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頁
魯定公十四年(前
496),孔子五十六歲,他由大司寇理國相職務,臉上露出喜悅神色。他的弟子說:「聽說郡子大禍臨頭不恐懼,大福到來也不喜形於色」。孔子說:「有這句話,但不是還有一句『樂在身居高位而禮賢下士』的話嗎?」於是就把擾亂國政的大夫少正卯殺了。孔子參預國政三個月,販賣豬、羊的商人就不敢漫天要價了;男女行人都分開走路;掉在路上的東西也沒人撿走;各地的旅客來到魯國的城邑,用不著向官員們求情送禮,都能得到滿意的照顧,好像回到了家中一樣。
齊國聽到了這個消息就害怕了起來,說:「孔子在魯國執政下去,一定會稱霸,一旦魯國稱霸,我們靠它最近,必然會首先來吞併我們。何不先送一些土地給他們呢?」黎說:「我們先試著阻止他們一下,如果不成,再送給他們土地,這難道還算遲嗎!」於是就從齊國挑選了八十個美貌女子,都穿上華麗的衣服,教她他學會跳《康樂》的舞蹈,身上有花紋的馬一百二十匹,一起送給魯君。先把女樂和紋馬彩車安置在魯城南面的高門外。季桓子身著便服前往觀看再三,打算接受下來,就告訴魯君以外出到各地周遊視察為名,乘機整天到南門觀齊國的美女和駿馬,連國家的政事也懶得去管理了,子路看到這種情形便對孔子說:「老師,我們可以離開這裡了吧。」孔子說:「魯國現在就要在郊外祭祀,如果能按照法把典禮後的烤肉分給大夫們,那麼我還可以留下不走」。季桓子終於接了齊國送來的女子樂團,一連三天不過問政務;在郊外祭祀束後,又違背常禮,沒把烤肉分給大夫們。孔子於是離開了魯國,當天就在屯地住宿過夜。魯國一個名叫師己的樂師來為他送行,說道:「先生您是沒有過錯的。」孔子說:「我唱一首歌,好不好?」於是唱道:「那些婦人的口,可以把大臣和親信攆走;接近那些婦女,可以使人敗事亡身。悠閒啊悠閒,我只有這樣安度歲月!」師己返回後,桓子問他說:「孔子說了些什麼?」師己如實相告。桓子長歎一聲,說「先生是怪罪我們接受了齊國那一群女樂的緣故啊!」
孔子於是到了衛國,寄住在子路妻子的兄長顏濁鄒家中。衛靈公問孔子:「你在魯國得到的俸祿是多少?」孔子回答說:「俸米六斗。」衛國也照樣給了他俸米六萬鬥。過了不多久,有人向衛靈公說了孔子的壞話,衛靈公就派公孫余假用兵仗監視孔子的出入。孔子害怕在這裡獲罪,居住了十個月,就離開了衛國。
孔子將要到陳國去,經過一個叫匡的地方,弟子顏刻替他趕車,顏刻用馬鞭子指著說:「從前我進入過這個城,就是由那缺口進去的」。匡人聽說,誤以為是魯國的陽虎來了,陽虎曾經殘害過匡人,於是匡人就圍困了孔子。孔子的模樣很像陽虎,所以被困在那裡整整五天。顏淵後來趕到,孔子說:「我還以為你死了。」顏淵說:「老師您活著,我怎麼敢死!」匡人圍攻孔子越來越急,弟子們都很害怕。孔子說:「周文王已經死去,周代的禮樂制度不就在我們這裡嗎?上天如果要毀滅這些禮樂制度的話,就不會讓我們這些後死的人承提起維護它的責任。上天並沒有要消滅周代的這些禮樂,匡人又能把我怎麼樣呢!」孔子派子一個跟從他的人到寧武子那裡稱臣,然後才得以離開匡地。
孔子離開匡地之後就到了一個叫蒲的地方,過了一多月,又返回了衛國,寄住在蘧伯玉家。衛靈公有個叫南子的夫人,派人對孔子說:「各國的君子,凡是看得起我們國君,願意與我們國君建立像兄弟一樣交情的,必定會來見見我們南子夫人的,我們南子夫人也願意見見您」。孔子開始還推辭謝絕一番,最後不得已才去見她。南子夫人坐在葛布做的帷帳中等待。孔子進門後,面朝北叩頭行禮。南子夫人在帷帳中拜了兩拜,她披戴的環珮玉器首飾發出了叮噹撞擊的清聲響。事後孔子說:「我來就不願見她,現在既然不得已見了,就得還她以禮。」子路不高興。孔子發誓說:「我假若不對的話,上天一定厭棄我!上天一定厭棄我!」在衛國住了一個多月,靈公與夫人南同坐了一輛車子,宦官雍渠陪待車右,出宮後,讓孔子坐在第二輛車子上跟從,大搖大擺地從市上走過。孔子說:「我沒有見過喜好道德像這樣喜歡美色的人啊。」於是對衛靈公的所作所為感到厭惡,就離開衛國,往曹國去了。這一年,魯定公死了。
