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府: 要。 隷迤西道。 明為軍民府。 領州一,縣二,土府一,土州二。 順治十六年,鳳溪、施甸二長司省入。 乾隆三十年,削「軍民」字。 三十五年,置龍陵。 嘉慶中,騰越升直隷。 道光二年降。 東距省治一千三百四十五里。 廣六百九十里,袤一千一百二十里。 北極高二十五度六分。 京師偏西十七度四分。 領二,縣二,土府一,土州二,宣撫司五,安撫司三,長官司二。 保山 繁,難。 倚。 城內:太保山,縣以此名。 東:哀牢山。 西:九隆。 南:法寶。 西北:怒江,自雲龍入,納西溪、雪山、蒲縹、坪市、八灣諸水,東南入潞江。 東北:瀾滄江,自雲龍來,與永平分水,納羅岷北山水、沙木河水,東南入順寧。 南甸河,上流為清水河,有二源,合流而南,郎義河自城北來會,至城東,匯為青華海。 折東南,穿峽口洞出,為枯柯河,南入灣甸土州。 南:蒲關、水眼關。 北:甸頭關。 東南:老姚關。 東北:山塔關。 西北:馬面關。 施甸、沙木和巡司二。 永平 簡。 府東北百七十里。 東:天馬、羅武。 西:和丘。 北:羅木。 西南:博南山、花橋山。 銀龍江出東北阿荒山,南流至城東南,納羅木場、曲洞河、花橋河諸水,入順寧,入瀾滄江。 東:勝備江,源出羅武山,東南納九渡、雙橋諸水,至蒙化入碧溪江。 西南:花橋關。 東北:上甸關。 龍陵 要。 府西南二百九十里。 明,猛弄司。 乾隆三十五年置同知,徙駐。 東:怒江,自潞江土司東南流入境,納野豬河、施甸河、邦買、迴環諸水,南流折西,歷孟定土府入緬甸。 龍川江緣西界,納香柏河、芒市河,西南流,合南歌郎水,逕遮放南入瑞麗江。 東:象達關。 南:遮放副宣撫司,本隴川宣撫司地,明萬曆十二年以多恭為副宣撫使,管遮放。 今因之。 騰越 要。 迤西道駐。 府西三百六十里。 騰越鎮總兵駐。 明屬永昌府。 嘉慶二十五年升直隷。 道光二年降。 光緒間,開埠通商。 東:高黎貢山,一名崑崙崗,山頂有泉,東入保山,西入騰越,又名分水嶺。 北:明光。 西:雅烏猛弄。 西北:姊妹山。 龍川江源出西藏桑楚河,亦曰麓川江,至城東,納曲石江水,折而西,至天馬關入緬甸。 大盈江亦曰大車江,源出赤土山,曰馬邑河,西流至城東北,納馬場河、黃坡、緬箐、橋頭、曩拱諸水,南與檳榔江會,有盞達河北流來注,西南逕銅壁關東、鐵壁關北,入蠻募土司,入大金沙江。 西:檳榔江,東南流,入幹崖土司,會大盈江。 東:龍川江關。 南:鎮夷關。 西:滇灘關。 西北:神護關。 孟定土府 府東南八百七十里。 明,土府。 順治初因之。 土官罕氏世襲,隷府。 北:無量山,跨鎮康、耿馬兩土司界。 南丁河,自緬寧入,納無量山水,西南流,納南卡、南路、南們、南底、南滾諸水,西逕府北,折南入阿瓦。 怒江自龍陵入,俗名喳哩江,逕府北入緬甸。 為府境之險要。 灣甸土州 府東南二百二十里。 土官景姓世襲,隷府。 西北:高黎貢山。 東:孟通山。 枯柯河自保山入,南流,姚關水來會,又南至城西北,會鎮康河。 鎮康河自鎮康入,左納響水河,右納杜偉山水,北與枯柯河會,合為南甸河。 折西,流入龍陵,注怒江。 有黑泉,毒不可涉。 北:姚關。 鎮康土州 府南三百八十里。 古石睒黑僰所。 