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府: 沖,繁,疲,難。 清為省治。 閩浙總督兼巡撫,布政、提法、交涉、提學四司,鹽、糧、巡警、勸業四道,福州將軍、副都統駐。 道光二十三年,與英訂約五口通商之一。 租界在閩江北岸,曰南台,與府城對。 航路:廈門、福州、三都澳。 驛路:北逾仙霞嶺達浙江江山;西南達廣東黃岡。 電線由福州北通杭州,西南通廣州,東通馬尾、川石山,東北通三都澳。 海線由川石山東通台灣淡水,由廈門東北通上海,西南通香港。 北至京師六千一百三十四里。 廣三百七十七里,袤四百十二里。 北極高二十六度三分。 京師偏東三度。 領縣十。 閩 沖,繁,疲,難。 倚。 府東偏。 東:鼓山,為郡之鎮。 東南:九仙、大象、南台。 南:方山。 海自浙江溫州迤西南入福寧,環府之羅源、連江,至縣東百九十里,為五虎門。 其外大洋,其內閩江口。 閩江,閩大川,上匯富屯、沙、建三溪,至侯官分二派入:北派承洪山江,東逕中洲為南台江,至中岐為馬頭江,合大定江、演江,亦曰東峽江,至羅星塔;南派澤苗江入,為陶江,逕螺洲,左合黃山水,又東南為陰崎江,又東為烏龍江,右合榕溪,又東,亦曰西峽江,又東來會。 又東過青洲,右納太平港水,逕員山,又北支津北抵亭頭鄉。 又東為琅琦江,復歧為二,一西北出五虎門,一東南與長樂分岸,為廣石江。 梅花江出白猴嶼,併入焉。 其下歷興化、泉、漳至粵,水程二千里,陸千二百里。 閩海關總口二:一駐南台,海防同知同;一駐閩安鎮,副將同。 順治十五年築城,置戰船,南北岸砲台。 縣丞駐營前,雍正十二年徙三水部。 關外、鎮口、中洲三鎮。 巡司三:閩安、五虎門、永慶。 三山、大田二驛。 侯官 沖,繁,疲,難。 倚。 府西偏。 西南隅:閩山。 北隅:越王。 東北隅:冶山。 南:方山。 西南:怡山。 西:清泉。 西北:雪峰。 北:蓮花、壽山。 西北:梧桐嶺。 城南閩江,西北上承閩清大溪入,逕大竺,左合陳溪,至小箬,仍錯出復入,右合黿溪,左大目溪。 又東南,左合黃石溪,至過山洲,合陳塘溪,為馬瀆江。 又東過懷安洲,歧為二:北派東南左合五峰山水,為石岊江,又為螺江、金鎖江,至城西為洪山江,分流復合,左合西湖水;南派右納樓梯嶺水,又南大樟溪自永福入,合浯溪、潢溪、喆溪、印溪,歧為澤苗港,先後來會,為澤苗江,又東南併入閩。 北宦溪出蓮花山,北會板橋塘水,折西,右合長箕嶺水,逕下密,折東北為日溪,為密溪,入連江。 西湖、東湖、南湖並堙。 西河場。 縣西:西江口,大使駐。 閩畫地為埕,漉海水曝之,與江、淮、浙煮鹽異。 縣丞駐大湖。 梅嶺、大穆、芋原、遼沙四鎮。 竹崎、五縣寨二巡司。 白沙、芋原二驛。 長樂 疲,難。 府東南百里。 東:壺井山。 東南:龍泉。 西南:岱遇。 東北:越遷。 北、東、南際海。 北界閩之馬江口。 太平港自七岩山循界西北分入,一入其營前,一合資聖溪及文洽浦,自東水關貫城東出。 又北,合考溪入洋嶼。 又東至籌港為廣石江、梅花江、陳塘港,入貓嶼。 其外東沙、北犬、南犬,南為磁澳。 江西有仙岐寨、蕉山寨,西至漳港為漳江。 又南至壺井澳為壺井江。 又南至鐵爐嶼為巴頭港,三溪入。 其外雙帆石、東洛嶼、西洛嶼。 又南逕禦國山、小祉、大祉,為松下江口,至福清界。 宋建炎初,陳可大始興水利。 乾道四年,徐謩為鬥門及湖塘陂堰,溉田都二千八十三頃。 磁澳鎮。 廣石、籌港、澤裡、厚福四汛。 貓嶼、蕉山、小祉廢巡司。 福清 沖,繁,疲,難。 府南少東百三十五里。 城北隅:靈鷲山。 東:瑞岩。 東南:郭廬、海壇、南日。 東南際海。 自長樂迤西南為鼓嶼、貓嶼。 嶼頭龍江口、海口。 江上源崔溪,出西北百丈嶺,東匯龍潭山水、無患溪,曰西溪。 