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恩府: 繁,難。 隷右江道。 明正統四年升府,六年改軍民府,領州二,縣二,土巡檢司九。 順治初,改明軍民府復為府。 康熙二年,鎮安土府改流官來屬。 三年,降直隷土田州來屬。 五年,升安隆長官司為西隆州,上林長官司為西林縣,並來屬。 雍正七年,升鎮安土府為府,以向武、都康、上映三土州隷之,析土田州置百色。 八年,改西隆州西林縣隷泗城府。 十年,改奉議州判隷鎮安府。 十二年,降直隷賓州,並所領遷江、上林二縣來屬。 乾隆七年,析土田州置陽萬土州判。 同治九年,廢那馬土司,改置那馬。 光緒元年,升百色為直隷,廢土田州,置恩隆縣及上林土縣、下旺土司,往屬之。 五年,改陽萬土州判為恩陽州判,並屬百色直隷。 東北距省治千百五十里。 廣三百三十五里,袤二百四十里。 北極高二十三度二十七分。 京師偏西八度五分。 領一,州一,縣三,土司七。 土司疆域,華離甌脫。 無附郭縣。 東北:三台山,東溪出。 西北:筆架山,西溪出。 夾城而南,合為府江,入武緣。 武緣 繁,難。 府南七十五里。 明正統七年,府遷治喬利,在今治北四十里白山土司境。 嘉靖七年,徙縣北止戈裡之荒田驛,即今治安山。 府治北:蜿蜒山。 東北:大名。 東:思粦山。 縣東:黃道山。 北:高峰嶺。 府江二源,至府城南合流,左受大攬江,右受仙湖江,經治西,與南流江會。 南流江自上林經縣東北,受名山、黃塘各墟水,折西南,馱淺江出縣東南,西流注之,會府江。 又西南,左受那楞江,又西,右受三朝水,西南流,入隆安。 思恩營駐城。 府城有分防汛。 西有高井寨巡司,舊駐上林土縣,乾隆十九年移駐羅墟。 賓州 繁,難。 府東二百里。 明屬柳州府。 順治初因之。 雍正三年升直隷州,領遷江、上林、來賓、武宣四縣。 十二年降州來屬。 南:仙影山。 西:古漏山,古漏水所出。 鎮龍山,東南七十五里。 思覽江,上源曰北江,自上林流經州東北,武陵江出州南,合龍龔江曰李依江,又合丁橋江,北流注之,東入遷江,下流為清水江。 丁橋江出州西南,二源合東北流,歧為二,至州治東北復合,入李依江。 賓州營駐城。 東:安城汛。 有安城鎮巡司。 驛二:在城,清水。 遷江 沖,難。 府東少北三百二十里。 明屬賓州。 順治初,隷柳州府。 雍正三年改屬直隷賓州,十二年來屬。 北:泊鑒山。 西北:雲屏。 東北:蓮花。 東南:牛眠、紗帽。 紅水江自上林入,東南流,左受儉排水,經治北,會清水江,東入來賓。 思覽江自賓州入縣南,屈曲北流,左受賀水曰清水江,北注紅水江。 北三江出忻城土縣,經縣東,北流入來賓,注紅水江。 東南有清水鎮。 賓州營分防汛駐城北。 北四墟、西洛峒有汛。 西:平陽墟巡司。 上林 繁,難。 府東百八十里。 明屬賓州。 順治初,隷柳州府。 雍正三年改屬直隷賓州,十二年來屬。 北:八角山。 東北:雲淩山。 東南:張光嶺。 南北兩江合流,其下紅水江,經縣北,緣忻城南界,東南流入遷江。 北江出縣西北清水隘,東南流,經治北,右受南江,曰鼓江。 又東,匯水自縣東北二源合南流注之。 又東,右受獅螺江,東南入賓州。 縣丞駐三里城。 乾隆三年改州同,置三里營駐焉。 東鄒墟,北六便,東北喬賢墟、思吉鎮有汛。 又東北周安鎮、東南思隴墟二巡司。 驛一:思隴。 那馬 府西北八十五里。 明,那馬土巡司。 順治初因之。 同治九年廢那馬土司,改置通判,仍屬府。 東:岜鹿山。 東南:岜顏山。 西南:蘇韋山,蘇韋水出焉,北流,右受岜馬山水,北入興隆土司。 西南:穠企水,出穠企山,北入舊城土司。 白山土司 府北八十里。 舊治西南喬利墟。 明末移治隴兔村。 吳三桂亂,徙博結村,即今治。 南:獨秀山。 西南:九兒山。 