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府: 繁。 隷貴東道。 順治初,沿明制。 西南距省治六百四十五里。 廣四百里,袤五百六十里。 北極高二十七度五十六分。 京師偏西八度五分。 領縣三。 城內:中和山。 東:東勝、思唐。 西:岩門、白鹿。 北:雙峰、象山。 烏江自石阡入,鸚鵡溪、板坪河會清江溪注之,折東錯入安化。 北行至齊灘場,復入府境,曹溪東流注之,小郎壩水北流注之,再北復入安化。 東:石峽關、武勝關、永勝關。 南:芙蓉關。 西北:鸚鵡關。 東朗溪司、北沿河司長官一。 西:西山陽洞蠻夷司,裁。 安化 繁。 舊附郭。 光緒八年移治大堡。 府北百三十里。 東:鳳凰、蓮花。 南:文中。 北:柱岩、椅子山。 西南:倉廩山,下俯煎茶溪,有泉名第一。 烏江自府東北流入,思邛江自印江西北流注之。 三岔小河自四川酉陽西流注之,東北流,入酉陽。 洪渡河自龍泉東北流入,經簡家溝,下流曰豐樂河,一水西北來注之,錯入婺川,復東北入縣境,北流入四川酉陽。 西北:覃韓偏刀水廢土巡司一。 婺川 繁,難。 府西北二百四十里。 東:大岩。 南:泥塘。 西:華蓋。 東北:長錢山。 北:臥龍山。 豐河自安化入,合龍登河,曉洋江合白皎溪東北來注之,又東北,復入安化。 芙蓉江出縣西,西北流,錯入正安,復逕縣西北,北流入四川涪州。 東:焦岩關、水雲關。 西:石將關。 北:九杵關、烏金關、石板關、青岩關。 印江 簡。 府南四十里。 東:文筆、峨嶺、大聖、登山。 西:河縫山。 北:石筍山。 思邛江自松桃入,折北流,合一小水入安化,注烏江。 東:峨嶺關、仡楠關。 南:秀寶關。 思州府: 沖。 隷貴東道。 順治初,因明制。 領長官司四,不領縣。 雍正五年,割湖廣平溪、清浪二衛來屬。 尋改玉屏、青溪二縣。 西南距省治五百四十里。 廣一百九十里,袤二百六十里。 北極高二十七度十一分。 京師偏西七度五十五分。 領縣二。 東:岩前、龍塘。 南:聖德。 西:盤山、岑鞏。 北:紅崖、六農山。 鎮陽江自青溪入,逕城東南入玉屏。 潞瀨河出府西北,合洪寨河,東南流,又納施溪、灑溪、架溪諸水,東南入鎮陽江。 易家河出府東北,合文水河,南流亦入鎮陽江。 東:都哨關。 南:清平關、黃土關。 東北:鯰魚關。 西:盤山關。 附郭都坪司,西南都素司、東北黃道溪司正副長官一,嗣裁副長官。 北:施溪司長官一。 玉屏 沖,繁。 府東一百里。 順治初,因明湖廣平溪衛。 雍正五年改置來隷。 北:玉屏山,縣以此名。 城內:回龍山。 東:三台、月屏山。 南:道定山,與雙薦峰對峙。 界牌山為諸蠻出入要路。 鎮陽江自府東北入,流逕城北,名曰平江,北流入湖南晃州。 西:野鷄河,匯西溪、梭溪諸水,逕飛鳳山、野鷄坪入平江。 太平河從之。 青溪 沖,繁。 府南九十里。 順治初,因明湖廣清浪衛。 雍正五年改置來隷。 縣治後北障山。 東:竺雲。 西:靈寶山。 北:觀音山。 鎮陽江即青溪江,自鎮遠入,鐵廠河合竹坪河、描龍河注之,東北流入府。 東:清浪關、鷄鳴關。 西:粟子關。 銅仁府: 中,繁,難。 隷貴東道。 副將駐。 順治初,因明制。 康熙四十三年,平紅苗,設正大營,以同知駐其地。 雍正八年,平松桃紅苗,移同知駐,以正大營地割隷銅仁縣。 嘉慶三年,升松桃為直隷,以烏羅、平溪二司地撥歸轄。 光緒六年,剿平梵淨山匪,移銅仁縣治江口,即提溪吏目駐地,分府屬五硐歸縣,分縣屬六鄉及壩盤等三鄉之半歸府親轄,移吏目大萬山。 西南距省治六百六里。 廣一百七十里,袤二百七十里。 北極高二十七度三十八分。 京師偏西七度三十分。 領縣一。 南:銅崖,府以此名。 東:石笏、天台。 南:天馬、六龍。 西:諸葛山。 北:翀鳳山。 大江即辰水,自縣東流入府,合甕怕洞水,又東與小江合。 小江發源梵淨山,合茶山塘水,南流與辰水會,東入湖南麻陽,謂之麻陽江。 東:龍勢、石榴、漾頭等關。 