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寧府: 中,沖,繁。 川北道治所。 川北鎮總兵駐。 明,府。 順治初,因明制,領州二,縣八。 雍正五年,改梓潼屬綿州直隷州。 西南距省治六百二十里。 廣七百一十里,袤六百里。 北極高三十一度五十九分。 京師偏西十度五十分。 領州二,縣七。 閬中 沖,繁。 倚。 西:閬中山,縣以此得名。 東:盤龍、文城。 南:鐘山、玉立山。 東北:大方山、靈山。 嘉陵江即西漢水,亦曰閬水,自蒼溪入,南流逕城西,折東,又逕城南入南部。 東河一名宋江,亦自蒼溪入,東南流,逕城東,與嘉陵江合。 西水河自南部入,至梁家坡仍入之。 西:鋸山關。 一驛:錦屏。 蒼溪 府西北四十里。 東:離堆、白鶴山。 西:老池。 南:小錦屏。 東南:大獲山。 西北:方山。 嘉陵江自劍州入,逕縣東北,又南入閬中。 東河自廣元入,逕大獲山麓,西南流,亦入閬中,塘溪河從之。 曲肘川源出玉女山,東南流入江。 南部 繁。 府東南七十里。 東:龍奔山。 西:蘭登山。 南:南山,亦名跨鼇山。 東南:離堆山。 嘉陵江自閬中入,逕城東北,又東南流,入蓬州。 西水河即小潼水,自劍州入,逕城南,又東南亦入蓬州。 南溲水、西伏元溪、東安溪,皆嘉陵江之溢流也。 縣丞、巡司駐富村驛。 廣元 沖,繁,難。 府北三百里。 潭毒山在北,下瞰大江。 又七盤嶺為秦、蜀分界處。 東:鳳凰山。 西:烏奴、白馬。 北:金城。 東北:可沇山。 嘉陵江自陝西寧羌州入,逕城西,又西南入昭化。 宋江即東河,亦自寧羌入,逕城東,又南入蒼溪。 北:潛水源出龍門山,逕龍洞口,至朝天驛入嘉陵江,漢壽水、滌溪從之。 巡司二,駐神宣驛、百丈關。 驛三:問津、神宣、望雲。 昭化 沖,繁。 府北少西二百八十里。 西:牛頭、人頭。 南:仙人。 北:大高、長寧。 西北:木馬山。 嘉陵江自廣元入,逕城東北,又南入劍州。 白水江即羌水,自平武入,東南流入嘉陵江。 清水江自劍州入,逕城西北,又東與白水江合。 桔柏津在城東,即嘉陵、白水二江合流處也。 西北:白水關。 二驛:昭化、大木樹。 巴州 繁,疲,難。 府東北三百五十里。 東:東龕山。 西:西龕山。 在東又南:南龕、北龕。 東南:石城。 西北:義陽嶽、木彊二山。 巴江源出大巴山,自南江入,逕州東南入達縣。 清水源出廣元東南境,逕恩陽廢縣西北,又東南流,逕州西南,宕水自通江入,注巴江。 州判一,駐龍泉關。 通江 府東北五百五十里。 東:大鐘。 西:金童。 南:秋錦。 東北:龍山。 宕水一名東河,源出陝西西鄉,西南流,逕城東會諾水。 諾水源出陝西南鄭,亦名西河,逕城西與宕水合,入巴州。 白石水一名清水,自西鄉入,西南入宕水,名洪口河。 東白陽、北羊圈、東北濛壩三關。 南江 府東北四百七十里。 東:望元山。 西:龍耳山。 南:公山。 北:孤雲山。 又大巴、小巴二山。 巴江即宕渠水,源出大巴山,逕城東,又東南入巴州。 東:難江,一名南屯河,上流曰三溪河,至兩河口入巴江。 南平桑水,北明水、韓溪、蒼溪,俱從之。 劍州 沖,繁。 府西北二百二十里。 東:鶴鳴、浮滄。 大劍山,亦曰梁山,相屬有小劍山,中為劍閣道。 嘉陵江自昭化入,逕城東,又南入蒼溪。 清水江即黃沙江,自平武流入,逕城北,又東入昭化。 西小河即小潼水之下流也,又名武連河,源出五子山,東南流,入南都。 北:劍門關。 驛二:武連、劍門,驛丞駐。 順慶府: 沖,繁,難。 隷川北道。 明,府。 順治初,因明制,領州二,縣八。 嘉慶十九年,改大竹、渠屬綏定府。 西南距省治六百二十里。 廣二百九十里,袤二百三十里。 北極高三十度五十分。 京師偏西十度十九分。 領州二,縣六。 南充 沖,繁,難。 倚。 東:鶴鳴山。 南:清居山。 西:大小方山。 嘉陵江自蓬州入,逕縣東,又南入定遠。 西:西溪,源出西充,流溪,源出大耽山,俱東流至縣南,入嘉陵江,曲水、清溪水從之。 鹽井在縣境者十有五。 西充 繁。 府西北九十里。 城西北隅西充山,縣以此名。 東:亞夫、扶龍。 西:瓊珠。 南:南岷山。 陵溪亦名小陵河,自縣西小陵鎮至三河口,與象溪、虹溪合流入南充。 海棠川源出雙圖山,西流,折而南繞城,又南入南充,注嘉陵江。 蓬州 繁。 府東北四十里。 城北隅玉環山,嘉陵江水環之,故名。 西:三合。 南:永安。 東:雲山。 嘉陵江自南部入,南流,繞城三面如玦,折而南,入南充。 清溪水源出營山之披衣山,南流入州,名清澹河,又四十里至州南清溪口入嘉陵江。 鹽井一。 營山 繁。 府東北百八十里。 城西南營山,縣以此名。 東:青羊。 西:披衣。 東北:大小蓬山。 流江自儀隴入,七曲縈迴,亦名七曲堰,逕城東,又東南入渠縣。 瞰天溪源出西西岩,繞城東南流,至七曲堰入流江。 清溪源出披衣山,西南流入蓬州。 儀隴 簡。 府東北二百六十里。 城內金城山。 東:望龍山。 南:南圖山。 西:儀隴山,縣以此名,流江之水出焉。 流江自儀隴山南流,折東逕城南,又東南入營山。 平溪源出東允家山,南流入流江。 廣安州 繁。 府東南百九十里。 東:穀城。 西:秀屏。 南:猊峰。 北:諫坡山。 渠江自渠縣入,逕州北,謂之篆水。 以江中有三十六灘,灘石縱橫,波紋如篆,故又名篆江。 繞城而南,亦名洄水,又西南入合州。 濃水即西溪水,源出北山,南流逕城西,折東至城南五里合渠江。 清溪水自鄰水入,左會大池河,流至州南入渠江。 鄰水 繁,難。 府東南二百七十里。 南:皛然。 東:寶穀山。 北:銀華。 西:少陵。 東北:鄰山。 鄰水上源即芭蕉河,自大竹入,西南流,逕城東,又西南與觀音河、寶石河合流入長壽。 有鄰山、太平二鎮。 嶽池 沖。 府東南百二十里。 東:嶽安山、龍扶速山。 北:龍穴。 西:姜山,嶽池水出焉。 嶽池水自姜山流至縣東,折南合靈溪、龍穴二水入定遠。 第28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上》
第28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