紅水江在北,左界安定土司,東北流,入忻城,合姑娘江,屈東南入上林。 興隆土司 府北七十里。 西南:七首山。 西北:天堂嶺。 紅水江自都陽土司境南流入司西北,右界恩隆。 折東南,經都陽土司南、舊城土司東北,復入司境。 又東北,右受那馬水,羅墟、喬利墟水合西流注之,北入白山、安定二土司界。 定羅土司 府西九十里。 北:羅漢山。 東北:五更。 架溪出舊城土司,東南流,至五更山,右受一水,伏流,經那馬合穠企水,至舊城貢村墟入紅水江。 舊城土司 府西北百五十里。 北:八峰山。 東北:崠嶁山。 紅水江界司東北境,穠企水流合焉。 那感水出治前,南流入武緣。 都陽土司 府西北二百八十五里。 北:岜皁山。 南:強山。 西:寶珠岩。 紅水江界恩隆境入司西南,屈東北,右受北來一水,東南入興隆土司。 古零土司 府東北八十里。 南:紗帽、象山。 東北:獅子山。 古旺墟水出司東局董村,東南流入龍洞,復出,經古旺墟,至上林注匯水。 安定土司 府北百六十里。 北:大察山。 東南:八仙山。 紅水江自興隆土司北流,經司東南,合九鄧墟水,逕滅蠻關入,左納刁江,折東南入上林。 匹夫關。 百色直隷: 要。 隷左江道。 右江鎮標中左營駐防總兵官,雍正七年由泗城府皈樂墟移駐。 明為州,直隷布政司。 順治初,因明舊為土田州。 康熙三年,改屬思恩府,隷右江道。 雍正七年,遷思恩府理苗同知原駐武緣。 駐百色,曰百色。 光緒元年,田州改土歸流,升百色為直隷,隷左江道,廢土田州,置恩隆縣及思恩府屬之上林土縣、下旺土司並屬焉。 五年,又改陽萬土州判為恩陽州判來屬。 東北距省治千七百八十五里。 廣二百七十五里,袤百五十里。 北極高二十三度五十五分。 京師偏西九度四十六分。 領縣一,州判一,土縣一,土司一。 北:探鵝嶺。 東:獻寶山。 東北:仙橋山。 西洋江一曰右江,亦曰鵝江,鬱江北系也,自恩陽來,右岸為恩陽界。 東流,經治南,澄碧水自淩雲南流注之。 屈南而東,入奉議。 寅桑河亦自淩雲南流,經東,入奉議。 隆溪亦自淩雲南流,經東北,入恩陽,至奉議,並注右江。 篆溪源出東北坡耶墟,東南流,緣界入東蘭,注紅水江,城雍正八年建,亦曰鵝城。 恩隆 沖,繁。 東南百八十里。 光緒元年,廢土田州,改流來隷。 五年,自來安徙平馬墟,為今治。 東:天馬山。 北:蓮花山。 南:右江自奉議緣界東南流,左受砦桑水,經治南,又東南入上林土縣。 東北:紅水江,經縣東北,自東蘭南流,左界興隆土司,右受篆溪,又南,眾水匯合,東流注之。 折東北,入都陽土司。 恩隆營駐城。 東:平馬汛。 燕峒在北,縣丞治。 東榜墟巡司。 恩陽州判 西南水程七十里。 乾隆七年,析土田州置陽萬土州判,屬思恩府。 光緒五年改流,置恩陽州判來隷。 西:馬武山。 其南:大王山、八角山。 西八十里,右江,即西洋江,古牂牁水也,自雲南土富經剝隘入州西北,者郎河北流注之。 又東,左右受數水,左界百色境,折南,紫歐溪東北流注之。 又東經治北,屈南入奉議。 西巴平墟、西北邏村、淥豐墟有汛。 西南:東淩寨巡司。 上林土縣 東南二百五十里。 舊屬思恩府。 光緒元年來隷。 南:那造山。 舊治在東岜耀。 西北,右江界恩隆、奉議入縣西北,又東南經治北,右納枯榕江,即大含溪,左納小溪,又東南入果化土州。 下旺土司 東南二百六十里。 有甌脫。 舊屬思恩府。 光緒元年來隷。 東:獨秀山。 北:魁山。 東南:波岌山,波岌水所出,繞司治東北流,入舊城土司。 小溪水出舊城南流,經新墟,至上林土縣,入右江。 第30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上》
第30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