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遠府: 要,沖,繁,難。 隷建昌道。 建昌鎮總兵駐。 明,建昌衛。 順治初,因明製為衛。 雍正六年改府,以會理州來屬,並置西昌、冕寧、鹽源三縣。 越巂一隷之。 宣統元年,增置鹽邊。 二年,又置昭覺縣。 東北距省治一千二百三十里。 廣八百四十里,袤一千二百九十里。 北極高二十七度五十四分,京師偏西十四度十二分。 領二,州一,縣四,土司十一。 西昌 沖,繁。 倚。 舊建昌衛。 雍正六年改縣。 東:木托。 西:天王山。 南:巴洞。 東北:涼山。 東南:螺髻。 西南:旄牛山。 安寧河即孫水,自冕寧入,逕城北。 熱水河自東來注之。 又逕城西,西河自西來注之。 北納東河、寧遠河,南納邛河,南流入會理。 東西溪河、三岔河均入金沙江。 石門、羅鎖、瀘沽、太平四關。 巡司二,駐普威、德昌所。 冕寧 繁,難。 府北少西百八十里。 初仍明製為寧番衛。 雍正六年改縣。 東南:冕山,縣以此名。 東:東山。 南:南山。 北:北山。 孫水有三源,自縣北納瓦那河,逕城東南,西源三水合為小村河,又南至王家營,東源曰松溪河,合小相公嶺水,西北流曰瀘沽,來會,又南入西昌。 若水即鴉龍江,自雅州入,西南入鹽源。 沙沱、烏角、冕山、九盤四關。 鹽源 繁,難。 府西南三百十里。 明,鹽井衛。 雍正六年改縣。 南:柏林山。 西:斛僰和。 西北:刺紅瓦山。 打沖河即鴉龍江下流,自冕寧入,逕城西北,納左所河。 又南鹽井河,合雙橋、浪渠二水,與別列河、麥架河西北流來注。 又東南納右所河。 又南納椒崖、那噶諸河,入會理。 雙橋、古得二關。 阿所拉場巡司。 鹽井二。 昭覺 繁,疲,難。 府東北。 舊為交腳汛地,在涼山夷巢中。 宣統元年,剿辦涼山倮夷。 二年,就汛地增設縣治,改今名,並移建昌中營守備駐之。 會理州 沖,繁。 府南四百里。 本會川衛。 康熙二十九年分置會理州。 雍正六年省會川衛,移州治衛城,隷寧遠。 東:密勒山。 西:斜山。 南:白塔。 西南:蘆那山。 金沙江左瀆自鹽源入,右與雲南大姚分岸。 安寧河自州北納公母河、一碗水,西南與打沖河合,並西流入之。 又南納黎溪水,入雲南武定。 東玉★河、玉虹河、會通河俱入金沙江。 有瀘津、松坪、永昌、大龍、虎頭等關。 巡司二,駐迷易所、窪鳥場。 鹽邊 府西南。 鹽源縣屬阿所拉地。 嘉慶二十二年增設巡司。 宣統元年升。 改今名。 越巂 沖,繁。 府北少東二百八十里。 初因明製為越巂衛。 雍正六年廢衛設。 南:大孤山、小相公嶺。 西:小孤山、阿露山。 又西南:巂山。 大渡河自打箭爐入,納松林河、鹿子河,東北流,老鴉漩河自西來,合二小水注之,又東北入清溪。 越巂河自西南,二水合流,逕東,倮儸河、臘梅營水東來注之,又東北納寧越營、桂賢村二水,入瓘邊,注大渡河。 小相公嶺、青岡、海棠、曬經四關。 經歷駐大樹堡。 沙麻宣撫司 隷西昌。 在縣東北。 康熙四十九年置。 瓜別安撫司 隷鹽源。 在縣西北。 康熙四十九年置。 木裡安撫司 隷鹽源。 在縣西北。 雍正八年置。 威龍州長官司 隷西昌。 在縣東南。 元,威龍州地。 明洪武間置司。 仍明舊。 普濟州長官司 隷西昌。 在縣西南。 元,普濟州地。 明洪武七年置土知州。 康熙四十九年改置。 昌州長官司 隷西昌。 在縣南。 元,昌州地。 明洪武九年以雲南大理府土職調守。 仍明舊。 河東長官司 隷西昌。 