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築城。 (2)韓國上黨郡守降趙事,詳見卷四十三《趙世家》。 (3)秦殺趙卒四十萬事,詳見卷八十一《廉頗藺相如列傳》。馬服子,即趙括。
王安五年,秦攻韓,韓急,使韓非使秦,秦留非,因殺之(1)。
九年,秦虜王安,盡入其地,為穎川郡。韓遂亡。
(1)韓非使秦及被殺事,詳見卷六十三《老子韓非列傳》。
太使公曰:韓厥之感晉景公,紹趙孤之子武(1),以成程嬰、公孫杵臼之義,此天下之陰德也(2)。韓氏之功,於晉未睹其大者也。然也趙、魏終為緒侯十餘世,宜乎哉!
(1)紹:承繼,接續。 (2)陰德:暗中施德於人。
回目錄
《史記》譯注
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支菊生 譯注
【說明】
公元前
386年,齊國世卿田和取代了姜姓國君,成為齊國的新主,從此齊國就由姜姓國變為田姓國。田氏先祖最早來到齊國的是田完(即陳完),他的謚號是敬仲,因名本篇為《田敬仲完世家》,簡稱《田完世家》。史書又常稱此後的齊國為田齊,所以也稱本篇為《田齊世家》。
齊國在春秋時就是個強國,春秋後期漸趨衰落,但根基並未動搖,所以田氏代齊之後,很快又成了戰國時代的強國。本篇前半主要記述田氏代齊的過程,以簡短記事為主。後半則使用以人物代記事的方法,既突出了人物,又完成了記事任務,一舉兩得。
齊威王是本篇中較為突出的人物,作者選擇了幾個重要事例表現了他的不同尋常。一是嚴明賞罰。對即墨大夫的重賞,對阿大夫的烹殺,一舉震懾了全國,官吏們不敢再文過飾非,使齊國大治。二是重用賢才。文中記述了一段齊威王與梁惠王的談話,梁惠王以有十枚照夜珠自詡,而齊威王卻把自己的賢臣良將視如珍寶,鮮明的對比,突出了齊威王對人才的重視。三是善於聽取臣下意見。威王和鄒忌議論鼓琴與治國,同大臣討論是否救趙等,都表現了他的這個特點。
齊宣王是齊國的又一位重要人物。這裡突出了他的兩件大事,一是任用田忌、孫臏,大敗魏軍於馬陵,使齊國威震一時;二是「喜文學遊說之士」。這第二件事是中國文化史上的盛舉。齊宣王對文學遊說之士「皆賜列第,為上大夫」,讓他們「不治而議論」,使稷下先後集中了學士「數百千人」,臨淄成了戰國時期的文化中心,對百家爭鳴起了促進作用。齊宣王對文化史的這一貢獻是應該肯定的。
齊湣王是本篇記述的另一個重點。他曾有過一番作為,放棄東帝的稱號,征討宋國的暴君等,都提高了齊國的威望。但他驕傲輕敵,燕相樂毅率五國軍隊來攻,齊國幾乎滅亡。這次慘敗使齊國一蹶不振,雖有襄王五年時的田單復齊,但齊國的衰亡已無法挽回了。
本篇還涉及到一些有名的歷史人物,鄒忌是著墨較多的一個。他通過鼓琴與齊威王論治國之道,淳於髡(k□n,昆)諷以微言,他能應答如響,都顯示出他具有輔國的大才。但他當權後卻使用不光彩的手段陷害田忌,又表現了他的權勢欲。其他人物雖著墨不多,也都各具特色。
篇末,太史公認為,田氏代齊「非必事勢之漸然」,而似乎是在遵循著當初占卜的預兆。既否定歷史發展的趨勢,又宣揚迷信,古今不少學者對此予以批評是完全應該的。
【譯文】
陳完是陳厲公陳他(tu□,托)的兒子。完初生的時候,周太史正好路過陳國,陳厲公請他給陳完卜卦,卜得的卦是《觀卦》變為《否(p□,匹)卦》,太史說:「卦辭的意思是:觀看國家的風俗民情,利於做君王的上賓。這是說他將取得陳國君位擁有國家吧?也許是不在陳國而在他國吧?或者是不應驗在他人身上,而應驗在他的子孫身上。如果是在他國,必定是姜姓國。姜姓是帝堯時四岳的後代。事物不可能是兩個同時強大,陳國衰落後,他這一支將要昌盛起來吧!」
