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宗纘業,制定祭品,羊一,豕一,帛一、籩、豆四,鉶、簠、簋各二。 有司齋二日,屆期朝服祭於壇。 乾隆八年,始頒祝文,各直省定例,為民祈報,會城布政使主之,督若撫陪祀。 道官駐地,府、州、縣主之,道陪祀。 十六年,以尊卑未協,詔互易之。 督、撫、道官或出巡,仍令布政使暨府、州、縣官攝祭。 武官自將軍以下,皆陪祀。 社、稷以次諸祭,悉準此行。 先農天聰九年,禁濫役妨農。 崇德元年,禁屯積米穀,令及時耕種,重農貴粟自此始。 順治十一年,定歲仲春亥日行耕耤禮。 先期,戶、禮二部尚書偕順天府尹進耒耜暨穜棱種。 屆期,帝親饗祭獻如朝日儀。 畢,詣耕耤所,南鄉立。 從耤者就位。 戶部尚書執耒耜,府尹執鞭,北面跪以進。 帝秉耒三推,府丞奉青箱,戶部侍郎播種,耆老隨覆。 畢,尚書受耒耜,府尹受鞭。 帝禦觀耕台,南鄉坐,王以下序立。 三王五推,九卿九推,府尹官屬執青箱播種,耆老隨覆。 畢,帝如齋宮。 府尹官屬、眾耆老行禮。 農夫三十人執農器隨行。 禮畢,從府、縣官出至耕耤所,帝賜王公坐,俟農夫終畝,鴻臚卿奏禮成,百官行慶賀禮。 賜王公耆老宴,賞農夫布各一匹,作樂還宮。 其秋,年穀登,所司上聞,擇日貯神倉,備供粢盛。 尋定先農歲祭遣府尹行,大興、宛平縣官陪祀。 唐熙時,聖祖嘗臨豐澤園勸相。 雍正二年,祭先農,行耕耤。 三推畢,加一推。 頒新制三十六禾詞。 賞農夫布各四匹,罷筵宴。 頒賜各省嘉禾圖。 乾隆三年,帝初行耕耤禮,先期六日,幸豐澤園演耕,屆日饗先農,行四推。 二十三年諭曰:「吉亥耤畝,所重劭農。 黛耜青箱,畚鎛蓑笠,鹹寓知民疾苦至意。 吾民雨犁日耘,襏襫維艱,炎濕遑避。 設棚懸彩,義無所取。 且片時所用,費中人數十戶產也,其除之。 」三十七年,群臣慮帝春秋高,籥罷親耕,不許。 命仍依古制三推。 嘉慶以降,仍加一推如初。 直省祭先農,清初未舉行。 雍正二年,耤田產嘉禾,一莖三四穗。 越二年,乃至九穗。 諭言:「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 禮,天子耤千畝,諸侯百畝。 是耕耤可通臣下,守土者允宜遵行。 俾知稼牆艱難,察地力肥磽,量天時晴雨。 養民務本,道實由之。 」於是定議:順天府尹,直省督撫及所屬府、州、縣、衛,各立農壇耤田。 自五年始,歲仲春亥日,率屬祭先農行九推。 十月朔,頒時憲書,豫定次年耕耤吉期,下所司循用。 祭品禮數,如社稷儀。 先蠶清初未列祀典。 康熙時,立蠶舍豐澤園,始興蠶績。 雍正十三年,河東總督王士俊疏請祀先蠶,略言:「周禮鄭註上引房星,以馬神為蠶神。 蠶、馬同出天駟,然天駟可雲馬祖,實非蠶神。 淮南子引蠶經,黃帝元妃西陵氏始蠶,其製衣裳自此始。 漢祀菀窳婦人、寓氏公主,事本無稽。 先蠶之名,禮經不載。 隋始有壇,建宮北三里,高四尺。 唐會要,遣有司饗先蠶如先農。 宋景德三年,命官攝祀。 有明釐正祀典,百神各依本號,如農始炎帝,止稱先農神,則蠶始黃帝,亦宜止稱先蠶神。 按周制,蠶於北郊。 今京師建壇,亦北郊為宜。 」部議然之。 侍郎圖理琛奏立先蠶祠安定門外,歲季春吉巳,遣太常卿祀以少牢。 未及行。 乾隆七年,始敕議親蠶典禮,議者以郊外道遠,且水源不通,無浴蠶所。 考唐、宋時後妃親蠶,多在宮苑中,明亦改建西苑。 高宗鑒往制,允其議。 命所司相度,遂建壇苑東北隅。 三面樹桑柘。 壇東為觀桑台,前桑園,後親蠶門。 其內親蠶殿,後浴蠶池,池北為後殿。 宮左為蠶婦浴蠶河。 南北木橋二,南橋東即先蠶神殿也。 左曰蠶署,北橋東曰蠶所,皆符古制雲。 是歲定皇後饗先蠶禮,立蠶室,豫奉先蠶西陵氏神位。 屆日辰初刻,後禮服乘鳳輦出宮,至內壝左門降,入具服殿,妃、嬪從。 盥訖,升中階,就南階上拜位,六肅,三跪,三拜。 謝福胙禮三減一。 不讀祝。 爵三獻。 凡拜跪,妃、嬪壇下皆行禮。 餘如饗先農儀。 禮成還宮。 越日,行躬桑禮。 先是築台桑田北,置蠶母二人,蠶婦二十七人,蠶宮令、丞各一人承其事。 