至城南,左合東皋山水,為龍首河,瀦為琵琶洋入。 又東南三山、高山、天馬山,至蓮盤。 北際禦國山。 有大扁嶼、東沙。 自鼓嶼迤東南為大練門。 海壇南有三十六派湖。 其北:軍山、鐘山,西:水馬山,南:南茭山、草嶼、東甲、西甲。 又西:南日山,迤北:大岴、小岴,至逕江口。 南日江上遊,逕江上承蘇漁溪入,西南江口橋至莆田界。 牛頭門、薛峰頭、上逕諸汛。 錦屏、江口二廢巡司。 宏路、蒜嶺二驛。 連江 疲,難。 府東北百里。 城北:龍漈山。 西北:白岩、雲居。 城南:金鼇。 東南:定岐。 東北:馬鞍。 東際海。 自羅源迤南為北茭。 其南北竿塘山,與閩南竿塘直連江口。 江即鼇江,上匯羅源羅溪、長潭溪及鳳板溪,閩清雪峰水,寧德排樓溪於五縣寨口。 又東至羅侖渡為寶溪,又東為鼇江。 左合財溪、利安溪及雪溪;又東逕東岱為岱江。 右合蟾步江,左珠浦,又東與東北鯉溪逕燕窩併入焉。 東湖溉田四萬餘畝。 定海、北茭、小埕三鎮。 東岱巡司。 羅源 沖。 府東北百六十里。 治鳳山南麓。 城北:文殊山、席帽。 西:四明。 西北:洪福萬。 東南:松崎。 東北際海。 自寧德迤南為鑒江口,東與東衝口直循東洛、西洛,又西可門、濂澳門、松崎江口。 城西:羅川出蔣山,合九溪、四明溪,歧為南北溪。 復合,東逕禹步跡,縣北九龍溪合起步溪來會,與白水溪、小護溪、大護溪並達於松崎江。 其東南至連江界。 西南:鳳板溪、長潭溪,西:霍口溪,上承侯官密溪。 左納蘇洋溪,屈東,南為羅溪。 左納老人山水,又東南入連江。 西北楊溪入寧德。 鑒江、濂澳、松山、上地四鎮。 古田 沖,疲。 府西北二百七十里。 城北:翠屏山。 城西:北台。 西南:九龍。 東:蓋竹。 大溪二源,東溪出杉洋鎮黃居嶺,西南右會太平山水,左納甘棠溪,又西南,左合石馬山水,右納富洋溪,又東,逕城東,為東溪。 屈南,西溪自其右來會。 南逕鳴玉灘,錯閩清復入。 劍溪自南平入,左合赤淩溪、嶺頭水,折東南,逕小武當山北來會。 曰水口,亦名塔溪,又東南入閩清。 東:蘇洋溪、老人山水,西南入羅源。 柯潭、平湖,各溉二十頃餘。 縣丞駐水口。 黃田鎮。 並有驛。 白溪、西溪二廢巡司。 屏南 疲,難。 府西北二百二十里。 雍正十二年析古田置。 東南:羅經山。 南:仙字岩。 西南:靈峰。 城西:雙溪,南源出水竹洋,北源出天台嶺,合為龜溪。 又南至棠口為棠口溪。 右合白溪,折東南,其南龍漈溪、黛溪,併入寧德。 西南:甘棠溪。 西:富洋溪、牛溪。 閩清 簡。 府西北百二十里。 城西南:台山。 西:鼎峰。 西北:白雲。 南:金鐘。 東北:鳳皇。 城東建江,西北自古田入,合東溪,錯入,合石步坑水;又東南,右合大雄溪,錯侯官東北,陳溪注之。 又南,梅溪,出馬坑嶺,會瞿曇溪。 又西,左合峰洋溪,折東北,左合演水溪。 又北逕城西,環而東南,合蓋平、仁壽、孝順、金沙諸裡小溪來會,曰閩清口,屈東北入侯官。 清窯鎮。 洋頭塘汛。 永福 疲。 府西南百四十里。 東北:摩笄山。 北:文殊岩。 城南:大張。 南:陳山。 東:觀獵。 西南:高蓋,道書第七福地。 城東大樟溪,西南上承德化滻溪入,合洑溪為洑口溪。 又東北,左合東洋村及上下漈水,又東逕嵩口,至重光寺。 右納遊溪,為西溪、為東溪,又東北,左合龜洋溪、漈溪,為雙溪。 右納遊洋支津為大溪。 又東北,左合梧嶺水,右十八溪,又東北逕大樟山北,是為大樟溪,入侯官。 白葉湖,宋乾道二年修,溉十頃。 大樟鎮。 漈門巡司。 第28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上》
第28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