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評論 / 藝概與文概全書目錄
劉熙載
藝概與文概 - 1

藝概敘 藝者,道之形也。學者兼通六藝,尚矣。次則文章名類,各舉一端,莫不為藝,即莫不當根極于道。顧或謂藝之條緒綦繁,言藝者非至詳不足以備道。 雖然,欲極其詳,詳有極乎?若舉此以概乎彼,舉少以概乎多,亦何必殫竭無餘,始足以明指要乎?是故余平 ...

藝概與文概 - 2

文之快者每不沈,沈者每不快,《國策》乃沈而快;文之雋者每不雄,雄者每不雋,《國策》乃雄而雋。《國策》明快無如虞卿之折樓緩,慷慨無如荊卿之辭燕丹。 《國策》文有兩種:一堅明約束,賈生得之;一沈鬱頓挫,司馬子長得之。 杜詩《義鶻行》云:「鬥 ...


  
藝概與文概 - 3

賈生陳政事,大抵以禮為根極。劉歆《移讓太常博士書》云:「在漢朝之儒,惟賈生而已。」一「儒」字下得極有分曉。何太史公但稱其明申、商也? 賈生謀慮之文,非策士所能道;經制之文,非經生所能道。漢臣後起者,得其一支一節,皆足以建議朝廷,擅名當世。 ...

藝概與文概 - 4

揚子云之言,其病正坐近似聖人。《朱子語類》云:「若能得聖人之心,則雖言語各別,不害其為同。」此可知學貴實有諸己也。 孫可之《與高錫望書》云:「文章如面,史才最難。到司馬子長之地,千載獨聞得揚子云。」余謂子云之史今無可見,大抵已被班氏取入《 ...

藝概與文概 - 5

獨孤至之文,抑邪與正,與韓文同。《唐實錄》稱韓愈師其為文,乃韓則未嘗自言,學于韓者復不言。《唐書》本傳亦僅言「梁肅、高參、崔元翰、陳京、唐次、齊抗師事之」,而韓不與焉。要其文之足重,固不繫乎韓師之也。 昌黎接孟子「知言」、「養氣」之傳,觀 ...

藝概與文概 - 6

昌黎屢稱子云,柳子厚于《法言》嘗為之注。今觀兩家文,修辭煉字,皆有得于揚子。至意理之多所取資,固矣。 昌黎之文如水,柳州之文如山。「浩乎」、「沛然」,「曠如」、「奧如」,二公殆各有會心。 朱子曰:「韓退之議論正,規模闊大,然不如柳子厚較 ...


  
藝概與文概 - 7

東坡文只是拈來法,此由悟性絶人,故處處觸著耳。至其理有過于通而難守者,固不及備論。 東坡文雖打通牆壁說話,然立腳自在穩處。譬如舟行大海之中,把舵未嘗不定,視放言而不中權者異矣。 老子云:「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東坡文不乏信言可採,學者偏 ...

藝概與文概 - 8

朱子之文,表裡瑩徹,故平平說出,而轉覺矜奇者之為庸;明明說出,而轉覺恃奧者之為淺。其立定主意,步步回顧,方遠而近,似斷而連,特其餘事。 朱子云:「餘年二十許時,便喜讀南豐先生之文而竊慕效之,竟以才力淺短,不能遂其所願。」又云:「某未冠而讀 ...

藝概與文概 - 9

辭之患不外過與不及。《易·系傳》曰:「其辭文」,無不及也。《曲禮》曰:「不辭費」,無太過也。文中用字,在當不在奇。 如宋子京好用奇字,亦一癖也。 文,辭也;質,亦辭也。博,辭也;約,亦辭也。質,其如《易》所謂「正言斷辭」乎?約,其如《書 ...

藝概與文概 - 10

陳壽上《故蜀丞相諸葛亮故事》曰:「皋陶之謨略而雅,周公之誥煩而悉。何則?皋陶與舜、禹共談,周公與群下矢誓故也。」《晉書·李密傳》中語略與之同。辭命各有所宜,可由是意推之。 文之要,本領氣象而已。本領欲其大而深,氣象欲其純而懿。 老子曰: ...


提示:


  





目前沒有閱讀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