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額魯特部一旗: 在河套以西,袤延七百餘裡。 至京師五千里。 本漢北地郡西境,及武威、張掖二郡北境地。 晉為前涼、後涼、北涼所有。 唐屬河西節度使。 廣德初,陷於西番。 宋景德中,陷於西夏。 元屬甘肅行中書省。 明末為額魯特蒙古所據。 元太祖弟哈布圖哈薩爾之裔,世駐牧河西套。 後為噶爾丹所滅,其酋逃竄近邊。 康熙二十五年,上書求給牧地,詔於寧夏、甘州邊外畫疆給之。 東至寧夏府邊外界;南至涼州、甘州二府邊外界,西至古爾鼐接額濟納土爾扈特界,北逾戈壁接劄薩克圖汗部界。 三十六年,編佐領,授劄薩克,封多羅貝勒,駐定遠城。 雍正二年,晉郡王。 乾隆三十年,晉和碩親王,世襲。 佐領八。 牧地當賀蘭山西、龍頭山北。 北極高三十八度至四十二度。 京師偏西十度至十八度。 城北有吉蘭泰鹽池,名曰「吉鹽」,歸阿拉善王管轄。 自為部,不設盟。 賀蘭山在旗東,土人名阿拉善山。 山有樹木,青白如駮馬,北人呼駮為「賀蘭」。 其山與河東望雲山形勢相接,邐迤向北,經靈武西北,逕保靜西,又北逕懷遠西,又北逕定遠,又東北抵河。 抵河之處名乞伏山,在黃河西,從首至尾像月形,南北約長五百餘裡,邊城之钜防也。 山之東,山口自北而南曰寧靖、鎮北,至獨樹,凡十九口。 又南接邊城曰青羊溝、乾溝,至小關兒,凡十九口。 又南則石空寺堡及勝金關也。 西山口自北而南曰歸德、紅兒,至黃峽,凡十三口。 又南,山勢迤邐而西,其南曰山嘴口、金塔口、杏樹口、赤木口,東接邊城曰大佛寺口、三岔溝口。 其西曰靖湖埻,至崇慶,凡六口,鎮北口、寧安口、向陽埻口、殺虎埻口。 龍首山一名龍頭山,俗呼為甘峻山,在旗西南,與山丹接界,蒙名阿喇克鄂拉,綿亙廣遠,東大山之脈絡也。 距山丹城三里。 山盡處為寧遠堡。 山南為內地,蒙古俱於山北遊牧。 旗南有松陝水,自古浪縣北流,逕縣東,又東北至土門堡流出邊。 又東北至旗界,瀦為澤。 漢志:「蒼松縣南山,松陝水所出,北至揟次入海。 」一統志:「按陝音峽,松陝水即今古浪河,邊外積水處總曰海。 」有穀水,即三岔河,自河州府城東,東北流,逕鎮番東北出邊,土人呼為郭河,至旗界入白亭海子。 地形志:「武威郡襄城縣有武始澤。 」水經註:「馬城河又東北逕武威縣故城,東屆此水流兩分,一水北入休屠澤,一水又東流入瀦野。 」有水磨川,一名雲川,自永昌城西,東北流,逕新城堡北、水磨堡西,又東流逕永昌城北、寧遠堡西,北流出邊。 經旗界,瀦為大澤,蒙古名沙喇鄂模。 有休屠澤,即古瀦野。 漢志:「武威縣,休屠澤在東北,古文以為瀦野澤。 」水經註:「武威北有休屠澤,俗謂之西海,其東有瀦野澤,俗謂之東海,通謂之瀦野。 」有魚海,即白亭海,一名小闊端海子,五澗穀水流入此海。 有沙喇鄂模,在休屠澤西。 水磨川自寧遠堡北出邊,注入其中,方廣三四十里。 有昌寧湖,直永昌東北、寧遠堡北四十里,東至鎮番界,多水草楊木。 明季青把都遊牧於此。 有長草湖,在寧羅山北。 有伯顏湖,直平番東北邊外。 有雙泉,直永昌西北,亦名雙井。 有馬跑泉,直永昌北。 有高泉、平泉、赤諾泉。 