土官刁姓世襲,隷府。 東南:烏木龍山。 西:無量山,即蒙樂山。 鎮康河有二源,一出烏木龍山北麓,西北流,一出無量山北麓,東北流,合為烏木龍河,逕城西南,怕紅河來會,為鎮康河,折北逕城西,入灣甸。 南:昔剌寨。 西南:控尾寨。 潞江安撫司 隷府。 府西南百三十五里。 明,柔遠府,旋改潞江長官司。 永樂九年升安撫司。 順治初因之。 土官綫氏世襲。 東:雷弄山。 南:掌元山、高侖山。 潞江自保山入,南流入龍陵。 南:何坡寨。 西南:景罕寨。 東南:細甸。 皆蠻酋結寨處。 南:全勝關。 孟連長官司 隷府。 在南。 古名哈瓦。 明永樂四年置長官司,直隷雲南都司。 嘉靖中裁。 萬曆十三年復置。 順治初因之,屬永昌。 乾隆二十九年改屬順寧。 光緒二十年還屬。 東北:孟連河,東南流入阿瓦。 南甸宣撫司 隷騰越。 南七十里。 明置南甸府,屬騰衝,旋改州。 正統八年升宣撫司,直隷布政司。 順治初因之,改隷騰越。 土司刁氏世襲。 東:丙弄蠻幹山,土酋世居其上。 南:沙木籠山。 西南:牙山,延袤百餘裡,山泉流入南牙江。 南牙江一名小梁河,即大盈江上流,納猛送水,西入幹崖。 幹崖宣撫司 隷騰越。 西南百二十里。 明置府,屬麓川平緬司。 永樂元年析置長官司。 正統九年升宣撫司,直隷布政司。 順治初因之,改隷騰越。 土官刁氏世襲。 東:雲籠山,雲籠河出焉。 南:雲晃山。 西:刺朋山布嶺。 北:白蓮山,土官居之。 大盈江自南甸入,名安樂河,西逕司北,與檳榔江會,又西南入盞達。 盞達副宣撫司 隷騰越。 西南百四十里。 本幹崖地。 明正統中置。 萬曆中為緬據。 順治中復置。 嘉慶二十四年隷騰越。 土官刁氏世襲。 北:盞達山,盞達河出焉,西南會曩送河入檳榔江。 檳榔江自幹崖入,逕司東南境,西南流入臘撒。 隴川宣撫司 隷騰越。 西南百四十里。 明置麓川平緬軍民宣撫司。 正統十一年改置,治隴把,與幹崖、南甸稱為三宣撫,後入於緬。 順治初復置,隷騰越。 土官多氏世襲。 有摩犁、孔明、寄箭、羅木諸山。 東:龍川江,亦曰麓川江,自芒市入,西南流入遮放。 西北為大金沙江。 芒市安撫司 隷騰越。 東南四十里。 古為怒謀、大枯睒、小枯睒之地。 明,芒市府。 正統九年改置長官司,直隷布政司,後升安撫。 順治初因之,改隷騰越。 土司放氏。 西南:青石山,峭拔萬仞,夷砦居之。 芒市河源出司西北境,西南流入遮放。 猛卯安撫司 隷騰越。 西南百四十里。 本木邦地。 明析置蠻莫宣撫司。 萬曆三十年,改土酋長。 順治初復置。 十六年改今名。 土司思姓。 司治後蠻哈山,山如象鼻。 北:等練山,山有等練城,又有雷哈、打綫諸地,皆司境險要。 東:龍川江自遮放入,納碗頂河、蠻膽河諸水,又西南出漢龍、天馬關間,又西入緬甸。 又西南,那莫江,下流入大金沙江。 戶撒長官司 隷騰越。 西南百九十里。 本莪昌夷地。 明置土司。 雍正二年裁。 乾隆三十一年復置。 臘撒長官司 隷騰越。 西南二百二十里。 與戶撒同時置。 西北:檳榔江自盞達入,西南流入緬甸。 第31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上》
第31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