孔子離開曹國到達宋國,與弟子們在大樹下演習禮儀。宋國的司馬桓魋想殺死孔子,就把樹砍掉了。孔子只得離開這個地方。弟子們催促說:「我們可以快點走了。」孔子說:「上天既然把傳道德的使命賦予我,桓魋他又能把我怎麼樣!」
孔子到了鄭國,與弟子們走失散了,孔子一個人站在外城的東門。鄭國人有看見了就對子貢說:「東門有個人,他的額頭像唐堯,脖子像皋陶,肩膀像鄭子產,可是從腰部以下比禹短子三寸,一副狼狽不堪、沒精打采的樣子,真像一條喪家狗。」子貢見面把原話如實地告訴了孔子。孔子高興地說道:「他形容我的相貌,不一定對,但說我像條喪家狗,對極了!對極了。」
孔子於是到達陳國,寄住在司城貞子家裡。過了一年多,吳王夫差來攻打陳國,奪取了三個城邑才退兵。趙鞅攻打朝歌。楚國包圍了蔡國,蔡國遷移到吳地。吳國在會稽打敗了越王勾踐。
有一天,許多只隼(s□n,損)落在陳國的宮廷中死了,有隼(hu,戶)木做的箭穿在身上,箭頭是石頭制做的,箭長一尺八寸。陳湣公派使者向孔子請教,孔子說:「這些隼是從很遠的地方飛來的,這是肅慎部族的箭。從前周武王伐紂滅商,溝通了與各少數民族的民族的聯繫,讓九夷百蠻各族都貢獻各自的地方特產,叫他們不能忘記自己的職責和義務。於是肅慎部族獻來楛木做的箭和石頭製作的箭頭,長一尺八寸。周武王為了顯示他的美德,就把肅慎部族的箭分給長女太姬,後來太姬嫁給了虞胡公,虞胡公又封在陳國。當初王室分珍寶玉器給同姓諸侯,是為了表示重視親族;把遠方的貢品分贈給姓諸侯,是為了表示重視親族;把遠方的貢品分贈給姓諸侯,是為了讓他們不要忘服從周王朝。所以把肅慎部族的箭分給陳國。」陳湣公聽了叫人到過去收藏各方貢物的倉庫中去找一找,果然找到了這種箭。
孔子在陳國居住了三年,正好遇上晉國、楚國爭霸,兩國輪番攻打陳國,直到吳國攻打陳國為止,陳國常常遭受侵犯。孔子說:「回去吧,回去吧!我家鄉的那些弟子,志氣很大,只是行事闊一些,他們都很有進取心,也沒有忘記自己的初衷。」於是孔子就離開了陳國。
孔子路過一個叫蒲的地方,正好遇上公叔氏據蒲反叛衛國,蒲人扣留了孔子。弟子中有個叫公良孺的,自己帶了五輛車子跟隨孔子周遊各地。他這個人身材高大,有才德,且有勇力,對孔子說:「我從前跟隨老師周遊在匡地遇到危難,如今又在這裡遇到危難,這是命裡注定的吧。我和老師一再遭難,可搏鬥而死。」公良孺跟蒲人打得很激烈,蒲人害怕了,對孔子說:「如果你不到衛國去,我就放你們走。」孔子與他們訂立了盟約,這才放孔子他們從東門出去。孔子是到了衛國。子貢說:「盟約可以違背嗎?」孔子說:「在要挾下訂立的盟約,神是不會認可的。」
衛靈公聽說孔子到來,很高興,親自趕到郊外迎接。靈公問孔子說:「蒲這個地方可以討伐嗎?」孔子回答說:「可以。」靈公說:「我的大夫卻認為不可以討伐,因為現在的蒲是防禦晉,楚的屏障,用我們衛國的軍隊去攻打,恐怕是不可以的吧?」孔子說:「蒲地的男子有誓死效忠衛國的決心,婦女有守衛西河這塊地方的願望。我所說要討伐的,只是四、五個領頭叛亂的人罷了。」衛靈公說:「很好。」但是沒有出兵去討伐的叛亂。
衛靈公年紀老了,懶得處理政務,也不起用孔子。孔子長歎了一聲說:「如果有人起用我,一年時間就差不多了,三年就會在大見成效。」孔子只好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