有三井,直鎮番西北,有亂井兒。 有青鹽池、鴛鴦白鹽池、小白鹽池,皆在鎮番西北邊外。 有紅鹽池,在山丹城北,池產紅鹽,其根可作器。 定遠城北有鹽池,所謂吉蘭泰池也。 額濟納舊土爾扈特部一旗: 在阿拉善旗之西,當甘肅甘州府及肅州邊外。 袤延八百里。 至京師五千五百餘裡。 本漢居延縣地,張掖郡都尉治此。 後漢安帝時,改置張掖居延屬國,別領居延一城。 獻帝建安末,立為西海郡。 魏、晉因之。 永嘉以後,地屬前涼、後涼、北涼、西涼,相繼割據。 元魏為涼州所轄地。 隋、唐為甘州、肅州北境。 大曆中,陷於吐蕃。 宋景德中,地屬西夏,曰威福軍。 元,亦集乃路,屬甘肅行中書省。 明,甘州、肅州二衛邊外地。 元臣翁罕裔。 明季為准噶爾所偪,徙居俄境之額濟拉河。 額濟拉即窩爾吉譯音之變。 土爾扈特居俄久,常遣使入貢。 康熙四十二年,其汗阿玉奇之嫂攜其子阿喇布珠爾入藏禮佛,准噶爾阻其歸路,乃款塞乞內屬,賜牧色爾騰。 旋定牧額濟納河。 雍正七年,封多羅貝勒。 乾隆十八年,授劄薩克,世襲。 佐領一。 以來歸在先,故亦稱舊土爾扈特。 不設盟長。 牧地跨昆都倫河。 東至古爾鼐,南至毛目縣丞民地,西至大戈璧,北至阿濟山。 北極高四十一度。 京師偏西十七度。 旗境有掃林山。 明馮勝拔肅州,進至掃林山亦集乃路,即此。 別篤山今曰畢道山。 明紀,洪武五年,副將軍傅友德下額濟納路,次別篤山,即此。 東:旗杆山。 北:阿濟山。 自哈密北逾天山,至巴裡坤池,又北渡大砂磧幾三四百里,有阿吉山,亦曰阿濟山。 山脈自西北阿爾泰山南來,蜿蜒東趨,橫帶瀚海中,起伏不斷,為喀爾喀西路之南境,其長殆三四千里。 東南:合黎山,即禹貢弱水所經也。 水經雲,「合離山在酒泉會水縣東北」,注以為即合黎山。 史記正義,山在張掖縣西北二百里。 行都司志雲在高台所北十里、鎮夷所東北三十里,與黑山相接。 黑山在鎮夷所東北,屹立沙漠中,一名紫塞。 其山口東南至肅州百四十里。 東北有狼心山,在金塔寺堡北,南去鎮夷所城五百里,為往來要路。 又有孤仁山,在金塔寺堡東北三百五十里,凡往來哈密北山者,必聚於此。 南有毛目城。 額濟納河在西套額魯特西界。 又弱水源出山丹西南,自與張掖河合,其下通名為張掖河。 又討來河發源肅州西南番界中,有三派,最西曰討來河,其西又有哈土巴爾呼河,北流百餘裡,與討來河合,又東北百餘裡,南有巴哈、額濟納二河,合流而北,與討來河會為一,又東北流入邊,繞州南至州東北,合西來之水,又東北出邊,過金塔寺,折北轉東,與張掖河合,又北入居延海。 昆都倫河自甘肅肅州北流,經旗境,分二道,匯為澤,俱曰居延海。 旗東有澤曰大苦水,南直甘肅張掖縣邊外。 大苦水之東有二澤,曰騙馬湖,東南有澤曰沙棗湖,亦曰沙棗泉,在肅州東北金塔寺北,沙棗湖之東,直山丹縣邊外,有澤曰豐盈大泉。 以上諸澤,皆瀦於沙。 又東有昌寧湖、魚海、白海,其上源皆在甘州府、涼州府界。 第34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上》
第34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