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府: 沖,繁。 桂平梧鬱道治所。 梧州協左右營駐防副將駐。 明洪武元年為府,領州一,縣九。 順治初,因明舊。 雍正三年,升鬱林州為直隷州,割博白、北流、陸川、興業四縣往屬焉。 西北距省治九百三十五里。 廣二百七十里,袤四百六十里。 北極高二十三度三十分。 京師偏西五度二分。 領縣五。 光緒二十三年設關通商,以桂平梧鹽法道兼梧州關監督。 三十年,由桂林移駐。 蒼梧 沖,繁。 倚。 明府治因之。 東北:芋莢、古欖嶺。 西北:文殊山。 南:銅鑊、沖霄。 龔江上流即藤江,自藤縣流入,左受安平江,分流夾思化洲、長洲,右受須羅江、長行江,至石磯塘復合,又東會桂江,東入廣州封川曰西江。 桂江自昭平入,左受龍江,右受石澗河,東南流,思良江、峽山水出治北南流注之,折西南,至治西注龔江。 沿江有水汛。 東分界塘,南三角嘴、廣平墟,東南大燕,東北三番,西北卬竹、古欖,西南戎墟有汛。 同知駐戎墟。 有東安鄉、安平鄉、長行鄉三巡司,因明舊置。 水驛二:府門、龍江。 梧州關。 商埠,光緒二十二年中緬條約開。 藤 繁,難。 府西百六十里。 南:靈山。 西南:勾刀。 西北:穀。 藤江上流即潯江,自平南入,流經縣西北,右受都榜江,濛江合牛皮江南流注之,曰龔江。 又東南,右受慕寮江,折東,經治北,綉江合思羅江、黃華江、義昌江,自西南經治東來會,曰劍江。 又東北,左受四培江,右受黃桶江、白石江,東入蒼梧。 梧州協左營分防汛駐城。 沿江有水汛。 東南糯峒、西白馬有汛。 有白石寨、竇家寨二巡司,因明舊置。 明故五屯千戶所,稱藤峽左臂,今白石司治。 驛四:雙兢、黃甲、金鷄、藤江。 容 簡。 府西南四百八十里。 東北:朝陽嶺。 東南:人文嶺。 西北:大容山,亙數百里,潯、鬱分據其麓。 容江上承北流之圭江,經縣西南,渭龍江自廣東宜信入,北經治南,左受思登江,曰容江。 又東北,右受波羅江,北入藤縣曰綉江。 梧州協左營分防汛駐城。 有自良墟、粉壁寨二巡司。 驛二:自良、綉江。 岑溪 難。 府西南百八十里。 東:白石山。 西:鄧公山。 東南:通天嶺。 東北:周公。 黃華江自廣東信宜入,流經縣南,西北流,折入藤縣。 腰峨嶺,東北義昌江出,西南流,鐵根隘水合黃陵隘水西北流注之。 又西,洋羅隘水東北流注之,西北經治南入藤縣。 梧州協左營分防汛駐城。 東:大洴汛。 南:大峒鎮。 有平河巡司,因明舊置。 懷集 繁,難。 府東三百里。 西:忠讜山。 南:天馬。 西北:齊嶽、牛欄山。 西南:白鶴山。 懷溪一曰南溪,出縣西北大石屋村,東南流,合古城水、赤水,又東南,右受宿泊水,左受冷坑水、白沙水,經治南,右受甘峒水。 又東南,桃花水合東北諸山溪水西南流注之,東南入廣東廣寧,下流曰綏江。 永固水出西南南洲山,北流,經永固墟,入廣寧。 懷集營駐城。 東龍門、東北洽水、西南朋岡有汛。 有武城鄉、慈樂塞二巡司,因明舊置。 鬱林直隷州: 沖,繁,難。 隷左江道。 潯州協鬱林營駐防。 明為州,屬梧州府,領縣四。 順治初,因明舊。 雍正三年,升為直隷州。 舊隷桂平梧鬱道。 光緒十三年,改隷左江道。 東北距省治千五百二十五里。 廣二百七十里,袤二百九十里。 北極高二十二度四十七分。 京師偏西六度十分。 領縣四。 北:寒山。 東:信石、峽山。 東南:天馬。 東北:大容山。 西:石人嶺。 定川江自興業入,東南流,左受鴉橋江,右受都黃江。 又東南,綠藍江自北來,西南流,經治南,合羅望江注之,曰南流江。 又南,橋麗江即回龍江,自陸川西南流注之,入博白。 東夾山,西平山、石井,北北底,西北蒲塘、楓木有汛。 有撫康巡司。 西甌廢驛。 博白 難。 州西南九十里。 雍正三年,自梧州來隷。 南:大荒。 東南:蟠龍。 西南:九岐、飛雲。 西北:綠蘿山。 南流江自鬱林入,流經治西,右受綠珠江,左受小白江、大白江。 