在縣東南。 明為宣慰司。 康熙四十九年改置。 阿都長官司 隷西昌。 在縣東南。 順治六年歸附。 康熙四十九年授宣撫司。 雍正六年改置。 阿都副長官司 隷西昌。 雍正六年置。 馬喇長官司 隷鹽源。 在縣西南。 與雲南永北接界。 康熙四十九年置。 邛部長官司 隷越巂。 在北。 康熙四十二年歸附,授宣撫司。 五十二年改置。 雅州府: 沖,繁,難。 建昌道治所。 明,雅州。 順治初,因明制,為直隷州,領縣三。 雍正七年升府, 撫民同知駐靖西關地,在哲孟雄之北,為亞東出入要路。 有商埠。 以其地增置雅安縣。 改天全土司為天全州,改長河西魚通安遠宣慰司為打箭爐。 八年,改黎大所為清溪縣。 均屬府。 光緒三十年,升打箭爐為直隷。 三十四年升康定府。 東北距省治三百四十里。 廣五百十里,袤三百八十里。 北極高三十度四分。 京師偏西十三度二十一分。 領州一,縣五,土司一。 雅安 沖,繁,難。 倚。 西:雅安山,縣以此名。 東:周公。 南:嚴道山。 北:七盤山。 青衣江一名平羌江,俗稱雅河,即大渡水。 自蘆山入,至縣北門外,東南流入洪雅。 小溪河自名山入,邛水自榮經入,併入青衣江。 北飛仙、金鷄、南飛龍三關。 名山 沖,難。 府東北四十里。 城內月心山。 西北:名山,縣以此名。 西:蒙山。 東:白馬。 南:總岡。 東北:百丈山。 名山水在縣東二百步,東南流入雅安,為小溪河。 百丈河源出蓮花山,東南流入蒲江,為鐵溪河。 東:黑竹關。 一驛:百丈。 榮經 沖,繁。 府南九十里。 北:銅山。 東:孟山。 西:中峻。 南:邛崍、瓦屋、大關。 榮、經二水為邛水上源。 榮水出邛崍山,五派並發,流逕城西而合,又北流,繞城北,與經水合,曰榮經水。 又北名邛水,入雅安。 下改溪源出下改山,北流至城南,入經水。 祭風溪在西,源出龍遊山,入榮經水。 西北紫眼、西邛崍、東北天險三關。 一驛:箐口。 蘆山 簡。 府西北百里。 東:始陽山,即禹貢蒙山,相接為盧山。 西北:通靈山,為外番要道。 南:青衣水有二源:西源即天全州流入之沫水,東源出邛州伏牛山,即古青衣水,二水夾城東西流,會於城南,又西南流,折東入雅安。 和川水自天全入,逕城南入青衣江,曰三江口。 西北:靈關。 東北:八步關。 東南:飛仙關。 天全州 繁,難。 府西少北百二十里。 東:多功、臥龍。 南:燕子。 西:馬鞍。 東北:金鳳山。 沫水一名浮圖水,自羌界入,逕州北,東南流,入蘆山。 南:和川水,一名始陽河,二源合而南流,折東亦入蘆山。 碉門,吏目駐。 西:禁門、仙人、紫石三關。 清溪 沖,繁。 府西南百六十里。 東:衝天。 西:牛心。 南:盤陀。 東北:聖鐘山。 又縣北五十里有大相公嶺,即榮經之邛崍山。 大渡河一名瀘水,在縣南,自打箭爐入,與越巂分水,穿涼山夷界,入瓘邊為中鎮河。 南:兩澗水,東源出邛崍山玉淵泉,逕城東,西源出邛崍山二源溪,流逕城東,西與漢水合,入大渡河。 巡司一,駐黃木廠。 南:黑崖、清溪二關。 驛二:泥頭、沈村。 董卜韓胡宣慰司 隷天全。 在州西北。 仍明舊。 有靈關河,逕司西北,與多功水合。 又冷邊長官司,亦隷天全。 沈邊長官司,隷清溪,均於宣統三年改流。 第28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上》
第28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