北:倒馬、芭龍、甕梅、倒水等關。 大萬山吏目一。 正大、施溪二汛。 東南省溪司、西提溪司正副長官一。 銅仁 繁。 府西北九十里。 月波山在縣治右,形如半月,斜對三岩,高十餘仞。 西北有梵淨山,周五六百里,跨思南、鎮遠、松桃、印江界。 南:五雲山。 西南:百丈山。 辰水出梵淨山,有二源,右源納標竿河、羊溪數小水,東南逕提溪司,左源經哨上渡,納一小水,至提溪司與右源會,省溪、凱洪溪注之,東流入府。 正大營縣丞一。 滑石汛。 遵義府: 中,沖,繁。 舊隷貴西道。 副將駐。 順治初,因明制,為軍民府,隷四川。 康熙二十六年,裁「軍民」字。 雍正五年改隷。 西南距省治二百八十里。 廣七百九十里,袤三百六十里。 北極高二十七度三十七分。 京師偏西九度二十九分。 領一,州一,縣四。 遵義 沖,繁,難。 倚。 順治初,因明隷四川。 雍正七年,同府改隷。 東:香風、三台。 西:洪關、元寶、大水田山、婁山。 北:大樓、龍岩、定軍山。 西北:永安山。 烏江緣開州入,中渡河、樂閩河及二小水南流注之,又東南會清水江,入甕安。 湘江出縣西北龍岩山,二源合南流,洪江合鳳凰溪來會,南逕湄潭,至甕安注烏江。 赤水河自仁懷入,沙壩河合數小水北流注之,又納鹽井河,錯入桐梓。 東:三渡關。 西:烏江關、落濛關。 北:太平關。 驛四:烏江、播川、松坎、湘川。 桐梓 繁,疲,難。 府北百二十里。 順治初,因明隷四川。 甕正七年,同府改隷。 東:石女、九龍山。 北:扶歡。 南:金馬。 西:金鵝山。 赤水河自仁懷東流入遵義,復錯入縣境,齋郎河合溱溪水西流注之,復入仁懷。 松坎河,即綦江上源,自正安入,出縣東北,二源合,西北流,坡頭河自正安西流注之,又北入四川綦江。 石嘴河,即溫水上源,出縣西北,入仁懷界。 北:張九關。 東北:石壺關。 綏陽 簡。 府東一百里。 順治初,因明隷四川。 雍正七年,同府改隷。 東:綏陽山,縣以此名。 南:鼓山、冠子。 北:波利山、仙人山。 西:金子山。 樂安河一曰鹿塘河,二源出縣北,合南流入遵義,注湘江。 湄潭河自湄潭南流,逕城東南,仍入湄潭。 小烏江一曰渡頭河,出縣北,合桑木塘水、關渡河,北流入正安。 東:九杼關、石卯關、苦竹關。 西:郎山關。 南:板閣關。 東有桑木關、龍洞關。 正安州 難。 府東北三百四十里。 順治初,因明為真安,隷四川。 康熙中,遷治古鳳。 雍正二年改正安。 七年,同府改隷。 南:羅蒙山、石場清淨。 西:子、峻嶺。 北:豹子山。 小烏江自綏陽入,右納牛渡河,左納清溪河,又東北流,注芙蓉江。 三江河自四川綦江入,納安四溪水,又東北入婺川,亦曰芙蓉江。 坡頭河自綦江西南流,逕縣境,又西入桐梓,注松坎河。 北:老鷹關、青岩關。 西:白岩關。 仁懷 沖。 府西北百八十里。 順治初,因明隷四川。 雍正七年,同府改隷。 八年,移治亭子壩。 東:翠濤。 西:夕陽。 北:牛心山。 西北:老色山。 赤水河自四川永寧入,逕瑒子關,合二小水,錯入遵義、桐梓。 折西北,復入縣,右納楓香壩河,左納九溪河,古藺河北流注之。 又西北,入赤水南,曲折西流,復東北,再入縣境,納高洞河,入四川合江。 溫水自桐梓入,合三岔溝水,入四川綦江。 溫水場府經歷一。 有汛。 赤水 要。 府西北二百四十里。 雍正八年,以通判分駐之,留元壩改置仁懷。 乾隆四十一年升直隷。 光緒三十四年改名,降。 東:天台。 南:三台、五老。 西:官山,綿長三百餘裡。 赤水河自仁懷入,永思河亦自仁懷來注之,南納儒溪、泥溪、猿猴溪,北納葫蘆溪、堯壩溪、沙壩溪,經南,後溪注之。 又北流,風水溪並二小水注之,東北流,仍入仁懷。 南:葫蘆關。 西:中箐關。 猿猴汛。 第32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上》
第32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