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知政事李若谷,以耳疾累章辭位,九月,戊午,罷為資政殿大學士、吏部侍郎、提舉會靈觀事。宮觀置提舉自若谷始。
以知樞密院事宋綬為兵部尚書,起複翰林學士晁宗慤為右諫議大夫,並參知政事。
以龍圖閣直學士、權三司使鄭戩為諫議大夫,同知樞密院事,戩在三司才半歲,復轉運使考課格,分別殿最;又句校三司出入,得羡錢四百萬緡。
己未,以知制誥葉清臣為龍圖閣直學士,權三司使事。中書進擬三司使,清臣不在選,帝特用之。清臣始奏編前後詔敕,使吏不能欺,簿帳之叢冗者,一切刪去。內東門禦廚,皆內侍領之,凡所呼索,有司不敢問,乃為合同以檢其出入。
以都官員外郎普州景泰為左藏庫使、知寧州。泰嘗通判慶州,言「元昊包藏禍心,一旦有警,何以應敵!」三疏不報。已而元昊果反,泰覆上《邊臣要略》二十捲,《平戎策》十五篇,於是有薦泰知兵者,召對稱旨,遂換武秩雲。
辛酉,降知杭州、天章閣待制司馬池知虢州。池性樸易,剸劇非所長,轉運使江鈞、張從革劾池決事不當及稽留德音,坐是左遷。始,轉運使既奏池,會吏有盜官銀器系州獄,自陳為鈞掌私廚,出所費過半;又,越州通判載私物盜稅,乃從革之姻遣人私請。或謂池可舉劾以報仇,池曰:「吾不為也。」人稱其長者。
癸亥,知絳州趙振降責潭州安置,坐觀望逗撓,致陷塞門也。
詔:「自今都部署司及諸路部署司,應有寨柵申報賊寇入界,不以多少遠近,並須畫時救應。」
乙丑,詔:「河北、河東路強壯、陝西、京東、西路新置弓手,皆以二十五人為團,置押官;四團為都,置正副都頭各一人;五都為指揮,置指揮使;各以階級伏事,年二十系籍,六十免,取家人或它戶代之,聽私置弓弩。每歲十月後、正月前,分番上州教閲,半月即遣歸農。或遇非時句集守城及捕盜,日給糧二升。以籍上兵部,按舉不如法者。」
丙寅,夏人寇三川寨,鎮戎軍西路都巡檢楊保吉死之。明日,涇原路都監劉繼宗、李緯、王秉等分兵出戰,皆失利。涇州駐泊都監開封王珪將三千騎來援,自瓦亭寨至師子堡,賊圍之數重,珪奮擊,賊披靡,殺賊將二人,獲首級甚多。賊遂留軍縱掠,凡三日,官軍戰歿者五千餘人。
戊辰,以知樞密院事晏殊為檢校太傅、充樞密使,同知樞密院事王貽永、刑部侍郎杜衍、右諫議大夫鄭戩併為樞密副使。
庚午,以僉署定國節度判官事種世衡為內殿承製、知青澗城。世衡在青澗,開營田二千頃,募商賈,貸以本錢,使通貨得利,城遂富實。間出行部族,慰勞酋長,或解與所服帶。嘗會客飲,有得羌事來告者,即予飲器,由是屬羌皆樂為用。無定河悉部鈔邊,率屬羌討擊,前後斬首數百。
壬申,環慶副都部署任福等攻夏白豹城,克之。軍還,賊遣百騎襲其後,守神林北路都巡檢開封范全設伏崖險,賊半渡,邀擊之,斬首四百級,生獲七十餘人。
壬午,陝西經略安撫副使韓琦以三川寨諸將敗書聞,且言:「劉繼宗、李緯等倉卒出戰,遂致退衄,望特免推鞫,但量其罪輕重等第削官,或更移降差遣,責其後效。王珪以孤軍血戰,身被重創,尚求益兵出鬥,雖失亡數多,望貸其罪。」從之。
冬,十月,癸未朔,遼主駐中會川。
以禦侍清河郡君張氏為才人。張氏,河南人。父堯封。擢進士第,補石州推官,未行,卒京師。撓封母,錢氏女也。張時八歲,與姊妹三人由錢氏入宮,浸長,得幸于帝。性巧慧,能探測人主意。帝以其良家子,待遇異諸嬪。
戊子,詔:「自今內降指揮與臣僚遷官及差遣者,並令中書、樞密院具條執奏以聞。」帝性寬仁,宗戚近幸有求內降者,或不能違故也。
甲午,賜涇原駐泊都監王珪名馬二匹,黃金三十兩,裹創絹百匹。復下詔暴其功以厲諸將,勒金字處置牌賜之,使得專殺。
乙未,端明殿學士李淑等上所定銅符、木契、傳言牌,下有司制之。
丙申,以環慶部署兼知慶州任福為龍神衛西廂都指揮使,賞白豹城之功也。尋命兼鄜延路副都部署。
庚子,出內藏絹一百萬,下三司助邊費。
初,鴻慶宮災,集賢校理晉陵胡宿請修火祀,以閼伯配祭大火。禮官議因興王之地,商丘之舊,作為壇兆,籩豆、牲幣視中祠,歲以三、九月擇日留司長吏奉祀,詔從之。
十一月,丙辰,以禦撰《風角集占》賜陝西諸路部署司。
贈延州塞門寨主高延德、權兵馬監押王繼元官,並錄其子。故延州西路同巡檢張圭三子亦皆授官。
甲子,女真侵遼邊界,遼發黃龍府鐵驪軍拒之。
丙寅,徙知河中府、樞密直學士長沙狄棐知鄭州。有中貴人過河中,言將授棐于上前。棐答以它語,退,謂所親曰:「吾湘潭一寒士,今官侍從,可以老而自污邪!」
丁卯,以鄜延部署司指使狄青為涇州都監。青每臨敵,被發,面銅具,出入賊中,皆披靡,無敢當者。尹洙為經略判官,與青談兵,善之,薦于副使韓琦、范仲淹曰:「此良將才也。」二人一見奇之,待遇甚厚。仲淹以《左氏春秋》授之曰:「將不知古今,匹夫勇耳。」青折節讀書,悉通秦、漢以來將帥兵術,由是益知名。
乙亥,贈鎮戎軍西路都巡檢使楊保吉為深州防禦使。
丙子,以河東都轉運使楊偕為樞密直學士,知并州。有中官預軍事,素橫,前帥優遇之,偕至,一繩以法,軍政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