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周易 - 47 / 149
文化類 / 周文王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周易

第47頁 / 共149頁。

【原文】九三:幹父之蠱,小有悔,無大咎。

《象》曰:「幹父之蠱」,終無咎也。


  

【譯文】九三:改正父親的錯誤,即使小有摩擦,後悔一陣兒,也不會有大的災害。

《象傳》說:改正父親的錯誤,最終不會有大的災害。

【啟示】這一爻告訴我們,為別人改正錯誤,不是輕描淡寫地指出,而是力求真正的糾正,雖說在糾正的過程中產生不愉快,但最終別人會因沒了那些壞毛病,將順利到達目的地。

【原文】六四:裕父之蠱,往見吝。

《象》曰:「裕父之蠱」,往未得也。

【譯文】六四:助長父親的錯誤,順其發展,就會釀成大錯。

《象傳》說:助長父親的錯誤,順其發展,就會無所得。

【啟示】這一爻再一次強調要勇于改正別人的錯誤。

【原文】六五:幹父之蠱,用譽。

《象》曰:「干父用譽」,承以德也。

【譯文】六五:改正父親的錯誤,會得到美好的稱譽。

《象傳》說:改正父親的錯誤,會得到美好的稱譽,實際上繼承了父輩的美德,並使之發揚光大。

【啟示】這一爻告訴我們,一個人勇于指正別人的錯誤,會使他獲得榮譽。

【原文】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則也。

【譯文】上九:不為王公貴族做事,因為他極力推崇自己的事業。

《象傳》說:不為王公貴族做事,這種清高的志趣可以作為模範。

【啟示】這一爻告訴我們,如果自己的善意的批評,可能引來很大的麻煩,使自己的理想不可能實現,那麼就選擇離開。

【疑難解析】「幹父之蠱,有子考,無咎,厲,終吉」和「干母之蠱,不可貞」

「幹父之蠱,有子考,無咎,厲,終吉」的大意是:有善於改正父輩的錯誤的兒子,父親一定不會遭遇危險,即使遭遇危險,最終也會獲得吉祥。

俗話說得好:良藥苦口,忠言逆耳。也許你在指正別人的錯誤時,會引起別人對你的反感、誤會,甚至對你產生極大的仇恨。但別人因為有了你這樣一個好朋友,不會陷于危險之中,即使有危險,也能自拔。這樣一方面實現了你的真實意圖,幫助朋友掃除前進道路上的障礙;另一方面讓朋友實現自己的理想,一舉兩得。

那為什麼又說「干母之蠱,不可貞」呢?我們知道「母親」是柔弱的象徵,在我們糾正柔弱者的錯誤時,可能發生以下兩種情況:一、柔弱者本身的承受能力有限,如過于嚴厲,很可能我們還沒把他糾正過來,他已走上了滅亡;二、柔弱者在他難以忍受我們的激烈言辭時,讓對立方輕輕一拉,便倒向我們的對立面,於是,我們成了他走向歧途的推動力。所以,我們在糾正柔弱者的錯誤時,不能「得理不饒人」,言辭過于激烈,哪怕這樣做暫且違背了中正的原則。

幹父之蠱,用譽

「幹父之蠱,用譽」的大意是:改正父親的錯誤,會得到美好的稱譽。這美好的稱譽從何而來?


  

一是因為你的指正,使別人走上了正道,使別人更順利地實現自己的理想,別人自然要稱讚你;二是因為你在指正別人的錯誤時,為了讓別人心服口服,勢必要辯證地指正,即既要指出錯誤的地方,又要肯定別人的可取之處,這樣別人的優點也得到了進一步發揚,別人自然要感激你;三是由於你的指正,能及時改正錯誤的人越來越多,社會上的風氣也越來越好,大家都以「及時改正別人的錯誤」為美德,所以你的這一美德得到了廣大人民的認可。

上經 蠱卦第十八 2



【事例】「幹父之蠱,用譽」暗示我們,要敢於向自己的領導提出建議。魏 深知這個道理,幫助李世民改正錯誤,得到人民的稱讚。

敢於進諫的魏徵

魏徵字玄成,魏州(今河北大名縣東)曲城人。少年時孤苦伶仃,飄遊四方。但人窮志不短,目光遠大,通曉經史謀略。

李世民即位後,任命魏徵為諫議大夫。貞觀三年(公元629年),魏徵以秘書監身份參與朝政。

有一段時期,李世民常常在大臣們面前長吁短嘆:「大亂之後的國家,百廢待興,真是很難治理好啊!」

李世民的本意是想得到大臣的讚美,而魏徵就是不知趣,回答說:「其實,大亂容易達到大治,就像饑餓的人容易喂飽一樣。」

李世民無奈,接着又問:「古人不是說過能人治理百年江山 • 」

魏徵又回答說:「這些話不是論聖人君子的。聖人君子治理江山,上行下效,來得如同回聲一樣快,一個月即可實現,是不會很困難的。」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