頁

朗讀:

周昌為人堅忍剛強,敢於直言不諱。自蕭何、曹參等人對周昌都是非常敬畏的。周昌曾經有一次在高帝休息時進宮奏事,高帝正和戚姬擁抱,周昌見此情景,回頭便跑,高帝連忙上前追趕,追上之後,騎在周昌的脖子上問道:「你看我是什麼樣的皇帝?」周昌挺直脖子,昂起頭說:「陛下您就是夏桀、商紂一樣的皇帝。」高帝聽了哈哈大笑,但是卻由此最敬畏周昌。等到高帝想廢掉太子,立戚姬之子如意為太子時,許多大臣都堅決反對,但是都未奏效。後來,幸好張良為呂後定下計策,使高帝暫時把此事放下。而周昌在朝廷中和皇帝極力爭辯,高帝問他理由何在,因為周昌本來就有口吃的毛病,再加上是在非常氣憤的時候,也就口吃得更加厲害了,他說:「我的口才雖然不太好,但是我期……期……知道這樣做是不行的。陛下您雖然想廢掉太子,但是我期……期……堅決不能接受您的詔令。」高帝聽罷,很高興地笑了。事過之後,呂後因為在東廂側耳聽到上述對話,她見到周昌時,就跪謝說:「若不是您據理力爭的話,太子幾乎就被廢掉了。」
此後,戚姬的兒子如意立為趙王,年紀十歲,高祖擔心如果自己死後,趙王會被人殺掉。當時有一個名叫趙堯的人,年紀輕輕,他的官職是掌管符璽的御史、趙國人方與公對御史大夫周昌說:「您的御史趙堯,年紀雖輕,但他卻是一個奇才,您對他一定要另眼相待,他將來要代替您的職位。」周昌笑著說:「趙堯年輕,只不過是一個刀筆小吏罷了,哪裡會到這種地步!」過了不久,趙堯去侍奉高祖。有一天,高祖獨自心中不樂,慷慨悲歌,滿朝文武不知道皇帝為什麼會這樣。趙堯上前請問道:「皇帝您悶悶不樂的原因,莫非是為趙王年輕而戚夫人和呂後二人又不和睦嗎?是擔心在您萬歲之後而趙王不能保全自己嗎?」高祖說:「對。我私下裡非常擔心這些,但是卻拿不出什麼辦法來。」趙堯說:「您最好為趙王派去一個地位高貴而又堅強有力的相國,這個人還得是呂後、太子和群臣平素都敬畏的人才行。」高祖說道:「對。我考慮此事是想這樣,但是滿朝群臣誰能擔此重任呢?」趙堯說道:「御史大夫周昌,這個人堅強耿直,況且從呂後、太子到滿朝文武,人人對他都一直敬畏,因此,只有他才能夠擔此重任。」高祖說:「好。」於是高祖就召見了周昌,對他說:「我想一定得麻煩您,您無論如何也要為我去輔佐趙王,您去擔任他的相國。」周昌哭著回答:「我從一開始就跟隨陛下,您為什麼單單要在半路上把我扔給了諸侯王呢?」高祖說:「我非常瞭解這是降職,但是我私下裡又實在為趙王擔心,再三考慮,除去您之外,其他人誰也不行。真是迫不得已,您就為我勉強走一遭吧!」於是御史大夫周昌就被調任趙國相國。
周昌走了以後,過了很長一段時間,高祖手拿著御史大夫的官印,輕輕地撫弄著說:「誰才是御史大夫最合適的人選呢?」然後仔細地看了看趙堯,說道:「沒有人比趙堯更合適了。」這樣,就任命趙堯為御史大夫。趙堯在以前也有軍功和食邑,等到他以御史大夫之職跟隨攻打陳豨立了功,被封為江邑侯。


  
高祖去世之後,呂太后派使臣召趙王入朝,相國周昌讓趙王推說身體不好,不能前往。使者往返去了三次,周昌都一直堅持不送趙王進京。於是呂後很是憂慮,就派使者召周昌進京。周昌進京之後,拜見呂後,呂後非常生氣地罵他:「難道你還不知道我非常恨戚夫人嗎?而你卻不讓趙王進京,為什麼?」周昌被召進京城之後,呂後又派使者召趙王,不久,趙王果然來到了京城。他到長安一個多月,就被迫喝下毒藥死去了。周昌因此也就稱病引退,不再上朝拜見太后。三年之後,他也去世了。
高後元年(前184)的時候,她聽說御史大夫江邑侯趙堯在高祖時定下了保全趙王如意的計策,於是就除去他江邑侯爵位以抵其罪,並讓廣阿侯任敖擔任了御史大夫。

