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史記全集譯注 - 663 / 824
歷史類 / 司馬遷 / 本書目錄
  

史記全集譯注

第663頁 / 共824頁。

 大小:

 第663頁

朗讀:

(1)會:正趕上。渾邪:即渾邪王,匈奴單于手下的諸王之一,於武帝元狩二年(前121)率領四萬多人投降漢朝。見卷一百十《匈奴列傳》。(2)仰給:依靠別人的供給生活。縣官:漢代稱官府為縣官。(3)丞:通「承」。秉承,順從。上:天子。指:通「旨」,心意。(4)白金:銀子。五銖錢:漢代的一種錢幣,其重量為五銖。籠:通「壟」。壟斷。(5)排:排斥打擊。(6)告緡令:動員民眾交納稅收和揭發偷漏稅的法令。《史記正義》:「武帝伐四夷,國用不足,故稅民田宅船乘畜產奴婢等,皆平作錢數,每一千錢一算(一百二十文),出一等,賈人倍之,若隱不稅,有告之,半與告人,余半入官,謂緡。出此令,用鋤築豪強兼併富商大賈之家也。」此令於武帝元鼎二年(前115)頒行,武帝元封元年(前110)終止。(7)日晏:傍晚。晏,晚。(8)丞相:指李蔡和莊青翟。充位:備丞相的空位。此指丞相清閒無事。(9)侵漁:侵奪漁利。十痛繩:徹底依法懲辦。(11)指:斥責。(12)隆貴:高貴。(13)和親:漢王朝與邊疆少數民族首領間的政治聯姻。如把宗室之女嫁給匈奴單于為妻,以保持雙方的和睦關係。(14)便:有利。(15)兵:武器。此指戰爭。凶:凶險。數動:屢次動用。(16)大困平城:漢高帝曾於公元前二○○年,親自率兵抗擊匈奴的侵擾,被匈奴圍困在平城東部的白登山上,七天後方解除困境,」士卒墮指者什二三,」蒙受很大損失。見卷八《高祖本紀》。(17)孝惠:即漢惠帝劉盈。高後:即漢高祖後呂雉。(18)事:從事。指討伐匈奴。(19)蕭然:騷動的樣子。苦兵:被戰爭搞得困苦不堪。(20)兩宮:指未央宮和長樂宮。(21)寒心:憂心。(22)竟:直到(最後)。(23)別疏:分隔疏遠。骨肉:指有血緣關係的親人,如父子、兄弟等等。這裡指漢諸侯王同中央的關係。(24)蕃臣:通「藩臣」,指諸侯王。(25)作色:改變臉色。(26)生:指狄山。居一郡:守衛一個郡。(27)虜:敵人。入盜:入侵。(28)障:邊塞禦敵的小城堡。(29)度(duo,奪):思考。辯窮:辯論得無話可說,意謂辯論失敗。且:將。下吏:交給司法官吏判罪。(30)乘鄣:保衛障。鄣,通「障」。乘,登。(31)震懾:震動而驚懼。

湯之客田甲,雖賈人(1),有賢操。始湯為小吏時,與錢通(2),及湯為大吏,甲所以責湯行義過失,亦有烈士風(3)。


  
湯為御史大夫七歲,敗。
河東人李文嘗與湯有郤(4),已而為御史中丞(5),恚(6),數從中文書事有可以傷湯者(7),不能為地(8)。湯有所愛史魯謁居,知湯不平,使人上蜚變告文奸事(9),事下湯十,湯治,論殺文(11),而湯心知謁居為之。上問曰:「言變事蹤跡安起(12)?」湯詳驚曰(13):「此殆文故人怨之(14)。」謁居病臥閭裡主人(15),湯自往視疾,為謁摩足(16)。趙國以冶鑄為業,王數訟鐵官事(17),湯常排趙王(18)。趙王求湯陰事(19)。謁居嘗案趙王(20),趙王怨之,並上書告:「湯,大臣也,史謁居有病,湯至為摩足,疑與為大奸。」事下廷尉,謁居病死,事連其弟,弟系導官(21)。湯亦治他囚導官(22),見謁居弟,欲陰為之,而詳不省(23)。謁居弟弗知,怨湯,使人上書告湯與謁居謀,共變告李文。事下減宣(24)。宣嘗與湯有郤,及得此事,窮竟其事(25),未奏也。會人有盜發孝文園瘞錢(26),丞相青翟朝,與湯約俱謝(27),至前,湯念獨丞相以四時行園(28),當謝,湯無與也(29),不謝。丞相謝,上使御史案其事。湯欲致其文丞相見知(30),丞相患之。三長史皆害湯(31),欲陷之(32)。

