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路舊土爾扈特部四旗: 在喀喇沙爾城北,當天山之南,珠勒都斯。 至京師八千六百餘裡。 本古西戎地。 漢及魏、晉為烏孫國地。 北魏,高車國地。 周,突厥地。 隋,西突厥地。 唐,鷹娑都督府地。 宋屬西州回鶻。 明為回部所據。 乾隆二十三年,回疆平,入版圖。 三十六年,元臣翁罕裔渥巴錫挈所部內附,遂以其地賜之,是為南路舊土爾扈特,與中路和碩特同遊牧,編置佐領。 設旗四:曰南路汗旗,曰中旗,曰右旗,曰左旗。 授劄薩克,世襲。 隷伊犁將軍轄。 牧地有珠勒都斯河,東逾天山,至博爾圖嶺,南至扣克納克嶺,西至天山,北至喀倫。 北極高四十二度五十分。 京師偏西三十度四十分。 天山一名祁連,一名雪山,一名白山,又曰折羅漫山。 自葉爾羌西南蜿蜒而來,曰蔥嶺,至闢勒玉山分脈。 其東南一支,繞和闐而東行,其西北一支,繞英吉沙爾、喀什噶爾之西,又北行,達布魯特境,東行繞烏什之北,又逕阿克蘇之北,又逕庫車、喀喇沙爾、吐魯番之北,綿亙七八千里,而至哈密東北百餘裡,為北天山,又百餘裡截然而止,則在巴裡坤之東,名鹽池山,伏入地中矣。 此山為南路回疆、西路伊犁之分界。 山陽為自哈密至葉爾羌南路,山北則由巴裡坤至伊犁北路也。 鹽池山之南,沙磧漫野,即希爾哈戈壁,所謂「千里瀚海」也。 其山伏地千餘裡,至嘉峪關外沙州之東,突兀起頂,東行名祁連山,所謂南天山也。 再東行至洞素達巴罕過脈,東北行至巴圖爾達巴罕,北分一支,至八寶山,形如蓮華,尊成嶽體,乃西寧、涼州、甘州、肅州四郡之鎮山也。 又自鎮素達巴罕東行,至野馬川之東,景陽嶺自南而北,東分一支結涼州諸山,西分一支與察罕鄂博過脈,西行至祁連達巴罕,過脈向北,分一支結甘州諸山。 珠勒都斯山,在喀喇沙爾城北珠勒都斯之地,北連雪山,迴環千餘裡,水草豐茂。 博爾圖嶺亦名博羅圖塔克,在闢展西南,當喀喇沙爾東北境,其山與阿勒癸山南北相接,形如鎖鑰,西通準部,南界回疆,天山南路一大關隘也。 山多積雪,博羅圖河發源北麓,入北穀口西行,通珠勒都斯,出西南穀口,西南行,即喀喇沙爾境。 扣克納克嶺亦名庫克納克達巴罕,在愛呼木什嶺西五十里,額什克巴什河發源南麓。 山脈自天山正幹之額什克巴什山分支,東行六十里至此。 中路和碩特部三旗: 至京師八千六百餘裡。 舊為四衛拉特之一。 牧青海、伊犁諸境,後徙俄羅斯。 乾隆三十六年,從土爾扈特汗渥巴錫來歸,詔附南路土爾扈特部同遊牧珠勒都斯,編置佐領。 設旗三:曰中路中旗,曰中路右旗,曰中路左旗。 授劄薩克,世襲。 歸伊犁將軍轄。 牧地在南路舊土爾扈特部之西。 東至烏沙克塔爾,南至開都河,西至小珠勒都斯,北至察汗通格山。 北極高四十二度五十分。 京師偏西三十一度十分。 察汗通格山在烏沙克塔勒西,西南距喀喇沙爾城百九十五里,地有廢城,城西有泉,委折而南,經烏沙克塔勒城東,分導灌田,自闢展西入納林奇喇塔克、博羅圖塔克穀口,循博羅圖郭勒,逾塔什海,至其地,為喀喇沙爾東北境。 開都河俗名通天河,源出大雪山,經喀喇沙爾西門外,水勢甚寬。 東南流,上源曰珠勒都斯河,出布古爾東北山,數水合西南流,西納達賴克河。 折東流,歧為二,復合,南北納十餘水而東,北納瑪爾什河,經庫勒爾北,折東南流,注塔里木河。 一統志載葉爾欽有塔裡母河,下流與西北來之海多河合。 