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評論 / 藝概與文概全書目錄
劉熙載
藝概與文概 - 21

十二律與後世各宮調異名而同實。如在黃鐘,則正黃鐘為宮,大石調為商,以至般涉調為羽;在大呂,則高宮為宮,高大石調為商,高般涉調為羽;《詞源》所列,既明且備矣。詞固必期合律,然《雅》《頌》合律,「桑間」、「濮上」亦未嘗不合律也。「律和聲」,本於 ...

藝概與文概 - 22

耆卿《兩同心》云:「酒戀花迷,役損詞客。」余謂此等只可名迷戀花酒之人,不足以稱詞客。詞客,當有雅量高致者也。或曰:不聞《花間》《尊前》之名集乎?曰:使兩集中人可作,正欲以此質之。 詞家先要辨得「情」字。《詩序》言「發乎情」,《文賦》言「詩 ...


  
藝概與文概 - 23

曲一宮之內,無論牌名幾何,其篇法不出始、中、終三停。始要含蓄有度,中要縱橫盡變,終要優遊不竭。 「纍纍乎端如貫珠」,歌法以之,蓋取分明而聯絡也。曲之章法,所尚亦不外此。 曲句有當奇,有當偶。當奇而偶,當偶而奇,皆由昧于句讀、韻腳及襯字以 ...

藝概與文概 - 24

《堯典》末鄭註云:「歌所以長言詩之意,聲之曲折。」又:「長言而為之聲,中律乃為和。」《周禮·樂師》鄭註云:「所為合聲,亦等其曲折,使應節奏。」余謂曲之名義,大抵即曲折之意。 《漢書·藝文志》:「《河南周歌聲曲折》七篇,《周謡歌詩曲折》七十 ...

藝概與文概 - 25

八分所重在字畫有常,勿使增減遷就,上亂古而下入俗,則楷法於是焉在,非徒以波勢一端示別矣。 鐘繇謂八分書為「章程書」。章程,大抵以其字之合于功令而言耳。漢律以六體試學童,隷書與焉。吏民上書,字或不正,輒舉劾。 是知一代之書必有章程。章程既 ...

藝概與文概 - 26

移易位置,增減筆畫,以草較真有之,以草較草亦有之。學草者移易易知,而增減每不盡解。蓋變其短長肥瘦,皆是增減,非止多一筆少一筆之謂也。 草書結體貴偏而得中,偏如上有偏高偏低,下有偏長偏短,兩旁有偏爭偏讓皆是。 庸俗行草結字之體尤易犯者,上 ...


  
藝概與文概 - 27

右軍自言見李斯、曹喜、梁鵠等字,見蔡邕《石經》于從弟洽處,復見張昶《華岳碑》,是其書之取資博矣。或第以為王導攜《宣示表》過江,輒謂東晉書法不出此表,以隱寓微辭于逸少。蓋以見王書不出鐘繇之外,而《宣示》之在鐘書,又不及十一也。然使平情而論,當 ...

藝概與文概 - 28

余所集錄開皇、仁壽、大業時碑頗多,其筆畫率皆精勁。」由是言可知歐、虞與道護若合一契,而魏之遺法所被廣矣。推之隋《龍藏寺碑》,歐陽公以為字畫遒勁,有歐、虞之體。後人或謂出東魏《李仲璇》《敬顯俊》二碑,蓋猶此意,惜書人不可考耳。 永禪師書,東 ...

藝概與文概 - 29

褚書《伊闕佛龕碑》兼有歐、虞之勝,至慈恩《聖教》,或以王行滿《聖教》擬之。然王書雖縝密流動,終遜其逸氣也。 唐歐、虞兩家書各占一體。然上而溯之,自東魏《李仲璇》《敬顯俊》二碑,已可觀其會通,不獨歐陽六一以「有歐、虞體」評隋《龍藏寺》也。 ...

藝概與文概 - 30

歐陽公謂「唐世人人工書,今士大夫忽書為不足學,往往僅能執筆」。此蓋嘆宋正書之衰也。而分書之衰更甚焉。其善者,郭忠恕以篆古之筆益為分隷,獨成高致。 至如嗣端、雲勝兩沙門,並以隷鳴。嗣端尚不失唐人遺矩,雲勝僅堪取給而已。金黨懷英既精篆籀,亦工 ...


提示:


  





目前沒有閱讀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