屈西,右合浪馬江,至宴石山西麓,陀角江西北流注之。 又西南,左受旺勝江,入廣東合浦。 鬱林營分防汛駐城。 西南:龍潭汛。 有周羅寨、沙河寨二巡司。 因明舊置。 北流 繁,難。 州東六十里。 雍正三年自梧州來隷。 東北:句漏山,山脈自越南來,東入廣東境,鬱江南岸一大系也,東會靈山。 西北:大容山。 南:綠藍山,綠藍水所出,南入鬱林注南流江。 圭江出縣東南,有二源,一石梯水,出大雲嶺,一雙威水,出雙威山,至三口鋪合流曰圭江,西北流,思賀江自陸川東北流注之。 右受螭蜍河,經治東入容縣,曰容江。 鬱林營分防汛駐城。 東南陸靖、善逕有汛。 有雙威寨巡司,因明舊置。 驛一:寶圭。 陸川 難。 東南九十里。 雍正三年自梧州來隷。 東:文龍山。 西:鳴石。 西北:石湖。 東南:大這。 北:分水山,二水源出焉:一南流,經治東,饅頭嶺水自西北繞城南合流曰烏江,又南,左受水車江、龍化江,曰平南江,入廣東石城;一西北流,曰回龍江,屈西南,合略峒江,入鬱林,曰橋麗江。 鬱林營分防汛駐城。 北馬坡、南花槎有汛。 有溫水寨巡司,因明舊置。 有永寧廢驛。 興業 簡。 州西北七十三里。 雍正三年自梧州來隷。 北:北鬥山,與東鬥山對峙。 西:萬石、白馬岩。 西南:夔龍岩。 定川江三源,北源曰龍穿江,出縣西北,東南流,通濟江自東北繞城來會,岑江自西來會,三江合曰定川江,東南入鬱林。 鬱林營分防汛駐城。 北番車、南六纂、西南雷塱、城隍墟有汛。 潯州府: 沖,繁。 隷右江道。 潯州協左右營駐防副將駐。 明洪武元年為府。 領縣三。 順治初,因明舊。 雍正八年,武宣來屬,舊隷左江道。 乾隆九年,改隷右江道。 東北距省治八百七里。 廣四百里,袤五百二十里。 北極高二十三度二十九分。 京師偏西六度十六分。 領縣四。 桂平 沖。 倚。 明府治,因之。 西:西山、石梯。 西南:羅叢。 東南:白石、大容、紫荊關。 西北:大藤峽數百里,跨西江西岸,明韓雍破瑤賊地,鹹豐金田之役實肇亂於此。 黔江上流即柳江,一曰右江,自武宣入縣西北,左出支津曰南淥江,東南經治北,與鬱江會。 鬱江一曰左江,自貴縣經縣西南,右受綉江,左受蓬閬江,屈曲東北流,至治東會黔江,曰潯江。 又東北,大江嶺水合東南諸水西北流注之。 南淥江,合相思江東流注之,東入平南。 有南北河水汛。 北靜安、東北武靖有鎮。 有大黃江、穆樂墟二巡司。 平南 沖。 府東九十里。 東北:勾崖嶺。 東南:黃花山。 西北:閬石山。 潯江自桂平入,左受思旺江,東南流,烏江合數小水南流注之。 經治南,又東南,左受秦川河、白沙江自桂平東北流注之,東入藤縣。 大同江出西北龍軍瑤地,東南流,亦入藤縣。 潯州協左營分防汛駐城。 東南樟木墟、丹竹墟有汛。 有大同鄉、秦川鄉二巡司,因明舊置。 水驛:烏江。 貴 繁,難。 府西南百七十里。 北:大北山。 東:小北山。 龍山,北五十里,藤峽右臂也。 西:金鷄峽。 鬱江自橫州入縣西南,武思江自廣東合浦來,北流注之。 東北流,左受思繳江,寶江自賓州來,東流注之。 經治南而東,左受沙江、東津江,右受橫眉江,入桂平。 潯州協右營分防汛駐城。 東南三塘、西覃塘、西北五山有汛。 有五山鎮巡司。 通判駐木梓墟,宣統二年廢。 水驛二:東津、香江 武宣 沖。 府西北百九十里。 明宣德六年更名,屬象州。 順治初,隷柳州府。 雍正三年改屬直隷賓州,八年來屬。 南:大藤峽。 東北:金龍山。 西南:仙岩山。 柳江緣象州、來賓界,流經縣西北,受古城水,屈曲南流,經治南,勾樓山水西南流注之。 又東南,右受古豪江、武賴水,左受陰江、新江水,入桂平。 潯州協左營分防汛駐城。 南寺村、西南大樟有汛。 有縣廓鎮巡司。 驛一:仙山。 第30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上》
第30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