海多河即開都河,塔裡母河即塔里木河也。 小珠勒都斯河出自阿爾泰陰克遜之北源處,極四十三度十分,西三十一度三十分,即和碩特牧地也。 北路舊土爾扈特部三旗: 在塔爾巴哈台城東,當金山之西南霍博克薩裡。 至京師九千七百餘裡。 本漢時匈奴西境、烏孫北境。 北魏,蠕蠕地。 後周時入於突厥。 唐,西突厥地。 明時為衛拉特地。 舊為准噶爾台吉遊牧處。 乾隆二十年,準部平,入版圖。 三十六年,元臣翁罕裔袞劄布來歸,遂以其地賜之,是為北路舊土爾扈特部,編置佐領。 設旗三:曰北路旗,曰右旗,曰左旗。 授劄薩克,世襲。 隷塔爾巴哈台大臣轄,伊犁將軍節制。 牧地東至噶劄爾巴什諾爾,西至察漢鄂博,南至戈壁,北至額爾齊斯河。 北極高四十六度三十分。 京師偏西二十九度十分。 有薩裡山,即賽兒山。 東:噶劄爾巴什諾爾,即赫薩爾巴什泊,在哈莽奈山北,凡金山東南烏龍古河、布爾幹河、青吉斯河皆匯焉。 廣七十里,袤三十里,餘波入於沙磧。 泊以東即新土爾扈特牧地。 北有額爾齊斯河,一源為華額爾齊斯河,一源為喀喇額爾齊斯河,均出阿爾泰山,二河合為額爾齊斯河。 西北流,納蘇布圖河,罕達海圖河、奇喇河,與克木齊克河、固爾圖河、博喇河、哈布河、喀喇哈布河、訥恰庫河、塔爾巴哈台河。 又西北,瀦為宰桑諾爾。 俄儂河、果莫孫河匯其東南,納林河、哈流圖河匯其東北,阿佈達爾摩多河匯其西。 復從諾爾西北溢為額爾齊斯河,科爾沁河入之。 又西北布昆河,又北烏柯爾烏蘇,又東北流,納林河、莫依璘河、布剋剋圖爾瑪河皆入之。 又東北流,經塔爾巴哈台北境、科布多西北境,入俄羅斯界。 東路舊土爾扈特部二旗: 在庫爾喀喇烏蘇城西南,當天山之北,濟爾噶朗。 至京師九千五百餘裡。 本漢時烏孫國地。 北魏為蠕蠕地。 後周時入於突厥。 唐為西突厥地。 後為嗢鹿州都督府地。 明時為衛拉特地。 舊為准噶爾各鄂拓克及各台吉遊牧處。 乾隆二十年,準部平,入版圖。 元臣翁罕裔納劄爾瑪穆特來歸,遂以其地賜之,是為東路土爾扈特部,編置佐領。 設旗二:曰右旗,曰左旗。 授劄薩克,世襲。 統隷伊犁將軍節制。 牧地跨濟爾噶朗河。 東至奎屯河,南至南山,西至庫爾喀喇烏蘇屯田,北至戈壁。 北極高四十四度二十分。 京師偏西三十一度二十分。 濟爾噶朗河三源,發庫爾喀喇烏蘇南山,名古爾班恰克圖水。 山中產金,置濟爾噶朗金廠。 古爾班恰克圖水北流,逕土爾扈特喇嘛寺,又西北流,逕布爾哈齊軍台西,為濟爾噶朗河,又曰多木達喀喇烏蘇,言於三喀喇烏蘇居中也。 布爾哈齊莊南五里許,沙阜湧泉,勢甚湍急,北逕莊東,為布爾哈齊水,西北流,入於濟爾噶朗河。 濟爾噶朗河又西北流,入庫爾喀喇烏蘇河。 濟爾噶朗廠西南有山曰額布圖嶺,發泉,東北流為額布圖河,又曰固爾班喀喇烏蘇,其水自東北折而西北流,入庫爾喀喇烏蘇河,又西入喀喇塔拉額西柯諾爾。 東:奎屯河,在庫爾喀喇烏蘇城東南,源出額林哈畢爾噶山。 山產金,置廠。 奎屯河北流出山,疏西流渠一,曰樹窩子商戶渠。 又北流,逕庫爾喀喇烏蘇城東。 又北流,東西各引渠一,東曰河沿子商戶渠,西曰民戶渠。 戶屯之北為兵屯河,逕兵屯東,折而西北流,逕軍台西,為庫爾喀喇烏蘇河。 第35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上》
第35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