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史記全集譯注 - 681 / 824
歷史類 / 司馬遷 / 本書目錄
  

史記全集譯注

第681頁 / 共824頁。

 大小:

 第681頁

朗讀:

優孟原是楚國的老歌舞藝人。他身高八尺,富有辯才,時常用說笑方式勸誡楚王。楚莊王時,他有一匹喜愛的馬,給它穿上華美的繡花衣服,養在富麗堂皇的屋子裡,睡在沒有帳幔的床上,用蜜餞的棗干來餵它。馬因為得肥胖病而死了,莊王派群臣給馬辦喪事,要用棺槨盛殮,依照大夫那樣的禮儀來葬埋死馬。左右近臣爭論此事,認為不可以這樣做。莊王下令說:「有誰再敢以葬馬的事來進諫,就處以死刑。」優孟聽到此事,走進殿門,仰天大哭。莊王吃驚地問他哭的原因。優孟說:「馬是大王所喜愛的,就憑楚國這樣強大的國家,有什麼事情辦不到,卻用大夫的禮儀來埋葬它,太薄待了,請用人君的禮儀來埋葬它。」莊王問:「那怎麼辦?」優孟回答說:「我請求用雕刻花紋的美玉做棺材,用細緻的梓木做套材,用楩、楓、豫、樟等名貴木材做護棺的木塊,派士兵給它挖掘墓穴,讓老人兒童背土築墳,齊國、趙國的使臣在前面陪祭,韓國、魏國的使臣在後面護衛,建立祠廟,用牛羊豬祭祀,封給萬戶大邑來供奉。諸侯聽到這件事,就都知道大王輕視人而看重馬了。」莊王說:「我的過錯竟到這種地步嗎?該怎麼辦呢?」優孟說:「請大王准許按埋葬畜牲的辦法來葬埋它:在地上堆個土灶當做套材,用大銅鍋當做棺材,用姜棗來調味,用香料來解腥,用稻米作祭品,用火作衣服,把它安葬在人的肚腸中。」於是莊王派人把馬交給了主管宮中膳食的太官,不讓天下人長久傳揚此事。
楚國宰相孫叔敖知道優孟是位賢人,待他很好。孫叔敖患病臨終前,叮囑他的兒子說:「我死後,你一定很貧困。那時,你就去拜見優孟,說『我是孫叔敖的兒子。』」過了幾年,孫叔敖的兒子果然十分貧困,靠賣柴為生。一次路上遇到優孟,就對優孟說:「我是孫叔敖的兒子。父親臨終前,囑咐我貧困時就去拜見優孟。」優孟說:「你不要到遠處去。」於是,他就立即縫製了孫叔敖的衣服帽子穿戴起來,模仿孫叔敖的言談舉止,音容笑貌。過了一年多,模仿得活像孫叔敖,連楚莊王左右近臣都分辨不出來。楚莊王設置酒宴,優孟上前為莊王敬酒祝福。莊王大吃一驚,以為孫叔敖又復活了,想要讓他做楚相。優孟說:「請允許我回去和妻子商量此事,三日後再來就任楚相。」莊王答應了他。三日後,優孟又來見莊王。莊王問:「你妻子怎麼說的?」優孟說:「妻子說千萬別做楚相,楚相不值得做。像孫叔敖那樣地做楚相,忠正廉潔地治理楚國,楚王才得以稱霸。如今死了,他的兒子竟無立錐之地,貧困到每天靠打柴謀生。如果要像孫叔敖那樣做楚相,還不如自殺。」接著唱道:「住在山野耕田辛苦,難以獲得食物。出外做官,自身貪髒卑鄙的,積有餘財,不顧廉恥。自己死後家室雖然富足,但又恐懼貪髒枉法,干非法之事,犯下大罪,自己被殺,家室也遭誅滅。貪官哪能做呢?想要做個清官,遵紀守法,忠於職守,到死都不敢做非法之事。唉,清官又哪能做呢?像楚相孫叔敖,一生堅持廉潔的操守,現在妻兒老小卻貧困到靠打柴為生。清官實在不值得做啊!」於是,莊王向優孟表示了歉意,當即召見孫叔敖的兒子,把寢丘這個四百戶之邑封給他,以供祭祀孫叔敖之用。自此之後,十年沒有斷絕。優孟的這種聰明才智,可以說是正得其宜,抓住了發揮的時機。
在優孟以後二百多年,秦國出了個優旃(zh□n,沾)。