後散齋一日,從採桑妃、嬪以下畢齋。 是日昧爽,從桑侍班公主等祗候南門內。 巳初刻,後出宮,妃、嬪從,詣西苑,入具服殿。 傳贊分引妃、嬪、公主等就採桑位,典儀奏請後行禮。 出詣桑畦北正中,相儀二人,忌進筐、鈎,後右持鈎,左提筐,東行畦外。 內監揚采旗,鳴金鼓,歌採桑辭,後東西三采畢,歌止。 相儀忌受筐、鈎。 後禦觀桑台,以次妃、嬪、公主等五采,命婦九采。 訖。 蠶母北面跪,典儀舉筐授之,祗受退。 切之,授蠶婦,灑於箔。 後禦繭館,傳贊引妃、嬪等行禮訖。 還宮。 蠶事畢,蠶母、蠶婦擇繭貯筐以獻。 卜吉行治繭禮,後復詣壇臨織室,繅三盆,手遂布於蠶婦以終事。 尋侍郎三德疏言:「親蠶典禮,為曠世钜儀,請將壇址宮殿規制,興工告成日期,宣付史館。 」詔從之。 九年三月,始親蠶如儀。 尋定後不親蒞,遣妃代行。 行禮階下,升降自東階。 不飲福、受胙,不陪祀。 十四年,禮部請遣妃代祀。 時皇貴妃未正位中宮,帝諭曰:「妃所代,代後也。 位未正,何代為?」因命內府大臣行禮。 洎皇後冊立,始親饗。 嗣後或躬親,或官攝,或妃代,並取旨行。 其行省所祭,惟乾隆五十九年,定浙江軒轅黃帝廟蠶神暨杭、嘉、湖屬蠶神祠,歲祭列入祀典,祭器視先農。 地祇順治初,定嶽、鎮、海、瀆既配饗方澤,復建地祇壇,位天壇西,兼祀天下名山、大川。 三年,定北鎮、北海合遣一人,東嶽、東鎮、東海一人,西嶽、西鎮、江瀆一人,中嶽、淮瀆、濟瀆一人,北嶽、中鎮、西海、河瀆一人,南鎮、南海一人,南嶽專遣一人,將行,先遣官致齋一日,二跪六拜,行三獻禮。 八年,封興京永陵山曰啟運,東京陵山曰積慶,福陵山曰天柱,昭陵山曰隆業,並列祀地壇。 十六年,徙東京陵祔興京,罷積慶山祀。 明年,用禮臣言,改祀北嶽於渾源。 康熙二年,賜號鳳台山曰昌瑞,並祀之。 六年,遣祭如初制。 惟南鎮、南海各分遣一人。 十六年,詔封長白山神秩祀如五嶽。 自是歲時望祭無闕。 二十四年,東巡祀泰嶽,祝版不書禦名。 先一日致齋。 太常賫祝版、香、帛、爵,有司備祭品牲薦。 屆日衣龍袞,出行宮。 樂備不作。 至廟內降輿。 入中門,俟幄次,出盥畢,詣殿中拜位,二跪六拜。 奠、獻如常儀。 不飲福、受胙。 明年,復改祀北嶽、混同江。 逾二年,始望祭。 三十五年正月,為元元祈福,始遣大臣分行祭告,凡嶽五:曰東嶽泰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西嶽華山,北嶽恆山。 鎮五:曰東鎮沂山、南鎮會稽山、中鎮霍山、西鎮吳山、北鎮醫巫閭山。 海四:曰東海、南海、西海、北海。 瀆四:曰江瀆、淮瀆、濟瀆、河瀆。 又兀喇長白山。 翕河喬嶽自此始。 明年,朔漠平,遣祭嶽、鎮、海、瀆如故。 雍正二年,賜號江瀆曰涵和,河瀆曰潤毓,淮瀆曰通佑,濟瀆曰永惠。 並賜東海為顯仁,南為昭明,西為正恆,北為崇禮。 乾隆二年,封泰寧山曰永寧,附祀地壇如故事。 越十年,以來歲奉太後秩岱宗,敕群臣議禮。 奏言:「古者因名山以升中,有燔柴禮。 聖祖因儀文度數,書缺有閒,議封禪者多不經。 定以祀五嶽禮致祭,允宜遵行。 」明年蒞泰安,前一日,詣嶽廟三上香,一跪三拜。 翼日祭,如聖祖祀嶽儀。 又明年,巡省中州,祀中嶽,如初。 十六年,巡江、浙,遣祭江、淮、河神。 自是南巡凡六,皆躬祭。 十九年,巡吉林,望祭北鎮,長白山亦如之。 二十六年,用禮臣議,改嶽、鎮、海、瀆遣官六人,長白山、北海、北鎮一人,西嶽、西鎮、江瀆一人,東嶽、東鎮、東海、南鎮一人,中南二嶽、濟淮二瀆一人,北嶽、中鎮、西海、河瀆一人,南海一人。 當是時,海神廟饗,所在多有,惟北海尚闕。 四十三年,始建山海關北海神廟。 凡祈禱地壇行禮,位北階下,三跪九拜,用瘞。 光緒初元,加太白山神曰保民,醫巫閭山神曰靈應。 二十七年,兩宮幸西安,遣官祭所過山川,並告祭華、嵩二嶽,如禮。 第36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上》
第36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