任敖這個人,原來是沛縣的一名獄吏。高祖還是一名普通百姓時,曾躲避官司,獄吏找不到高祖本人,便抓走了呂後,並對她很不禮貌。而任敖一直和高祖很要好,見此情景非常生氣,就打傷了拘管呂後的那位獄吏。等到高祖開始起兵的時候,任敖就以賓客的身份跟隨,後來擔任御史,駐守豐邑兩年。高祖立為漢王,向東進擊項羽,任敖升為上黨郡守。在陳豨造反的時候,任敖堅守城池,未被叛軍攻陷,因功被封為廣阿侯,食邑一千八百戶。高後時,擔任御史大夫。三年後備免職,任命平陽侯曹窋為御史大夫。高後去世之後,曹窋和大臣們共同誅殺呂祿等人,後被免去官職,任命淮南王相國張蒼為御史大夫。

張蒼和絳侯周勃等人共同尊立代王為孝文皇帝。文帝四年(前176),丞相灌嬰去世,張蒼繼任為丞相。
自從漢朝建立到孝文帝已有二十多年時間,當時正處在天下剛剛平定的時候,朝廷中的文武百官都是軍人出身,而唯獨張蒼從擔任計相時起,就致力於探討、訂正音律和曆法的工作。因為高祖是在十月裡入關,滅秦到達霸上的,所以原來秦代以十月為一年開端的舊曆法依然沿襲。他又推求金、木、水、火、土五德運轉的情形,認為漢朝正值水德旺盛的時期,所以仍然像秦朝那樣崇尚黑色。張蒼還吹奏律管,調整樂調,使其合於五聲八音,以此推類其它,來制定律令。並且由此制定出各種器物的度量標準,以作為天下百工的規範。在他擔任丞相一職時期,終於把這一切都完成了。所以整個漢代研究音律曆法的學者,都師承張蒼。而張蒼這個人又本來就喜歡圖書,再加上他什麼書都讀,什麼學問都精通,而尤其擅長音律和曆法。
張蒼對於曾經救過自己性命的王陵感恩戴德。王陵就是安國侯。等到張蒼當了高官之後,經常把王陵當作父親一般侍奉。王陵死後,張蒼已經是丞相了,但是每逢五天一休假的時候,總是先拜見王陵夫人,獻上美食之後,才敢回家。


  
張蒼擔任丞相十幾年之後,魯國有個人叫公孫臣,他上書給皇帝,說漢朝屬於上德旺盛時期,其徵兆是不久將要有黃龍出現。皇帝下詔把此議交給張蒼審鑒,張蒼認為並非這樣,把這件事扔在了一邊。但是後來黃龍果然出現在天水郡的成紀縣於是文帝就把公孫臣召到了朝廷,並任命他為博士,讓他負責草擬順應土德的曆法制度。同時,改定元年。丞相張蒼也就因此自行引退,推說年過多病,不再上朝。張蒼曾保舉某人作中侯官,但這個人利用不正當手段大搞謀求自己私利的事,皇帝以此責備張蒼,張蒼就告病退職了。前後算起來,張蒼總共做了十五年的丞相才去職,在孝景帝前元五年(前152)時去世,謚號為文侯,兒子康侯繼承侯位,八年之後去世。康侯的兒子張類繼承侯位,又過了八年,因為犯下了參加諸侯的喪禮後就位不敬的罪名,爵位封邑都被撤消。
從前,張蒼的父親身高不足五尺,等到生下張蒼,張蒼卻身高八尺,被封為侯,又做了丞相。張蒼的兒子也很高大,到了孫子張類卻又身高六尺多一點,因為犯法而失去侯位。張蒼在免去丞相職務之後,年歲已經很大了,嘴裡沒有牙齒,只能靠吃人奶度日,讓一些女人當他的乳母。他的妻妾眾多,達百人左右,凡是曾經懷孕生育過的就不再親近。張蒼最後活到一百零幾歲時才去世。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