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山川之祀,自聖祖北征朔漠,駐蹕噶爾圖,命大學士祭山川,出卡倫,命官祭域外山川。 自是浙江、大沽、大通海神皆建廟修祀。 雍正間,建湘江神、武昌江神廟,並賜號廣東海陽山神曰安流襄績。 高宗纘業,定星宿海、西域山川、伊犁阿布拉山諸神祀。 又以松花江導源長白,依望祭北海制行。 大軍西征,祭阿勒台、珠爾庫、博克達、阿拉克四山。 復賜太白山、洞庭山、庫倫汗山、金山諸神號。 川、陝平,建終南山神廟。 木蘭秋獮,議定興安大嶺山祀典,常祭用少牢,告祭太牢,歲仲春望祭行禮,如祀五鎮儀。 帛、尊、羊、豕各一,簠、簋各二,爵三,籩、豆各十。 秋獮,王大臣致祭,登一,鉶二,餘同春祭。 別建廟以祀,錫號協義昭靈。 又封江西廬嶽神曰溥福廣濟。 自仁宗迄德宗,封江南、湖北、山東、台灣、安東、江神、漢神、海神,黃陂木蘭山、西藏瓦合山、四川瓘眉山神,皆以時肇封或崇祀。 綜稽一代祀典,河神別見河渠篇,其餘名山大川錫號尚多,不悉舉雲。 直省神祇順治初,令各府、川、縣建壇,歲春秋仲月,有司致祭。 雍正三年,定製,有司齋二日,朝服蒞事,儀視社稷壇。 乾隆八年,頒各省祀神祇祝文。 二十二年,定各府、州、縣祭境內山川,以春秋仲月戊日。 其風、雷諸神,特錫封廟號以祀。 自世宗至德宗末,代有增錫。 凡列祀典者,有司隨時致虔,用羊一、豬一、果五盤、帛一、尊一、爵三,讀祝叩拜如故事。 志五十九 禮三(吉禮三) 歷代帝王陵廟傳心殿先師孔子元聖周公關聖帝君 文昌帝君祭纛祀砲京師群祀 附五祀八蠟 直省祭厲 歷代帝王廟順治初,建都城西阜成門內,南鄉,正中景德崇聖殿,九楹,東西二廡各七楹,燎爐各一。 後為祭器庫,前景德門。 門外神庫、神廚、宰牲亭、井亭、鐘樓、齋所鹹備。 初,明祀歷代帝王,元世祖入廟,遼、金諸帝不與焉。 至是用禮臣言,以遼、金分統宋時天下,其太祖應廟祀。 元啟疆宇,功始太祖,禮合追崇。 從祀諸臣,若遼耶律赫嚕,金尼瑪哈、斡裡雅布,元穆呼哩、巴延,明徐達、劉基併入之。 屆日,大臣一人祭正殿,殿祀伏羲,神農,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唐堯,虞舜,夏禹,商湯,周武王,漢高祖、光武,唐太宗,宋、遼、金太祖、世宗,元太祖、世祖,明太祖,凡廿一帝,祀以太牢。 分獻官四人祭兩廡,廡祀風後、力牧、皋陶、夔、龍、伯益、伯夷、伊尹、傅說、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召虎、方叔、張良、蕭何、曹參、陳平、周勃、鄧禹、馮異、諸葛亮、房玄齡、杜如晦、李靖、郭子儀、李晟、張巡、許遠、耶律赫嚕、曹彬、潘美、張浚、韓世忠、嶽飛、尼瑪哈、斡裡雅布、穆呼哩、巴延、徐達、劉基,凡功臣四十一,祀以少牢。 十四年,聖祖躬祭,屆時致齋畢,翼日昧爽,駕出西華門,至廟降,入幄次盥訖,入直殿就位上香。 三皇位前,二跪六拜,奠帛、爵,讀祝,俱初獻時行。 凡三獻,分獻官祀兩廡如儀。 遣官則衣朝服。 王、公承祭,入景德左門,升左階,位階上,餘入右門,位階下,俱三跪九拜,不飲酒、受胙,不陪祀。 十七年,禮臣議言廟祀帝王,止及開創,應增守成令闢,並罷宋臣潘美、張浚祀,從之。 於是增祀商中宗、高宗,周成王、康王,漢文帝,宋仁宗,明孝宗。 而遼、金、元太祖皆罷祀。 聖祖嗣服,以開創功復之。 六十一年,諭:「帝王崇祀,代止一二君,或廟饗其臣子而不及其君父,是偏也。 凡為天下主,除亡國暨無道被弒,悉當廟祀。 有明國事,壞自萬曆、泰昌、天啟三朝,神宗、光宗、憙宗不應崇祀,咎不在湣帝也。 