(1)賈(g□,古)人:商人。錢通:以錢財相交。(3)烈士:有志於功業又講求信義的人。(4)郤:通「隙」,間隙,此指怨恨、隔閡。(5)已而:後來。(6)恚:怨恨。(7)數:屢次。中:指禁宮之中。文書:指官府的公文檔案材料。傷:中傷。(8)不能為地:不留餘地,加以利用。(9)不平:不平靜,放心不下。蜚:同「飛」。飛語,流言。變告:因事緊急,不按常規,越級匿名上告。奸:壞事。十下湯:交給張湯辦理。(11)論:論罪判決。(12)安起:從何而起。(13)詳:通「佯」,假裝。(14)殆:恐怕、大概。故人:從前的熟人。(15)閭裡:鄉里,同鄉。(16)摩:按摩。(17)數:屢次。訟:打官司。(18)趙王:即景帝之子、武帝之兄劉彭祖,被封為趙王。他經常與中央所派來的主管趙國鐵器鑄造的官員發生爭執。(19)陰事:秘事。此指暗中犯法的事。(20)案:通「按」,檢舉。(21)系:拘禁。導官:漢代少府屬下的糧谷加工之處,是待審罪犯暫時囚禁之所。(22)治他囚:辦理其他囚犯的案子。(23)詳:通「佯」。假裝。省:察看,檢查。(24)事下減宣:把此事交給減宣去查辦。(25)窮竟:追查到底,務求把事情搞清楚。(26)孝文園:即霸陵,漢文帝的陵墓。瘞(yi,意)錢:埋在陵墓四角的陪葬錢。瘞,埋。(27)約:商定。俱謝:同去謝罪。(28)四時:四季。行:巡視。(29)與:參與。(30)致其文:呈上丞相四時巡視陵墓的法令條文。丞相見知:意謂丞相知道偷盜者而故意放縱,犯了見知故縱法,應當查辦。(31)長史:是掌管有關官署的日常事務的官。以當時三公皆有長史之官,故曰「三長史」。害:忌恨。(32)陷:陷害。

始長史朱買臣,會稽人也。讀《春秋》。莊助使人言買臣,買臣以《楚辭》與助俱幸(1),待中(2),為太中大夫,用事(3);而湯乃為小吏,跪伏使買臣等前(4)。已而湯為廷尉,治淮南獄,排擠莊助,買臣固心望(5)。及湯為御史大夫,買臣以會稽守為主爵都尉,列於九卿。數年,坐法廢(6),守長史(7),見湯,湯坐床上(8),丞史遇買臣弗為禮(9)。買臣楚士,深怨,常欲死之十。王朝,齊人也。以術至右內史(11)。邊通,學長短(12),剛暴強人也。官再至濟南相(13)。故皆居湯右(14),已而失官,守長史,詘體於湯(15)。湯數行丞相事(16),知此三長史素貴,常凌折之(17)。以故三長史合謀曰:「始湯約與君謝,已而賣君;今欲劾君以宗廟事(18),此欲代君耳。吾知湯陰事。」使吏捕案湯左田信等(19),曰:湯且欲奏請,信輒先知之,居物致富(20),與湯分之,及他奸事。事辭頗聞(21)。上問湯曰:「吾所為,賈人輒先知之,益居其物(22),是類有以吾謀告之者(23)。」湯不謝。湯又詳驚曰:「固宜有。」減宣亦奏謁居等事。天子果以湯懷詐而面欺(24),使使八輩簿責湯(25)。湯具自道無此,不服。於是上使趙禹責湯。禹至,讓湯曰(26):「君何不知分也(27)。君所治夷滅者幾何人矣(28)?今人言君皆有狀(29),天子重致君獄(30),欲令君自為計(31),何多以對簿為?」湯乃為書謝曰:「湯無尺寸功,起刀筆吏,陛下幸致為三公,無以塞責(32)。然謀陷湯罪者,三長史也。」遂自殺。
湯死,家產直不過五百金(33),皆所得奉賜,無他業。昆弟諸子欲厚葬湯,湯母曰:「湯為天子大臣,被污惡言而死,何厚葬乎!」載以牛車,有棺無槨(34)。天子聞之,曰:「非此母不能生此子。」乃盡案誅三長史(35)。丞相青翟自殺。出田信(36)。上惜湯,稍遷其子安世(37)。


  
趙禹中廢(38),已而為廷尉。始條侯以為禹賊深,弗任。及禹為少府,比九卿(39)。禹酷急,至晚節(40),事益多,吏務為嚴峻,而禹治加緩,而名為平(41)。王溫舒等後起,治酷於禹。禹以老,徙為燕相。數歲,亂悖有罪(42),免歸,後湯十餘年,以壽卒於家(43)。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