  

優旃是秦國的歌舞藝人,個子非常矮小。他擅長說笑話,然而都能合乎大道理。秦始皇時,宮中設置酒宴,正遇上天下雨,殿階下執楯站崗的衛士都淋著雨,受著風寒。優旃看見了十分憐憫他們,對他們說:「你們想要休息麼?」衛士們都說:「非常希望。」優旃說:「如果我叫你們,你們要很快地答應我。」過了一會兒,宮殿上向秦始皇祝酒,高呼萬歲。優旃靠近欄干旁大聲喊道:「衛士!」衛士答道:「有。」優旃說:「你們雖然長得高大,有什麼好處?只有幸站在露天淋雨。我雖然長得矮小,卻有幸在這裡休息。」於是,秦始皇准許衛士減半值班,輪流接替。
秦始皇曾經計議要擴大射獵的區域,東到函谷關,西到雍縣和陳倉。優旃說:「好。多養些禽獸在裡面,敵人從東面來侵犯,讓麋鹿用角去牴觸他們就足以應付了。」秦始皇聽了這話,就停止了擴大獵場的計劃。
秦二世皇帝即位,又想用漆塗飾城牆。優旃說:「好。皇上即使不講,我本來也要請您這樣做的。漆城牆雖然給百姓帶來愁苦和耗費,可是很美呀!城牆漆得漂漂亮亮的,敵人來了也爬不上來。要想成就這件事,塗漆倒是容易的,但是難辦的是要找一所大房子,把漆過的城牆擱進去,使它陰乾。」於是二世皇帝笑了起來,因而取消了這個計劃。不久,二世皇帝被殺死,優旃歸順了漢朝,幾年後就死了。

太史公說:淳於髡仰天大笑,齊威王因而模行天下。優孟搖頭歌唱,打柴為主的人因而受到封賞。優旃靠近欄干大喊一聲,階下衛士因而得以減半值勤,輪流倒休。這些難道不都是偉大而可頌揚的麼!



  
褚少孫先生說:我有幸能因通曉經學而做了郎官,而且喜歡讀史傳雜說一類的書。不自量力,又寫了六章滑稽故事,編在太史公原著的後面。可供閱覽,擴充見聞,以便流傳給後代不怕絮煩的人瀏覽,以舒暢心胸,警醒聽聞,特把它增附在上面太史公三則滑稽故事的後面。
漢武帝時,有個受寵愛的藝人姓郭,他發言講話雖然不合乎大道理,卻能使皇上聽了心情和悅。武帝年幼時,東武侯的母親曾經乳養過他,武帝長大後,就稱她為「大乳母」。大概每月入朝兩次。每次入朝的通報呈送進去,必有詔旨派寵愛的侍臣馬游卿拿五十匹綢絹賞給乳母,並備飲食供養乳母。乳母上書說:「某處有塊公田,希望撥借給我使用。」武帝說:「乳母想得到它嗎?」便把公田賜給了她。乳母所說的話,沒有不聽的。又下詔乳母所乘坐的車子可以在御道上行走。在這個時候,公卿大臣都敬重乳母。乳母家裡的子孫奴僕等人在長安城中橫行霸道,當道攔截人家的車馬,搶奪別人的衣物。消息傳入朝中,武帝不忍心用法律來制裁乳母。主管的官吏奏請把乳母一家遷移到邊疆去。武帝批准了。乳母理當進宮到武帝前面辭行。乳母先會見了郭舍人,為此而流淚。郭舍人說:「馬上進去面見辭行,快步退出,多回過身來望幾次皇帝。」乳母照他說的做了,面見武帝辭行,快步退出,屢屢轉過身來看武帝。郭舍人大聲罵乳母說:「啐!老婆子,為什麼不快點走!皇上已經長大了,難道還要等你餵奶才能活命麼?還轉身看什麼!」於是武帝可憐她,不禁悲傷起來,就下令制止,不准遷移乳母一家,還處罰了說乳母壞話的人。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