」於是廷臣議正殿增祀夏啟、仲康、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發,商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陽甲、盤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廩辛、庚丁、太丁、帝乙,周成王、康王、昭王、穆王、共王、懿王、孝王、夷王、宣王、平王、桓王、莊王、僖王、惠王、襄王、頃王、匡王、定王、簡王、靈王、景王、悼王、敬王、元王、貞定王、考王、威烈王、安王、烈王、顯王、慎靚王,漢惠帝、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明帝、章帝、和帝、殤帝、安帝、順帝、沖帝、桓帝、靈帝、昭烈帝,唐高祖、高宗、睿宗、玄宗、肅宗、代宗、德宗、順宗、穆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遼太宗、景宗、聖宗、興宗、道宗,宋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高宗、孝宗、光宗、寧宗、理宗、度宗、端宗,金太宗、章宗、宣宗,元太宗、定宗、憲宗、成宗、武宗、仁宗、泰定帝、文宗、寧宗,明成祖、仁宗、宣宗、英宗、景帝、憲宗、孝宗、武宗、世宗、穆宗、湣帝,凡百四十三位。 其從祀功臣,增黃帝臣倉頡,商仲虺,周畢公高、呂侯、仲山甫、尹吉甫,漢劉章、魏相、丙吉、耿弇、馬援、趙雲,唐狄仁傑、宋璟、姚崇、李泌、陸贄、裴度,宋呂蒙正、李沆、寇準、王曾、範仲淹、富弼、韓琦、文彥博、司馬光、李綱、趙鼎、文天祥,金呼嚕,元博果密、托克托,明常遇春、李文忠、楊士奇、楊榮、於謙、李賢、劉大夏,凡四十人。 是歲,世宗禦極,依議行,增置神主,為文鑱之石。 乾隆元年,謚明建文帝曰恭閔惠皇帝,廟祀之,位次太祖。 復定帝王廟鹿脯、鹿醢,增鹿一,兩廡易醓醢,增豕一。 十四年,以唐、虞五臣唯契未祀,乃建殿成湯廟後,有司致饗,如孔廟崇聖祠制。 初,帝王廟正殿用青綠琉璃瓦,至十八年重修,改覆黃瓦。 四十九年,諭廷臣:「曩時皇祖敕議增祀,聖訓至公,而陳議者未能曲體,乃列遼、金二朝,而遺東西晉、元魏、前後五代。 謂南北朝偏安,則遼、金亦未奄有中夏。 即兩晉諸代,因篡而斥,不知三國正統,本在昭烈。 至司馬氏以還,南朝神器數易,宋武帝手移晉祚,篡奪無所逃罪,其他祖宗得國不正,子孫但能守成,即為中主。 且蜀漢至初唐不乏賢君,安可闕略!洎硃溫以下,或起寇竊,或為叛臣,五十餘年,國統不絶如綫。 周世宗藉餘業,擴疆宇,卓然可稱,而斥擯弗列,此數百年間,祀典闃如,又豈千秋公論?他若元魏雄據河北,太武、道武,胥勤治理,並宜表章。 昔楊維楨著正統辨,謂正統在宋不在遼、金、元,其說甚當。 今通禮祀遼、金,黜兩晉諸代,使後世疑本朝區分南北,非禮意也。 明神、憙二宗,法紀墜失,湣帝嗣統,事無可為,雖國覆身殉,未可以荒淫例。 皇祖徹神、憙,祀湣帝,具見大公。 乃議者因復推祀桓、靈,亦思漢之所由亡乎?其再詳議。 」尋議增祀兩晉、元魏、前後五代各帝王,並以唐憲宗平亂,金哀宗殉國,亦宜列祀。 允行。 同治四年,以散宜生配饗,位次畢公高。 高允配饗,位次趙雲。 陵寢之祭,太宗征明,至燕京,即遣貝勒阿巴泰等赴金太祖、世宗陵致祭。 順治建元,禮葬明崇禎帝、後,復詔明十二陵絜禋祀,禁樵牧,給地畝,置司香官及陵戶。 歲時祭品,戶部設之。 明年,定春、秋仲日致祭,遣官行。 六年,定明陵仍設太監,並置房山、金陵陵戶。 八年,定帝王陵寢祀典,淮寧伏羲,滑縣顓頊、帝嚳,內黃商中宗,西華商高宗,孟津漢光武,鄭周世宗,鞏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趙城女媧,榮河商湯,曲阜少昊,東平唐堯,中都軒轅,鹹陽周文、武、成、康,涇陽漢高祖、唐宣宗,鹹寧漢文帝,長安宣帝,富平後魏孝文帝,三原唐高祖,醴泉太宗,蒲城憲宗,酃神農,寧遠虞舜,會稽夏禹,江寧明太祖,廣寧遼太祖,房山金太祖、世宗,宛平元太祖、世祖,昌平明宣宗、孝宗、世宗,各就地饗殿行之,或因陵寢築壇,惟元陵望祭。 十六年,幸畿輔,親酹崇禎帝陵,謚曰莊烈湣皇帝。 第36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上》
第366頁