厲公是陳文公的小兒子,他的母親是蔡國女子。文公去世後,厲公的哥哥陳鮑即位,這就是桓公。桓公和弟弟陳他不同母。趁桓公生病的時候,蔡國人替陳他殺死了公陳鮑和太子陳免,立陳他為君,這就是厲公。厲公即位以後,娶蔡國之女為妻。這個蔡女和蔡國人通姦,常常回蔡國去,厲公也經常去蔡國。桓公的小兒子陳林怨恨厲公殺死了他的父兄,就讓蔡國人誘騙厲公並把他殺了。陳林自立為國君,這就是莊公。所以陳完不能立為國君,只是陳國大夫。厲公的被殺,是由於為淫亂而出國,所以《春秋》裡說「蔡人殺陳他」,這就是指責他的罪惡。
莊公去世後,弟弟杵臼即位,這就是陳宣公。宣公二十一年(前
672),殺死了太子禦寇。禦寇和陳完相友愛,恐怕災禍牽連到自己,所以陳完逃奔齊國。齊桓公想要任他為卿,他推辭說:「我這個寄居在外的小臣有幸能夠免除種種負擔,已經是您給我的恩惠了,不敢再擔當這麼高的職位。」齊桓公讓他任管理百工的工正。齊懿仲想把女兒嫁給陳完為妻,為此事進行占卜,占卜的結果說:「這叫做鳳凰飛翔,和諧的鳴聲鏘鏘。有媯(gu□,歸)氏的後代,將在姜氏那裡成長。五代之後就要昌盛,和正卿的地位一樣。八代之後,地位之高沒人比得上。」他終於把女兒嫁給陳完為妻。陳完逃到齊國的時候,齊桓公已在位十四年了。
陳完去世後,謚號是敬仲。敬仲生了稚(zhi,志)孟夷。敬仲到齊國之後,把陳氏改為田氏。
田稚孟夷生了湣孟莊,田湣孟莊生了文子須無。田文子侍奉齊莊公。
晉國大夫欒逞在晉國作亂,逃奔到齊國來,齊莊公給他優厚的待遇。晏嬰和田文子勸諫,莊公不聽。
田文子去世,他生的兒子是桓子無宇。田桓子無宇有力氣,侍奉齊莊公,很受寵信。
無宇去世,他生的兒子是武子開和釐(x□,西)子乞。釐子田乞侍奉齊景公,是大夫,他向百姓徵收賦稅時用小斗收進,賜給百姓糧食時用大鬥,暗中向百姓施以恩德,而齊景公也不加禁止。因此田氏得到齊國的民心,他們家族越來越強大,百姓心向田氏。晏子多次向景公進諫,景公不聽。不久晏子到晉國出使,他與叔向私下裡說:「齊國的政權最終要歸到田氏的手裡呀。」
晏嬰去世後,范氏和中行氏在晉國反叛。晉國加緊追擊他們,范氏和中行氏向齊國請求借糧,田乞想作亂,要在諸侯中結黨,於是對齊景公說:「范氏和中行氏多次對齊國有恩德,齊國不能不救他們。」齊國就派田乞去救援,並且給他們送去了糧食。
齊景公的太子死了,景公有個寵姬叫芮子,芮子生的兒子叫荼。景公生病時,讓他的宰相國惠子和高昭子立兒子荼為太子。景公去世後,高、國兩位宰相立荼為國君,這就是晏孺子。可是田乞不高興,想立景公的另一個兒子陽生。陽生平時和田乞關係很好。晏孺子即位後,陽生逃奔魯國。田乞假裝侍奉高昭子和國惠了,每次上朝都替參乘在車上陪侍。並且說:「起初各位大夫都不想立孺子。孺子即位後,您兩位任宰相,大夫們人人自危,圖謀作亂。」田乞又騙大夫們說:「高昭子很可怕呀,趁他還沒動手我們先干吧!」大夫們都依從他。田乞、鮑牧和大夫們領兵進入宮廷,攻擊高昭子。昭子聽說後,與國惠子去救國君。國君的軍隊失敗了。田乞的部下去追國惠子,惠子逃到莒(j□,舉),於是又返回去殺高昭子。晏嬰的兒子晏圉(y□,雨)逃奔魯國。
田乞派人到魯國,迎回陽生。陽生回到齊國,藏在田乞家中。田乞邀請大夫們說:「田常的母親有祭祀後留下的酒食,請各位賞光來聚會飲酒。」大夫們都來田氏家飲酒。田乞把陽生裝在口袋裡,放在中央的座位上,飲宴中,田乞打開口袋,放出陽生,他說:「這才是齊國的國君呀。」大夫們都俯身拜見。即將訂盟擁立陽生,田乞編謊話說:「我是與鮑牧合謀一起擁立陽生的。」鮑牧怒沖沖地說:「大夫們忘記景公的遺命了嗎?」大夫們想反悔,陽生就叩頭說:「看我可以就立我,不可以就算了。」鮑牧恐怕災禍落到自己身上,就重新說:「都是景公的兒子,怎麼不可以呢!」終於在田乞家中立陽生為國君,這就是悼公。於是派人把晏孺子遷到駘,並且殺死了孺子荼。悼公即位後,田乞任宰相,獨攬齊國政權。
四年之後,田乞去世,他的兒子田常接替了職位,這就是田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